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6310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80007129.9
申请日:2013-01-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56 , H01L51/5203 , H01L51/5228 , H01L51/5234 , H01L51/5246 , H01L51/5253 , H01L2251/5315 , H05B33/04 , H05B33/28
Abstract: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插入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与所述功能层接触并且具有光透射性质的至少一个导电聚合物层(39)。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板;具有光透射性质的密封基板;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覆盖包括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叠层的元件部;以及树脂层,所述树脂层插入在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密封基板之间并且具有光透射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59791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80027715.5
申请日:2012-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9 , H01L51/0022 , H01L51/5221 , H01L51/5225 , H01L51/5228 , H01L51/5259 , H01L2251/5315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位于功能层的第一表面上;第二电极层,位于功能层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吸收湿气的吸湿构件。第二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电极。图案化电极包括:电极部分,覆盖功能层的第二表面;以及开口部分,形成在电极部分中以暴露功能层的第二表面。吸湿构件位于电极部分上以暴露开口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3563483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4253.1
申请日:2012-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27/3288 , H01L51/5209 , H01L51/5259 , H01L51/56 , H01L2251/5315 , H01L2251/5353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基片;第二基片,面向第一基片;元件构件,在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之间;第一延伸电极和第二延伸电极,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面向元件构件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上;以及绝缘构件,具有电绝缘属性。元件构件包括: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功能层的相应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元件构件在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延伸电极之间,使得第一电极层的一部分和第二电极层的一部分分别与第一延伸电极和第二延伸电极接触。绝缘构件在相应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7847.1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228 , H01L51/5246 , H01L2251/5338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第1基板(2)、形成于第1基板(2)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电极层(4)、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电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在第1基板(2)的周边部的任一部位未形成有机层(3),且电极层(4)的一部分隔着绝缘层(7)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延伸设置的电极层(4)与绝缘层(7)一起向第2基板(6)的相反侧折回而构成电极取出部(40)。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绝缘层(7)及辅助电极部(42)等的端部折回这一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40),能够有效地制造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265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80004066.7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088 , H01L51/5092 , H01L51/5209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51/5228 , H01L2251/5361 , H05B33/2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能够降低亮度不均匀性并能够改进外部量子效率。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板(10)、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40)、夹于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之间并包括发光层(32)的功能层(30)、以及导电层(50)。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的电阻率低于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电阻率。第二电极(40)上形成有用于光提取的开口。功能层(30)包括作为第二电极(40)侧的最外层的载流子注入层(34)。导电层(50)是光透明的,并且与第二电极(40)和功能层(30)相接触。载流子注入层(34)在开口的投影区域中具有凹入部(38)。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7852.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33/36 , H01L51/5246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第1电极层)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第2电极层)、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阳极层(4)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的外周侧的区域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2基板(6)和粘接层(5),使阴极层(21)和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从第2基板(6)露出,从而分别形成阴极取出部(40b)和阳极取出部(40a)。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2基板(6)切口等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能够有效地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