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99002C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410035232.7
申请日:2004-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18 , F04C2/086 , F04C11/001 , F04C15/0038 , F04C2210/20 , F04C2210/201
Abstract: 一种具有泵部的两级齿轮泵。泵部具有位于在邻接于从动齿轮、并相对从动轴圆柱表面设置的内部空间。第一齿轮组的排出部通过连通通道与第二齿轮组的吸入部相连通。内部空间通过压力导入通道与连通通道相连通。连通通道中的压力通过压力导入通道导入到内部空间中,从而内部空间中的压力气体是一中间压力气体,其压力介于泵部的吸入压力和排出压力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534195A
公开(公告)日:2004-10-06
申请号:CN200410035232.7
申请日:2004-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18 , F04C2/086 , F04C11/001 , F04C15/0038 , F04C2210/20 , F04C2210/201
Abstract: 一种具有泵部的两级齿轮泵。泵部具有位于在邻接于从动齿轮、并相对从动轴圆柱表面设置的内部空间。第一齿轮组的排出部通过连通通道与第二齿轮组的吸入部相连通。内部空间通过压力导入通道与连通通道相连通。连通通道中的压力通过压力导入通道导入到内部空间中,从而内部空间中的压力气体是一中间压力气体,其压力介于泵部的吸入压力和排出压力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338571A
公开(公告)日:2002-03-06
申请号:CN01133152.6
申请日:2001-08-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04 , F04B2027/1813 , F04B2027/1827 , F04B2027/1854
Abstract: 一种控制阀(CV),该控制阀用于安装在汽车空调器的制冷回路中的变量压缩机中。该控制阀(CV)具有一阀壳(45)。一阀腔(46)限定在阀壳(45)中。一压力传感腔(48)限定在阀壳(45)内。一压力传感元件(54),该元件将压力传感腔分隔成第一压力腔(55)和第二压力腔(56)。致冷剂回路上的第一位置处的压力被施加给第一压力腔(55)。致冷剂回路上的第二位置处(其位于第一位置的下游)的压力被施加给第二压力腔(56)。压力传感元件(54)根据第一压力腔(55)和第二压力腔(56)之间的压差而推动阀体(43),使得压缩机的排量发生变化以抵销压差的变化。第一压力腔(55)和第二压力腔(56)中至少有一个成为致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29775A
公开(公告)日:1996-08-28
申请号:CN95117264.6
申请日:1995-10-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IPC: F04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0886 , F04B27/1054 , F05C2253/12
Abstract: 波状凸轮的前后两个凸轮面17A、17B由规定的假想柱体的表面所构成。汽缸内筒11a、12a内包容的双头活塞16与凸轮面17A、17B间夹有半球状的滑靴18、19。滑靴18、19的表面具有球面18a、19a和平面18b、19b。在凸轮面17A、17B上划出与滑靴18、19的球面18a、19a的中心Q1、Q2的排列相对应的假想圆周C0以及与各汽缸内筒11a、12a的中心轴线L1的配置相对应的假想圆周C1。两圆周C0、C1的中心与驱动轴13的中心轴线L0相一致,而圆周C0的半径R1比圆周C1的半径要大。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79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0774.0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D29/056 , F04D29/00 , F04D29/0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5806 , F04D17/125 , F04D25/0606 , F04D29/0513 , F04D29/057
Abstract: 一种离心压缩机,具备:旋转轴、具有转子的电动马达、供旋转轴插通的筒状的轴套和向心轴承。转子具有为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端面的转子端面。轴套具有为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端面的轴套端面。转子端面以及轴套端面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互相相对。在转子端面与轴套端面之间,设有承受因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推力的推力轴承。
-
公开(公告)号:CN104929956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109240.X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5/06 , F04D17/10 , F04D17/122 , F04D29/284 , F04D29/5806 , F04D29/5846 , F25B1/04 , H02K5/1672 , H02K7/14 , H02K9/12 , H02K2205/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涡轮压缩机。该马达驱动涡轮压缩机具有高耐久度并且能够确定地提高制冷回路的效率。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在前壳体中形成有中间压力端口,第一排放室与第一室通过中间压力端口彼此连通。在前壳体中形成有注入端口,接收器与第二室通过注入端口彼此连通。排放至第一排放室的中间压力制冷剂通过中间压力端口流入第一室。通过接收器分离的注入制冷剂流入第二室。在压缩机中,能够通过中间压力制冷剂和注入制冷剂冷却电动马达。中间压力制冷剂和注入制冷剂作为混合制冷剂循环通过第二吸入端口。因此,在压缩机中,当混合制冷剂流入第二叶轮室中时,能够适当地抑制混合制冷剂的温度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220819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710306874.X
申请日:2007-1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64
Abstract: 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旋转轴、叶轮、扩散器、第一涡流通道、第二涡流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切换元件。该旋转轴由壳体支撑。该叶轮可旋转地固定在旋转轴上,并将气体径向向外送入下游的流动路径中。扩散器在叶轮周围形成。第一涡流通道在扩散器周围形成。第二涡流通道在扩散器和叶轮之间形成。第一通道通过扩散器自叶轮至第一涡流通道形成。第二通道自叶轮至第二涡流通道形成。切换元件通过开启和关闭扩散器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切换流动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004174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710004027.8
申请日:2007-01-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126 , F04C13/005 , F04C28/06 , F04C29/005 , F04C29/0085 , F04C2220/22 , F04C2240/60 , F04C2270/701 , F16D3/02 , H01M8/04089 , H02K1/28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氢气供应到燃料电池的电泵包括可转动插入电马达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的外周表面和电马达的内周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以便与其转动的传动构件以及形成在转动轴的外周表面和电马达的内周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以便传动构件插入其中的凹槽。凹槽通过接触凹槽的内表面和传动构件而将电马达的转动扭矩传递到转动轴,并且沿着转动轴的转动方向具有大于传动构件的宽度的开口宽度。在电泵启动时,凹槽和传动构件产生冲击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550658A
公开(公告)日:2004-12-01
申请号:CN200410047785.4
申请日:2004-05-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7/103 , F02M37/08 , F02M37/22
Abstract: 一种吸入并排出流体的电动泵。当流体吸收泵中的热量时,流体的饱和蒸汽压力高于吸入泵中的流体压力并低于排出泵的流体压力。该泵包括一电机;一泵部,电机驱动该泵部吸入、压缩和排出流体;和一容纳该泵部的壳体,该壳体构成容纳电机的电机腔,电机腔中的压力等于排出泵部的流体压力。因此,该泵能防止电机腔中的流体蒸发。
-
公开(公告)号:CN1429317A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01809467.8
申请日:2001-1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036
Abstract: 在斜盘压缩机中,用于密封驱动轴(18)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轴密封组件(26)容纳在吸入腔(19)内。驱动轴(18)在其第一端部处由该第一径向轴承(24)支承;在其第二端部处由该第二径向轴承(25)支承。吸入腔(19)比第一径向轴承(24)更靠近驱动轴(18)的第一端部。驱动轴(18)形成有一连通孔(60),以便连通吸入腔(19)和曲柄腔(17)。该连通孔(60)的入口(60a)定位成比第二径向轴承(25)更靠近第二端部,并且出口(60b)定位成比第一径向轴承(24)更靠近第二端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