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26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29500.2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高花培诱导率籼稻的高效创制方法,先将花培诱导效率大于50%的亲本与多个育种骨干亲本进行杂交,得到不同组合的杂交F1种子,再种植杂交F1种子,取幼穗进行第一次花药培养,筛选出诱导效率大于60%的组合,并分单株收获花培H1代种子,然后分株系种植H1代种子,取幼穗进行第二次花药培养,筛选出诱导效率大于60%的株系即可。该设计不仅能够获得稳定且具有高花培诱导率的株系,而且周期较短。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77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610308.3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一种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恢复系的快速培育方法,步骤为:选择分别具有高产、优质、抗虫、抗病性状的8个水稻品种作为亲本,对具有不同目的性状的亲本两两杂交,得到四种杂交F1;将四种F1两两杂交,得到两种复交F1;对两种复交F1单株在苗期分别进行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聚合了目的基因的两种复交F1进行配对杂交,得到多重复交F1代;对多重复交F1代单株在苗期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得到聚合了所有目的基因的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H0代花培株系,筛选出二倍体株系;在H1代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筛选获得目标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恢复系,并与一系列两系不育系进行组合测配,试验,筛选出优势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296108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170178.7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辅助筛选抗褐飞虱水稻的方法与其专用引物。辅助筛选抗褐飞虱水稻的引物,是由序列表中序列B14F1、B14R1、B14F2和B14R2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四条引物。该方法是以待检测水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序列表中序列B14F1、B14R1、B14F2和B14R2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四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如该待测水稻的扩增产物为大小566bp的条带,则该待测水稻为候选抗褐飞虱水稻。该方法可用于选育抗褐飞虱水稻,缩短抗褐飞虱水稻的育种周期,加快育种速度,降低育种成本,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周期短的优点,适应于推广应用,为选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999302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511463.6
申请日:2010-10-19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单株选择工艺、长光低温鉴定不育性工艺、短光高温鉴定可育性工艺、核心种子生产工艺与原原种、原种生产工艺,所述长光低温鉴定不育性工艺中的日光照时间大于14.5小时,日均温为24℃,昼夜变幅为20–28℃,短光高温鉴定可育性工艺中的日光照时间小于13小时,日均温为28℃,昼夜变幅为25–30℃,核心种子生产工艺包括核心稻蔸海南保存法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室保存法,繁殖方法中涉及的割蔸高度为20厘米。本发明不仅能够消除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中存在的基因漂移现象,且同时克服了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时产量低、风险性大、操作性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8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16197.4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nventor: 闸雯俊 , 游艾青 , 李行润 , 周雷 , 刘凯 , 杨国才 , 陈俊孝 , 吴边 , 石少阶 , 李三和 , 吴艳 , 徐华山 , 陈志军 , 李培德 , 李昌焱 , 王卉颖 , 王静
IPC: C12Q1/6895 , C12Q1/6869 , G16B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方法,属于水稻选育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不育系水稻红35S为父本、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为母本杂交,获得子代;对子代进行育性鉴定,获得光温敏核不育子代;提取父本、母本和光温敏核不育子代的DNA,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测序数据,获得SNP与INDEL信息;根据SNP与INDEL信息选择子代种植,进行育性鉴定,获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克服了传统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能够精准定位不育性状相关基因,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2047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39826.3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康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闸雯俊 , 游艾青 , 于鑫滢 , 周雷 , 刘凯 , 郑正安 , 李三和 , 吴边 , 吴艳 , 石少阶 , 李昌焱 , 王卉颖 , 王静 , 陈俊孝 , 杨国才 , 陈志军 , 徐华山 , 李培德
IPC: C12N15/113 , C12N15/8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miR‑3032‑z在制备抑制褐飞虱CYP15A1基因表达的产品中的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miR‑3032‑z或过表达miR‑3032‑z的试剂在制备抑制褐飞虱CYP15A1基因表达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产品包括药物或试剂盒。miR‑3032‑z通过靶向结合靶标基因CYP15A13’UTR区调控基因的表达,miR‑3032‑z的过表达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CYP15A1的表达,且能显著降低生物型Y褐飞虱在抗虫水稻YHY15上的蜜露分泌量和虫增重,明显抑制其取食行为,使得致害型褐飞虱恢复对抗性水稻YHY15的敏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14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50953.5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编辑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发现使用携带基因编辑载体的农杆菌侵染水稻花药培养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比侵染水稻种子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具有更高的基因编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1484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028389.6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武汉大学 , 武汉禾泰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鉴定水稻黑褐色颖壳基因HK4的引物组及其方法和应用,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所述引物组包括:第一引物对、第二引物对、第三引物对、第四引物对、第五引物对、第六引物对、第七引物对、第八引物对、第九引物对和第十引物对,每个引物对均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鉴定水稻黑褐色颖壳基因HK4的引物组及其方法和应用,水稻品种AC‑1613具有黑褐色颖壳基因HK4,该引物组能够利用PCR扩增反应准确的鉴定出水稻黑褐色颖壳基因HK4,同时,该鉴定方法方便快速,不受
-
公开(公告)号:CN1163342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84799.8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江汉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发明了一种鉴定水稻功能基因的引物组、试剂盒及应用。该引物组包括:第1引物对至第30引物对,每个引物对均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第1引物对的正向引物、第1引物对的反向引物至第30引物对的正向引物和第30引物对的反向引物依次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至SEQ ID NO:6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物组及试剂盒,通过多重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获得待测样本中目标基因的数据是一条条的碱基序列,分辨率达到单碱基水平,数据准确性和信息化程度高,可以通过序列分析软件一次性对成百上千个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快速统计待测样本中目标性状基因的序列,易于鉴别多等位基因型和新型等位基因,且准确率高重现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30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710024135.5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钢珠加样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的中筛板两侧分别设有凸板,所述的凸板插入基座侧壁的开孔中,将中筛板固定于上、下筛板之间;在中筛板的凸板侧设有2个长方形缺口,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位于缺口中,与基座的侧壁连接;上、中、下筛板均匀设有8行×12列的96孔,上、中筛板的96孔对齐排列,中、下筛板的96孔错位排列,通过推动中筛板上的凸板使中筛板的96孔与下筛板的孔对齐。使用时,将研磨用钢珠倒入上筛板上方,通过推动中间筛板外侧凸起便可以实现一次对96孔DNA提取管的每一管加入一粒研磨钢珠,该方法不但避免了传统手工加钢珠时的多加或者漏加,更有效提高了实验人员提取DNA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