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00738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080006146.7
申请日:2010-02-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7/0094 , B60K15/077 , F02M37/0023 , F02M37/025 , F02M37/103 , F02M37/106 , Y10T137/2849 , Y10T137/7485 , Y10T137/86075 , Y10T137/86187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箱,在构成燃料箱(10)的虹吸管(34)的开放端(34a、34b)连接燃料导入部件(42a、42b)。燃料导入部件(42a、42b)在罩部(46)的上表面(46a)形成有用于导入箱内的燃料的开口部(50)。在上表面(46a)摆动自如地装配有盖体(52)。盖体(52)在开口部(50)位于燃料液面上方时在自重作用下闭塞所述开口部(50)。另一方面,在所述开口部(50)位于所述燃料液面下方时,在燃料中浮起而打开所述开口部(50)。开口部(50)被配置于虹吸管(34)的开放端(34a、34b)的内径上端部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403366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079607.3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纽弗雷公司
IPC: F16L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紧件(1),其结构简单,且即使物体与夹紧件(1)或部件发生碰撞,其也难以从结构体(11)脱落。该夹紧件(1)包括:夹紧件主体(2),其对管材(5)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保持或卡止;卡合部(7),其以向夹紧件主体(2)的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且在由使结构体(11)所具备的槽部(11a)的开口部变窄的檐部(11b)从两侧按压时,发生弹性变形而向槽部(11a)收容,卡合部(7)具有周壁部(7a),该周壁部(7a)以从在与结构体(11)对置的夹紧件主体(2)的底面(2d)上竖立设置的内部间隔件(9)的前端朝向底面(2d)折回的方式形成,周壁部(7a)由向檐部11b侧鼓出的曲面形成,且被檐部(11b)从两侧按压。
-
公开(公告)号:CN102300739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080005815.9
申请日:2010-03-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利富高
IPC: B60K15/077 , F02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77 , B60K2015/03118 , B60K2015/0775 , F02M37/0094 , Y10T137/86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箱的消波结构。在燃料箱的消波结构中,配置在燃料箱的箱主体内部的消波部件(37)包括由第一、第二半体(38L、38R)这两个部件构成的笼状容器(38)以及在第一、第二半体(38L、38R)的内部各支承有两个的圆筒状的多孔部件(39),其中,将笼状容器(38)的第一、第二半体(38L、38R)以在其贯通孔(38f)之间夹着燃料吸引管(36)的方式结合,从而将消波部件(37)支承于燃料吸引管(36)。由此不用进行使燃料吸引管(36)穿过笼状容器(38)的贯通孔(38f)或多孔部件(39)的内部这样的麻烦的作业,也能够完成消波部件(37)相对于燃料吸引管(36)的组装,从而能够大幅提高组装作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00738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80006146.7
申请日:2010-02-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7/0094 , B60K15/077 , F02M37/0023 , F02M37/025 , F02M37/103 , F02M37/106 , Y10T137/2849 , Y10T137/7485 , Y10T137/86075 , Y10T137/86187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箱,在构成燃料箱(10)的虹吸管(34)的开放端(34a、34b)连接燃料导入部件(42a、42b)。燃料导入部件(42a、42b)在罩部(46)的上表面(46a)形成有用于导入箱内的燃料的开口部(50)。在上表面(46a)摆动自如地装配有盖体(52)。盖体(52)在开口部(50)位于燃料液面上方时在自重作用下闭塞所述开口部(50)。另一方面,在所述开口部(50)位于所述燃料液面下方时,在燃料中浮起而打开所述开口部(50)。开口部(50)被配置于虹吸管(34)的开放端(34a、34b)的内径上端部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99812C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02129865.3
申请日:2002-08-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5/0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3519 , B60K2015/03453 , Y10T137/86324
Abstract: 一种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一燃料蒸气通道使油箱与罐相连;第二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使加油管的进口部分与燃料蒸气通道(油箱主体)相连;以及在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中的单向阀。该单向阀与树脂软管(树脂管)的第一快速连接器形成一体,该树脂软管构成第二燃料蒸气通道。因此,可以减小装配该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工时数。此外,还可以减小安装任意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所释放的散发燃料蒸气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403323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2129865.3
申请日:2002-08-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S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3519 , B60K2015/03453 , Y10T137/86324
Abstract: 一种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一燃料蒸气通道使油箱与罐相连;第二燃料蒸气通道,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使加油管的进口部分与燃料蒸气通道(油箱主体)相连;以及在该第二燃料蒸气通道中的单向阀。该单向阀与树脂软管(树脂管)的第一快速连接器形成一体,该树脂软管构成第二燃料蒸气通道。因此,可以减小装配该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工时数。此外,还可以减小安装任意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所需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所释放的散发燃料蒸气的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