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6916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47483.7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运动保留装置。该椎间运动保留装置,包括上接骨板、下接骨板,上接骨板、下接骨板之间嵌入由内衬与髓核构成的非金属-非金属球面摩擦副;下接骨板内凹成型有嵌入槽;髓核由髓核支撑体、髓核支撑体设置的翼板、沿髓核支撑体上平面缩径凸伸的应力过渡斜锥面、应力过渡斜锥面顶端经圆角/倒角过渡成型的外凸摩擦球面组成。本发明提供了髓核和下接骨板之间的几种有效连接方式,两个零部件均取自于一款结构高仿生、摩擦配副磨损性能优异、运动范围在实际椎体运动范围内、具有创新性结构应用的椎间运动保留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57801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27773.9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固定式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包括形成可微动间隙卡扣连接的融合器主体和固定构件;固定构件由带上、下贯穿插槽的母板、母板两侧凸设与母板垂直并用于插入融合器主体倾斜滑槽的夹持臂、以及夹持臂端部分别向内垂直延设的夹持钩部、母板板面的中央部位开设有与插槽垂直贯通的第一旋转销孔、旋转销孔内嵌入的旋转销、对称螺接在旋转销孔中的止动螺钉、套装在母板插槽内的可旋转固定片、可旋转固定片中央部位开设与旋转销孔适配的第二旋转销孔组成;融合器主体由U形架、U形架二端面分别凸设的锯齿、U形架腰部外侧面对称开设从外端壁分别向内延伸的倾斜滑槽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805684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1350606.8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椎间融合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上端面、下端面、侧壁,和贯穿上、下端面使骨移植物或替代物生长的通孔,侧壁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前壁和后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设有为神经根预留充足的内凹空间,后壁外凸并开设有供椎间盘正前方或侧前方植入的至少两个孔。该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固定效果更好、保护神经根、与椎体终板贴合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05050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44632.1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所述骨修复材料由粉体和固化液组成,所述固化液包括多糖‑多巴胺接枝物、缓冲盐和水。本发明在骨修复材料的固化液中添加多糖‑多巴胺接枝物,从而增强骨水泥与组织、骨的亲和性和粘结性,并能促使粉体、液体混合后不溃散,可手动成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545109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210237369.5
申请日:2012-07-10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H01G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30%~65%的石墨烯、15%~35%的经过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石墨、0.04%~4%的导电剂以及15%~42%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所述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覆所述石墨烯、经过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石墨和导电剂形成局部有序的纳米线结构。这种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电容器的负极活性材料,利用其局部有序的纳米线结构来储存电荷,减少因负极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导致的不可逆的副反应的发生,使得锂离子能够可逆均匀地嵌入-脱嵌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层间间隙,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引出容量,从而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656728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530046.X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面修复材料,包括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包括聚酯纤维层,下层支架包括具有三维多孔膜状结构的聚酯层,且孔洞内复合有富含蛋白质和/或多糖的天然高分子材。该创面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为:通过粒子粒虑法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所述下层支架;通过静电纺丝法在所述下层支架上纺织得所述上层支架。本发明的创面修复材料具有仿胎儿皮肤型效果,可有效减少创面收缩,促进皮肤快速愈合并抑制瘢痕增生和挛缩,达到无痕愈合的最终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4251796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10478073.1
申请日:2014-09-18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人工椎间盘球窝样品,所述球窝样品包括球头和与球头配副的球窝,球头和球窝是面-面接触。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模拟人工椎间盘球窝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在模拟测试人工椎间盘生物摩擦学性能上的应用。本发明的球窝样品在接触模式、配副材料、运动模式上能更接近实际的人工椎间盘,具有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应用范围广、能简易评价假体设计、制造和综合性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552994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110458810.8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注射型的医用缓释材料,主要是由载有药物的脉冲式释放微球与温敏型聚合物溶液混合而成。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制备载药物的脉冲式释放微球;制备温敏型聚合物溶液;将载药物的缓释微球与温敏型聚合物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溶液。本发明将载因子或药物的微球均匀的分散在温敏型可注射载体的溶液中,注射到治疗部位后,材料迅速固化,然后缓慢降解释放药物或因子,以延长因子在体内的活性时间,提高因子释放速度和释放周期的可控性,实现了相同或不同药物在预定位置、不同时间段交替释放和微创治疗手段的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526808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110458812.7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皮肤,包括具有压电传导性能的微孔膜状表皮层和一层天然高分子仿生真皮层复合形成。该微孔膜状表皮层主要由聚偏氟乙烯和/或其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组成,该真皮层是胶原膜。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制备微孔膜状表皮层;进行表皮层的极化处理;复合真皮支架,制备双层人工皮肤。本发明人工皮肤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包扎挤压后可产生类似生物电强度的电刺激,从而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同时,该人工皮肤的表皮层呈微孔结构,孔结构的尺寸小于病菌的尺寸、能有效隔离病菌、防止感染;同时,能有效控制伤口水分的蒸发,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柔顺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2732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17748.8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A61F2/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 , A61F2002/300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设于二者间的髓核,髓核由相互扣接在一起的带凸柱的上髓核和供所述凸柱嵌套的弧形燕尾槽的下髓核构成;上底板与上髓核配合,绕冠状轴旋转,模拟颈椎间盘的前屈后伸机能,允许上底板和上髓核发生前、后方向相对微平移;上髓核与下髓核配合,既可绕上髓核自身凸柱的旋转轴旋转,又可绕下髓核的弧形燕尾槽的旋转轨迹公转;下髓核与下底板配合,绕矢状轴旋转,承担左、右侧弯的运动机能,允许下底板和下髓核发生左、右方向相对微平移。该颈椎间盘假体允许其不同构件彼此相互运动,且运动过程中的旋转中心与颈椎节段生理运动的旋转中心相符合,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颈椎的自然生理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