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两轮车的车体结构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06334C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10019871.3

    申请日:2006-03-01

    Abstract: 提供只在必要时可以容易且明了地看到车体号码表示部的自动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在可以开闭的座位(10)的下方设置收容箱(8)的自动两轮车中,在收容箱(8)的大致直立的壁(16a)的车外侧背部配置刻印了车体号码(n)的托架(29)。在收容箱(8)的壁(16a)上形成了确认窗(26),在打开座位(10)时,通过该确认窗(26)可以确认车体号码(n)。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0410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71618.2

    申请日:2006-03-28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车身车架,在配置于能够开闭的座位的下方的收容箱(8)的后部延伸设置燃料箱罩(17)。在该燃料箱罩(17)上,一体式形成用于使人将手插入而从下方侧支撑车身的侧部把手(23)。将向座位的后方侧突出的扶手(31)的根部(32)侧紧固在后部车架(7),将支撑构件(35)的一端紧固在根部(32)。支撑构件(35)的另一端在比扶手(31)和后部车架(7)的紧固部还靠向上方的位置,即,车身内侧位置紧固于侧部把手(23)。从而,能够提供在不降低侧部把手的支撑刚性的前提下,能够将侧部把手容易地设定在车身上的适当的高度的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96736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510138115.8

    申请日:2005-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2590/04 Y02A50/2322

    Abstract: 一种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在向发动机(16)的排气通路供给二次空气的二轮机动车中,在作为排气通路的排气管(33)上设置多个作为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从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向排气管(33)导入二次空气,通过增加向排气管(33)的二次空气导入量,可促进排气管(33)内的未燃烧气体的氧化。通过改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来增加二次空气导入量,以确保必要的量而不会造成输出功率下降等的影响。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车体罩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314281A

    公开(公告)日:2001-09-26

    申请号:CN01111355.3

    申请日:2001-03-14

    Abstract: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车罩的车辆,其目的是防止对车座锁机构的恶作剧,防止对车体罩内部的零件的恶作剧等,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车辆包括作为车体罩C的左右车身罩26L、26R、可开闭由车身罩26L、26R形成的开口部的车座32、设在车身罩26L、26R内部的车座锁机构L。车身罩26L、26R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在左车身罩26L上,在含有用于把持车体的把手部30c的凹部26La的范围中形成遮蔽车座锁机构L的不透明部A。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7036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610071618.2

    申请日:2006-03-28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车身车架,在配置于能够开闭的座位的下方的收容箱(8)的后部延伸设置燃料箱罩(17)。在该燃料箱罩(17)上,一体式形成用于使人将手插入而从下方侧支撑车身的侧部把手(23)。将向座位的后方侧突出的扶手(31)的根部(32)侧紧固在后部车架(7),将支撑构件(35)的一端紧固在根部(32)。支撑构件(35)的另一端在比扶手(31)和后部车架(7)的紧固部还靠向上方的位置,即,车身内侧位置紧固于侧部把手(23)。从而,能够提供在不降低侧部把手的支撑刚性的前提下,能够将侧部把手容易地设定在车身上的适当的高度的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车体罩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205079C

    公开(公告)日:2005-06-08

    申请号:CN01111355.3

    申请日:2001-03-14

    Abstract: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车罩的车辆,其目的是防止对车座锁机构的恶作剧,防止对车体罩内部的零件的恶作剧等,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车辆包括作为车体罩C的左右车身罩26L、26R、可开闭由车身罩26L、26R形成的开口部的车座32、设在车身罩26L、26R内部的车座锁机构L。车身罩26L、26R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在左车身罩26L上,在含有用于把持车体的把手部30c的凹部26La的范围中形成遮蔽车座锁机构L的不透明部A。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部收容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6982C

    公开(公告)日:2002-12-25

    申请号:CN99110432.3

    申请日:1999-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确保小型摩托车中有较大的车身后部的辅机收容空间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部收容结构,它是使用将玻璃纤维与热可塑性树脂层叠而成的层叠薄片将后方延长部31与收茂箱10成形为一体,使后挡泥板13支承在该后方延长部31上,在后挡泥板13和后方延长部31的后部33之间形成辅机收容空间35,将油箱36收容在其中。后部构架6不支承后方延长部31、其后端部6b位于辅机收容空间35的前方。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承接架安装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96981C

    公开(公告)日:2002-12-25

    申请号:CN99110431.5

    申请日:1999-07-12

    Abstract: 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承接架安装构造,它可利用车座承接架来确保辅机类的收纳空间。其特征是,从车座承接架60的下部向下方突出其安装脚62,在车座承接架60的下部和设置在收纳箱10内的蓄电池收纳部42之间设置空间76,在该空间76内收纳蓄电池77。后缓冲器的安装部41与该蓄电池收纳部42在车宽度方向并列并设置成高低不齐状。车座承接架罩72安装到车座承接架上,同时覆盖蓄电池7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