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463C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99806918.3
申请日:1999-06-01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 , G01N23/046 , G01N23/06 , G01N2223/419 , H01J43/28
Abstract: 为了提供使光电倍增管密集,谋求提高光的检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单元,使金属制侧管(2)的外周面(2b)之间相互面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光电倍增管(1)的高密度排列。还能够使各个光电倍增管(1)的侧管(2)之间电连接,能够简单地使相互的侧管(2)之间成为等电位,在各个光电倍增管(1)中,不需要个别地进行杆销(10)与侧管(2)的电连接作业,单元的组装作业良好。这样,如果谋求光电倍增管(1)的单元化,则在组装了多个光电倍增管(1)的装置(例如伽玛照相机等)中把所希望的光电倍增管(1)更换为新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一个一个地更换光电倍增管(1)这样的繁琐作业,可以谋求简化更换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452782A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0819511.0
申请日:2000-05-08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Abstract: 光电倍增管的密封容器由侧管(2)及受光面板和芯柱板构成。侧管通过将上翘的多个框部(80)组合而构成。侧管的受光面板的开口部端面上的相当于各拐角部(81)的位置的端面(81a)位于高于其它端面部分(80a)的位置处。在加热时,所述端面(81a)深深地埋入受光面板内,提高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接合。此外,由于把侧管(2)的受光面板侧开口部全部埋设到受光面板内,从而,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接合可靠,提高接合作业时的成品率。此外,由于提高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整体性,从而提高密封容器的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452780A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0819509.9
申请日:2000-05-08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Abstract: 光电倍增管的密封容器(5)由金属制侧管(2)及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和芯柱板(4)构成。在侧管(2)的一端开口部(A)上设置扎入部(20),所述扎入部(20)以扎入的方式埋入到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内,确保侧管(2)与受光面板(2)的接合部分处极高的气密性。设在侧管(2)上的扎入部(20)沿侧管(2)的轴向方向陡峭地延伸,可以尽可能靠近地将扎入部(20)埋设到受光面板的侧面(3c)内。借此,可以把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到接近100%,使受光面板(3)的空闲区域尽可能地接近于零。这样,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1)既可提高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又可确保受光面板(3)与侧管(2)的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90188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780006864.2
申请日:2007-02-27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放射线检测装置以及光电倍增管的制造方法。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倍增极(Dy1~Dy12)和阳极(25)具有相互对应的多个通道。各电极具有在层叠方向上重叠的缺口,并将支承脚(21)和引线脚(47)配置在缺口内。在单位阳极之间具有配置有桥的凹部(28),将阳极板配置在芯柱脚(27)上之后将桥切断。由于充分确保了各电极以及阳极(25)的有效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检测电子。
-
公开(公告)号:CN100446169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99806912.4
申请日:1999-06-01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 G01N23/06 , G01N2223/419 , H01J43/04 ,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具有放出电子的光电面,在密封容器内具有使来自光电面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送出输出信号的阳极,密封容器由固定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底座,在包围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同时还将底座固定在一侧开口端上的截面为大致四边形的金属侧管,固定在侧管另一侧开口端上的受光面板构成;使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底座的边缘面,底座的至少包括与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的边缘面在内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侧管和底座焊接在一起,保持密封容器内部的真空。可以缩小光电倍增管的外形尺寸,在并排利用光电倍增管的场合中,能够使侧管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因而,在通过焊接组装金属底座片与金属侧管的情况下的光电倍增管的高密度排列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287415C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01807655.6
申请日:2001-04-03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507 , H01J43/045 , H01J43/22
Abstract: 在构成电子倍增管或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管电极(8)上形成8列隧道(15),各隧道(15)由倍增管电极(8)的外框(16)和隔离部(17)形成。在各隧道(15)上配置多个电子倍增孔(14)。在倍增管电极(8)的外框(167)及隔离部(17)的规定位置上,与倍增管电极(8)成一整体地设置形成比外框(16)及隔离部(17)的宽度宽的玻璃支承部(21)。玻璃部(22)被接合到这些玻璃支承部(21)的全体上。玻璃部(22)通过涂布玻璃使之硬化被接合到玻璃支承部(21)上,呈向上凸出的大致为半球形的圆顶状。在形成圆顶状的玻璃部(22)被接合到玻璃支承部(21)上之后,将各个倍增管电极(8)叠层。
-
公开(公告)号:CN1263081C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00819511.0
申请日:2000-05-08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Abstract: 光电倍增管的密封容器由侧管(2)及受光面板和芯柱板构成。侧管通过将上翘的多个框部(80)组合而构成。侧管的受光面板的开口部端面上的相当于各拐角部(81)的位置的端面(81a)位于高于其它端面部分(80a)的位置处。在加热时,所述端面(81a)深深地埋入受光面板内,提高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接合。此外,由于把侧管(2)的受光面板侧开口部全部埋设到受光面板内,从而,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接合可靠,提高接合作业时的成品率。此外,由于提高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整体性,从而提高密封容器的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348601A
公开(公告)日:2002-05-08
申请号:CN00806654.X
申请日:2000-04-24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2
Abstract: 在一光电倍增管1中,一种腐蚀技术被应用在按多层模式叠放的平板形的打拿极8上形成一些电子倍增孔8a。为了实施这种腐蚀过程,围绕平板形打拿极基片20配置了一模式框架22。提供了一连接桥部分23,用来将该模式框架22连接到该打拿极基片20的边缘20a上。该打拿极基片20上被一掩模覆盖,并实施腐蚀过程,以便在该打拿极基片20上形成多个电子倍增孔8a。紧接着,在靠近该打拿极基片20的位置处切断该连接桥部分23,因而在该打拿极8的边缘8b上残留下一小的连接桥的剩余部分8c。为了抑制由这些连接桥的剩余部分产生的噪音,可将相邻打拿极8上的连接桥的剩余部分8c排列在这样的位置上,使得平行于该打拿极叠放方向并通过该连接桥的剩余部分8c的直线彼此都不重叠,从而使该光电倍增管1的基本特性进一步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304543A
公开(公告)日:2001-07-18
申请号:CN99806917.5
申请日:1999-06-01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 G01N23/06 , G01N2223/419 , H01J43/04 , H01J43/28
Abstract: 为了实现光电倍增管的小型化,在使金属制的侧管2的外壁面2b与杆板4的边缘面4b成为同一平面的状态下,熔接固定侧管2与杆板4,在光电倍增管1的下端没有凸缘那样的突出。从而,虽然难以进行电阻熔接,然而能够缩小光电倍增管1的外形尺寸,在并排利用光电倍增管的情况下,能够使侧管2之间密切相邻。由此,能够实现通过激光熔接组装了金属制的杆板4与金属制的侧管2的光电倍增管1的高密度排列。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693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80007049.8
申请日:2007-02-27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有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在芯柱(29)的中央部连接有排气管(40)。排气管(40)具有配置在同轴上且在芯柱(29)侧相互连接的外侧管(41)和内侧管(43)。外侧管(41)与芯柱(29)的密接性良好,内侧管(43)很薄,切断时的应力少,因此,在密封排气管(40)时不会损害排气管(40)和真空容器的接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