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0278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43495.0
申请日:2009-10-29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01J35/02 , A61L9/00 , A61L9/01 , B01J23/72 , B01J23/7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5/004 , A61L9/205 , B01J21/063 , B01J23/72 , B01J23/745 , B01J23/83
Abstract: 通过用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以得到价带电位为3V以上(相比于SHE,pH=0)、价带与自价带激发的电子的电位(包括导带下端电位和孤立电位)间的带隙为3V以下的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然后将铜盐和/或铁盐沉积在所述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的表面上。所述铜盐或铁盐起到氧的多电子还原的催化剂的作用这一事实可以用来制得当受可见光照射时表现出强氧化分解活性的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
-
公开(公告)号:CN10359791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80027715.5
申请日:2012-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9 , H01L51/0022 , H01L51/5221 , H01L51/5225 , H01L51/5228 , H01L51/5259 , H01L2251/5315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位于功能层的第一表面上;第二电极层,位于功能层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吸收湿气的吸湿构件。第二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电极。图案化电极包括:电极部分,覆盖功能层的第二表面;以及开口部分,形成在电极部分中以暴露功能层的第二表面。吸湿构件位于电极部分上以暴露开口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3563483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4253.1
申请日:2012-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27/3288 , H01L51/5209 , H01L51/5259 , H01L51/56 , H01L2251/5315 , H01L2251/5353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基片;第二基片,面向第一基片;元件构件,在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之间;第一延伸电极和第二延伸电极,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面向元件构件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上;以及绝缘构件,具有电绝缘属性。元件构件包括: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功能层的相应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元件构件在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延伸电极之间,使得第一电极层的一部分和第二电极层的一部分分别与第一延伸电极和第二延伸电极接触。绝缘构件在相应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47201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9273.0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18 , H01L51/0036 , H01L51/0037 , H01L51/0038 , H01L51/5221 , H01L51/5271 , H01L2251/558 , Y10T428/24355 , Y10T428/316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虽然在金属箔与反射层的界面存在有机氮化合物但是能构成外量子效率高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电极箔。本发明的电极箔具备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金属箔和直接设置在金属箔的至少一个面的反射层而成。关于该电极箔,在金属箔与反射层之间的界面存在有机氮化合物而利用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分析(TOF–SIMS)对该界面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有机氮化合物中的C–N键的计数数相对于铜和C–N键的总计数数之比CN/(CN+Cu)为0.4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138249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0980133884.5
申请日:2009-07-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4 , H01G9/2009 , H01G9/2018 , H01G9/2059 , H01L51/005 , H01M14/005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器件,其包含电子传输性能优异的电子传输层和足够大的界面。所述光电器件还包含一对电极和空穴传输层,且所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安插在该电极对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由具有氧化还原部分的有机化合物构成,该氧化还原部分能够被重复氧化和还原。所述有机化合物包含在凝胶层中,该凝胶层含有稳定该氧化还原部分的还原态的电解质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265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80004066.7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088 , H01L51/5092 , H01L51/5209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51/5228 , H01L2251/5361 , H05B33/2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能够降低亮度不均匀性并能够改进外部量子效率。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板(10)、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40)、夹于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之间并包括发光层(32)的功能层(30)、以及导电层(50)。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的电阻率低于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电阻率。第二电极(40)上形成有用于光提取的开口。功能层(30)包括作为第二电极(40)侧的最外层的载流子注入层(34)。导电层(50)是光透明的,并且与第二电极(40)和功能层(30)相接触。载流子注入层(34)在开口的投影区域中具有凹入部(38)。
-
公开(公告)号:CN10279251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80007780.7
申请日:2011-02-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26 , H01G9/2018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L2251/306 , H01L2251/308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具有优异的电子输送特性和足够宽的反应界面的电子输送层、且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元件。在本发明中,光电元件具有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6)、夹持于所述第一电极(4)与所述第二电极(6)之间的电子输送层(1)和空穴输送层(5)、电解质溶液、和导电助材(3)。所述电子输送层(1)具备具有能够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部的有机化合物。所述电解质溶液具有使所述氧化还原部的还原状态稳定化的功能。所述有机化合物和所述电解质溶液形成凝胶层(2)。所述导电助材(3)存在于所述凝胶层(2)内并且所述导电助材(3)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4)相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59840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80040295.5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32 , H01G9/2059 , H01L51/0072 , H01L51/5048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空穴传输层、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元件,该空穴传输层具有优异的空穴传输特性和足够宽大的反应界面。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电元件具备一对电极、夹在该电极间的电子传输层及空穴传输层、和电解质溶液。所述空穴传输层具备第一有机化合物,该第一有机化合物具有能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部。所述电解质溶液使所述氧化还原部的还原状态稳定化。所述有机化合物和所述电解质溶液构成第一凝胶层。
-
公开(公告)号:CN10447201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80039273.0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18 , H01L51/0036 , H01L51/0037 , H01L51/0038 , H01L51/5221 , H01L51/5271 , H01L2251/558 , Y10T428/24355 , Y10T428/316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虽然在金属箔与反射层的界面存在有机氮化合物但是能构成外量子效率高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电极箔。本发明的电极箔具备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金属箔和直接设置在金属箔的至少一个面的反射层而成。关于该电极箔,在金属箔与反射层之间的界面存在有机氮化合物而利用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分析(TOF–SIMS)对该界面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有机氮化合物中的C–N键的计数数相对于铜和C–N键的总计数数之比CN/(CN+Cu)为0.4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8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080027326.3
申请日:2010-06-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4 , H01G9/2004 , H01G9/2027 , H01G9/2059 , H01L51/0035 , H01L51/005 , H01M14/005 ,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电子传输层、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元件,所述电子传输层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特性和足够宽的反应界面。所述光电元件中,在一对电极2、5之间夹有电子传输层3和空穴传输层4。电子传输层3通过具备有机化合物而形成,该有机化合物具有可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部位。有机化合物含有使氧化还原部位的还原状态稳定化的电解质溶液,作为凝胶层6而形成,增感色素存在于凝胶层6内。因此,在电子传输层3的有机化合物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凝胶层6的同时,增感色素存在于凝胶层6内,这样,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界面变大,转换效率提高,与此同时,电子从增感色素转移到电子传输层3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效率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