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38475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811403387.X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48/06
Abstract: 在能够借助致动器实现离合器的手动操作的离合器控制装置中,谋求致动器的反馈控制的最佳化。本发明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具备控制离合器致动器的ECU,ECU根据离合器杆操作量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操作量来设定离合器容量的控制目标值,并进行反馈控制以使控制参数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控制参数接近该控制目标值。在进行该反馈控制时,在所述控制参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控制状态变更判定值时,变更反馈控制的控制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127909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80069185.8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48/02
Abstract: 该离合器控制装置具备发动机(13)、变速器(21)、离合器装置(26)、离合器致动器(50)、控制部(60)、离合器操作件(4b)、以及离合器操作量传感器(4c),所述控制部(60)在基于所述离合器致动器(50)进行的所述离合器装置(26)的自动控制中,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离合器操作件(4b)实施的手动离合器操作的介入,所述控制部(60)在基于所述手动离合器操作的介入进行的离合器切断操作时,在基于所述离合器操作量传感器(4c)的输出值得到的所述离合器操作件(4b)的操作量达到了预先设定的规定值(θ2)的情况下,将离合器容量的控制目标值设定为相对于与所述离合器操作件(4b)的所述操作量对应的相对操作目标值(Pv)向离合器切断侧变化了的连接下限目标值(Px)。
-
公开(公告)号:CN10983847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1403387.X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48/06
Abstract: 在能够借助致动器实现离合器的手动操作的离合器控制装置中,谋求致动器的反馈控制的最佳化。本发明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具备控制离合器致动器的ECU,ECU根据离合器杆操作量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操作量来设定离合器容量的控制目标值,并进行反馈控制以使控制参数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控制参数接近该控制目标值。在进行该反馈控制时,在所述控制参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控制状态变更判定值时,变更反馈控制的控制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084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212545.3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9/18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具备:发动机,其具备缸体、曲轴箱和平衡器;变速器壳,其从发动机的曲轴箱向后方延伸;V带式无级变速器,其收容在所述变速器壳内,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轮;驱动带轮控制用电动机,其通过驱动带轮控制部减速齿轮机构对所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中的驱动带轮的槽宽度进行控制,其中,一方面使发动机结构紧凑,一方面考虑重量平衡的良好配置。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驱动带轮控制用电动机、驱动带轮控制部减速齿轮机构、及平衡器的中心配置在缸体和曲轴箱的结合面与贯通曲轴中心且与所述结合面平行的面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27909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80069898.4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48/02
Abstract: 该离合器控制装置具备发动机(13)、变速器(21)、离合器装置(26)、离合器致动器(50)、控制部(60)、控制参数传感器(58)、离合器操作件(4b)、以及离合器操作量传感器(4c),所述控制部(60)在基于所述离合器致动器(50)进行的所述离合器装置(26)的自动控制中,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离合器操作件(4b)实施的手动离合器操作的介入,所述控制部(60)在基于所述手动离合器操作的介入进行的离合器切断操作时,在由所述控制参数传感器(58)检测到的控制参数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切断判断值(Pz)的情况下,将离合器容量的控制目标值设定为相对于与所述离合器操作件(4b)的操作量对应的相对操作目标值(Pv)接近所述切断判断值(Pz)的连接准备目标值(Py)。
-
公开(公告)号:CN10915433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80086146.X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25/12
Abstract: 动力传递装置(39)具有:离合器外部件(56);离合器毂部(57);主动齿轮(52),其与离合器毂部(57)连结,具有第1卡合突起(84);和从动齿轮(51),其以能够沿轴向位移的方式同轴地支承于主动齿轮(52),具有当从轴向基准位置沿轴向移动到动作位置时与第1卡合突起(84)卡合的第2卡合突起(85);和摩擦减震器(112),其夹设在离合器外部件(56)与离合器毂部(57)之间。由此,提供能够在驱动齿轮的第1卡合突起与换挡件的第2卡合突起之间以简单的构造顺畅地确立结合状态的动力传递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818793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26236.1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可确保槽宽可变机构的驱动单元和动力传递部之间的密封性。V带式无级变速器在变速箱(40)内配置有:驱动单元(90),其使变更带轮(60)的槽宽的槽宽可变机构动作;动力传递部(100),其将驱动单元(90)的动力向槽宽可变机构传递。驱动单元具有:收纳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的电动机部(M1)和利用电动机的动力进退移动的输出轴(91),输出轴(91)与主轴(51)平行配置。输出轴(91)的前端相比电动机部(M1)向V带(53)侧突出,将输出轴(9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V带(53)的带宽内,将电动机部(M1)配置于带宽外,输出轴(91)配置于将主轴(51)和副轴(52)连结的线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818792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26230.4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可以实现用于使活动带轮滑动的动力传递部的小型化。该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通过使驱动带轮(62)沿轴线方向滑动来变更带轮的槽宽的槽宽可变机构(80)、使该槽宽可变机构动作的驱动单元(90)、将驱动单元(90)的动力向槽宽可变机构(80)传递的动力传递部(100),将驱动单元(90)构成为,使与活动带轮(62)的轴线平行的输出轴(91)沿轴线方向进退,将动力传递部(100)构成为具有卡合部(121),该卡合部与输出轴(91)连动并与活动带轮(62)的突起部(63)直接或间接卡合而使活动带轮(62)滑动。相对于活动带轮(62)的轴线方向,卡合部(121)与支承带轮轴的轴承部(31b)邻接而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187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12547.2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9/18 , F16H55/56 , F16H63/062
Abstract: 一种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备:带轮固定半体,其固定支承于旋转轴上;带轮可动半体,其沿轴向能够移动地支承于旋转轴上;和带,其夹持在所述带轮固定半体和带轮可动半体之间,所述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备螺纹式进给机构,该螺纹式进给机构包括:定位旋转螺纹部件,其以轴向移动被阻止的状态支承于旋转轴上,由电动马达经由减速齿轮机构旋转驱动;轴向移动螺纹部件,其以与所述定位旋转螺纹部件嵌合,且围绕旋转轴的旋转被阻止的状态能够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带轮可动半体,提供缩短自电动马达到轴向移动螺纹部件的距离的结构,实现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紧凑化。在所述轴向移动螺纹部件的凸缘部设置有止转部,限制所述轴向移动螺纹部件的旋转,并且,在所述凸缘部设置有沿减速齿轮的齿顶的切口。
-
公开(公告)号:CN100447455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610138834.4
申请日:2006-09-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213 , F16H61/16 , F16H61/66259 , F16H2061/6615 , F16H2061/6616 , Y10T477/688 , Y10T477/6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控制装置,通过简易的构成就能够有效地限制转弯中的升档。在无级变速器中,设定任意数的固定变速比,在该固定变速比之间进行自动变速的自动变速控制装置中,如果判定节气门开度的位移量ΔTh超过规定的范围(步骤10),就限制升档(步骤13)。如果判定上述ΔTh进入所定范围之后(步骤S11),升档限制计时器开始计时(步骤12),限制升档。据此,限制转弯中不需要的升档。通过对应齿轮级数变更所述ΔTh的规定范围,并且将其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绝对值设定为不同的数值,由此检测升档限制控制不需要的低速行驶时以及定速行驶的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