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7852.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33/36 , H01L51/5246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第1电极层)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第2电极层)、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阳极层(4)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的外周侧的区域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2基板(6)和粘接层(5),使阴极层(21)和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从第2基板(6)露出,从而分别形成阴极取出部(40b)和阳极取出部(40a)。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2基板(6)切口等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能够有效地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7847.1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228 , H01L51/5246 , H01L2251/5338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第1基板(2)、形成于第1基板(2)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电极层(4)、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电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在第1基板(2)的周边部的任一部位未形成有机层(3),且电极层(4)的一部分隔着绝缘层(7)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延伸设置的电极层(4)与绝缘层(7)一起向第2基板(6)的相反侧折回而构成电极取出部(40)。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绝缘层(7)及辅助电极部(42)等的端部折回这一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40),能够有效地制造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180037847.1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228 , H01L51/5246 , H01L2251/5338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第1基板(2)、形成于第1基板(2)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电极层(4)、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电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在第1基板(2)的周边部的任一部位未形成有机层(3),且电极层(4)的一部分隔着绝缘层(7)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延伸设置的电极层(4)与绝缘层(7)一起向第2基板(6)的相反侧折回而构成电极取出部(40)。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绝缘层(7)及辅助电极部(42)等的端部折回这一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40),能够有效地制造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44426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80069416.3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2 , H01L51/0096 , H01L51/5225 , H01L2251/5315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1)具备在一个面上设有纳米级尺寸的凹凸(2’)的金属层(2)和设于金属层(2)的一面侧的包含发光层(31)的多个有机层(3),并且其按照有机层(3)的各界面处的凹凸的高度小于设于金属层(2)的凹凸(2’)的方式构成。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金属层(2)的一个面的凹凸(2’)将表面等离激元变成传播光,能够减少光的损失,并且通过使各有机层(3)的各界面处的凹凸小于金属层(2)面上的凹凸(2’),能够抑制元件内部的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37852.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33/36 , H01L51/5246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第1电极层)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第2电极层)、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阳极层(4)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的外周侧的区域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2基板(6)和粘接层(5),使阴极层(21)和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从第2基板(6)露出,从而分别形成阴极取出部(40b)和阳极取出部(40a)。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2基板(6)切口等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能够有效地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3370985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180067770.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0024 , H01L51/5209 , H05B33/26
Abstract: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第1基板(2)、形成于第1基板(2)上的有机层(3)、具有透光性的第2基板(6)及形成在第2基板(6)上的电极层(4),第1基板(2)的电极层4与第2基板(6)的有机层(3)以相互抵接的方式配置,在第2基板的周边部的任一区域未形成有机层(3),在未形成有机层(3)的区域,电极层(4)的一部分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电极层相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1基板(2),电极层(4)的一部分露出而构成电极取出部(40)。在未形成有机层(3)的区域延伸设置的电极层(4)从第1基板(2)露出而形成电极取出部(40),由此能够通过除去第1基板(2)等简易步骤来形成电极取出部(40),从而能够有效地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1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7722.9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 , H01L27/3276 , H01L51/5203 , H01L51/5246 , H01L51/5259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和平滑化层(22)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且在第1基板(2)的周边部的任一区域未形成有机层(3),在该区域的一部分隔着绝缘层(7)向外周侧延伸设置阳极层(4),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向第2基板(6)的相反侧折回,从而构成阳极取出部(40a),第1基板(2)的阴极层(21)的一部分折回,从而构成阴极取出部(40b)。根据该构成,各取出部(40a)、(40b)通过将绝缘层(7)和延伸设置的辅助电极部(42)或第1基板(2)的一部分折回这一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制造器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