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55861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580022363.8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5 , B60H1/00335 , B60H1/3204 , C01G41/006 , C01P2006/34 , C09K5/066 , F28D1/05383 , F28D20/0056 , F28D20/025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68 , F28D2021/0085 , Y02E60/142 , Y02E60/145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具有:供内部气体流通的空气流路(45);与空气流路热连接且储存冷热的蓄热部(41);以及与空气流路及蓄热部这两者热连接且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46)。热交换器在内部气体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蓄热部的温度是相变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蓄热部变为固体状的第一相态,且在该蓄热部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的情况下,蓄热部变为固体状的第二相态。蓄热部通过第一相态和第二相态之间的相变从而蓄热或散热。制冷剂流路一体地形成在蓄热部内。
-
公开(公告)号:CN11322754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80085686.X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车辆行驶用的电池(4),该电池随着充放电而发热;液状的热输送介质(14),该热输送介质输送从电池接受到的热;受热部(16),该受热部通过与电池的热交换而使热输送介质受热;以及制冷剂热交换器(18),该制冷剂热交换器通过与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使热输送介质散热。热输送介质含有液状的基材和与基材相溶的原硅酸酯,并且不含离子性防锈剂。
-
公开(公告)号:CN107076524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580052332.7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蓄热单元或者蓄热系统为蓄热单元(5),具有:蓄热部(1),具有包含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第1材料;以及热传导部(3),具有热传导率大于第1材料的第2材料,并与蓄热部接触。蓄热单元也可以具有蓄热部和热传导部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作为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进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物质、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第2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或者陶瓷。由此,能够高效地储存热输送介质的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07330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80084975.4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在通常运转时切换为使从室内散热器(12)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蓄积在蓄热构件(17)中的制冷剂回路,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6)产生了结霜时切换为将蓄热构件(17)中蓄积的热作为热源来对室外热交换器(16)进行加热来除霜的制冷剂回路。作为蓄热构件(17),采用对具有进行金属绝缘体转变的性质的作为过渡金属氧化物的VO2(二氧化钒)将W(钨)作为添加物追加而成的构件,进行与制冷剂的温度带相应的高效的蓄热或散热,由此抑制压缩机的消耗能量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6255861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580022363.8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5 , B60H1/00335 , B60H1/3204 , C01G41/006 , C01P2006/34 , C09K5/066 , F28D1/05383 , F28D20/0056 , F28D20/025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68 , F28D2021/0085 , Y02E60/142 , Y02E60/145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具有:供内部气体流通的空气流路(45);与空气流路热连接且储存冷热的蓄热部(41);以及与空气流路及蓄热部这两者热连接且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46)。热交换器在内部气体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蓄热部的温度是相变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蓄热部变为固体状的第一相态,且在该蓄热部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的情况下,蓄热部变为固体状的第二相态。蓄热部通过第一相态和第二相态之间的相变从而蓄热或散热。制冷剂流路一体地形成在蓄热部内。
-
公开(公告)号:CN106470882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80033457.5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6 , B60H1/004 , B60H1/00492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1/20 , B60L11/18 , B60L11/1874 , B60W10/30 , B60W20/00 , F03G2007/007 , F28D20/028 , F28F27/006 , Y02E60/145
Abstract: 能量管理系统适用于具备第1动力源(1)、第1变换部(3)、蓄电部(5)、及第2动力源(2)的车辆换部(12、14、16、19)及控制部。模式切换部切换将由第2变换部变换后的热蓄积到蓄热部的蓄热模式和将蓄积在蓄热部中的热向传热对象(1、5)释放的散热模式。蓄热部在该蓄热部的温度为相转移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变化为固体状的第1相状态,并且在蓄热部的温度超过相转移温度的情况下变化为固体状的第2相状态。蓄热部通过第1相状态与第2相状态之间的相变化进行蓄热或散热。控制部基于蓄电部的蓄电状态和第1变换部的变换状态的至少一方控制第2变换部及模式切换部的动作。(100)。具备:第2变换部(6)、蓄热部(7)、模式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