-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084284.5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04 , F16H57/0421 , F16H57/0447 , F16H57/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润滑结构体具有过滤器(65)和筒状的管道(64),其中,所述过滤器(65)具有吸口部(65a),所述筒状的管道(64)使被对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63a、64b、62a、62b)分隔出的空间彼此连通。分隔部件(63a、65b、62a、62b)界定收容最终从动齿轮(42)的差速器腔(DR)、和在上方与差速器腔(DR)连通且收容过滤器(65)的过滤器腔(SR)。过滤器(65)的吸口部(65a)位于比管道(64)的过滤器腔(SR)侧的第1开口部(64a1)靠差速器腔(DR)侧的位置。据此,能够在壳体的内部抑制润滑液体对旋转体施加的阻力,并且防止空气混入润滑液体。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83848.0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45 , F16H3/66 , F16H57/0471 , F16H57/0483 , F16H2200/0069 , F16H2200/2012 , F16H2200/2046 , F16H2200/2066 , F16H2200/2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对供给润滑流体的优先度高的内置零件稳定地供给润滑流体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流体供给结构。供给管(64a)具有连接于优先零件的第一主管路(L1)、连接于非优先零件的第二主管路(L2)、及将第一主管路(L1)与第二主管路(L2)连接的中间管路(LM)。第一主管路(L1)对于中间管路(LM)的连接部分的第一高度(H1)低于中间管路(LM)的流路底面中的位于最高的位置的第二高度(H2)。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5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81871.6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09 , F16H3/66 , F16H57/029 , F16H57/0423 , F16H2200/0069 , F16H2200/2012 , F16H2200/2046 , F16H2200/2066 , F16H2200/2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筐体的内部抑制自润滑流体对旋转体施加的阻力并可防止空气混入至润滑流体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及垫圈。润滑结构体包括具有吸口部(65a)的粗滤器(65)、及对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间隔构件(63a)、间隔构件(64b)、间隔构件(62a)、间隔构件(62b)。间隔构件(63a)、间隔构件(64b)、间隔构件(62a)、间隔构件(62b)划分收容最终从动齿轮(42)的差速器室(DR)、及在上方与差速器室(DR)连通且收容粗滤器(65)的粗滤器室(SR)。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06894.8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29 ,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9 , F16H57/0404 , F16H57/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动力传递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并且不进行繁杂的组装工序即可防止垫片的位置偏离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框体。由TC侧壳体构件(61)与TM侧壳体构件(62)夹持的垫片(63)具有朝TM侧壳体构件(62)的内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被保持部(63a)。被固定于TM侧壳体构件(62)上的排出机构(64)具有从TC侧壳体构件(61)侧抵接于第一被保持部(63a)的第一保持部(64a1)。垫片(63)通过以第一被保持部(63a)被夹在TM侧壳体构件(62)与第一保持部(64a1)之间的方式而被保持于TM侧壳体构件(62)。
-
公开(公告)号:CN104121361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159519.4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005 , F16H63/3416 , F16H63/3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驻车机构,其使构造简化,并减少了螺栓和螺栓孔的个数,实现了空间效率的提高等。车辆的驻车机构(40)具备以下等部件:驻车齿轮(40a),其固定于自动变速器的由输出轴(34)和与其连接的中间部件(46)中的任意一方构成的部位;以及驻车杆(40b),其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旋转轴(40b1),旋转轴被支承于板,板被第1螺栓(44)和第2螺栓紧固于变速器壳体(10a),由延伸部(20b)代替以往使用的用于支承驻车杆的旋转轴的被第1、第2螺栓紧固的板,延伸部由将部位(中间部件(46))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支承板(支承部件)(20)延伸而形成,并且,延伸部通过第1螺栓(44)紧固于变速器壳体(10a)。
-
公开(公告)号:CN217892495U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21944070.9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喜多洋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封装体搭载结构,其能够减小对车室空间的影响、且能够在地板部的下方确保配置部件的空间。蓄电池封装体搭载结构(20)中,在后地板(14)的上方搭载有蓄电池封装体(50)。蓄电池封装体具备蓄电池模块(56)、电气安装部件(57)及冷却风扇。蓄电池模块沿车宽方向延伸配置。电气安装部件控制蓄电池模块。冷却风扇冷却蓄电池模块及电气安装部件。而且,蓄电池封装体形成为沿着地板以随着趋向车辆前方而上下方向的厚度变薄的方式朝向上方凹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