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倍增管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44770A

    公开(公告)日:2003-09-24

    申请号:CN01813418.1

    申请日:2001-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18

    Abstract: 一种耐振性良好、脉冲(直)线性特性和时间响应性高的光电倍增管,第4级及第6级~第9级倍增极(Dy4、Dy6~Dy9)使用和第2级倍增极(Dy2)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倍增极。另外,第3级及第5级倍增极(Dy3~Dy5)使用比第2级倍增极(Dy2)小的倍增极。以形成于相互相向的倍增极之间的倍增极内部空间路线横穿管轴(X)的方式排列10级的倍增极(Dy1~Dy10)。阳极(A)使用网眼状阳极(A),网眼状阳极(A)相对于管轴(X)来说,配设在与第2级倍增极(Dy2)相反一侧。

    光电倍增管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6169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99806912.4

    申请日:1999-06-01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具有放出电子的光电面,在密封容器内具有使来自光电面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送出输出信号的阳极,密封容器由固定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底座,在包围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同时还将底座固定在一侧开口端上的截面为大致四边形的金属侧管,固定在侧管另一侧开口端上的受光面板构成;使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底座的边缘面,底座的至少包括与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的边缘面在内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侧管和底座焊接在一起,保持密封容器内部的真空。可以缩小光电倍增管的外形尺寸,在并排利用光电倍增管的场合中,能够使侧管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因而,在通过焊接组装金属底座片与金属侧管的情况下的光电倍增管的高密度排列成为可能。

    光电倍增管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2729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480040110.5

    申请日:2004-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8

    Abstract: 该光电倍增管具有:通过入射的光而释放电子的阴极(3);使从所述阴极(3)释放的电子倍增的多级倍增电极(107);以及电子透镜形成电极(115),其配置在相对于第1倍增电极(107a)的边缘部和第2倍增电极(107b)的边缘部的预定位置上,其中,第1倍增电极(107a)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1级,第2倍增电极(107b)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2级,在第1倍增电极(107a)的长度方向上,使第1倍增电极(107a)与第2倍增电极(107b)之间的空间中的等电位面平坦化。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针对入射光的时间分辨率。

    光电倍增管单元以及放射线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04544A

    公开(公告)日:2001-07-18

    申请号:CN99806918.3

    申请日:1999-06-01

    Abstract: 为了提供使光电倍增管密集,谋求提高光的检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单元,使金属制侧管2的外周面2b之间相互面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光电倍增管1的高密度排列。还能够使各个光电倍增管1的侧管2之间电连接,能够简单地使相互的侧管2之间成为等电位,在各个光电倍增管1中,不需要个别地进行杆销10与侧管2的电连接作业,单元的组装作业良好。这样,如果谋求光电倍增管1的单元化,则在组装了多个光电倍增管1的装置(例如伽玛照相机等)中把所希望的光电倍增管1更换为新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一个一个地更换光电倍增管1这样的繁琐作业,可以谋求简化更换作业。

    光电子倍增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22710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580005168.0

    申请日:2005-0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8 H01J9/26 H01J43/04 H01J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高倍增效率的微细结构的光电子倍增器。该光电子倍增器包括内部维持真空的外围器,在该外围器内,配置有放射对应入射光的光电子的光电面,级联倍增从该光电面射出的光电子的电子倍增部,用于取出由该电子倍增部生成的二次电子的阳极。特别是,在电子倍增部,形成有用于级联倍增来自光电面的光电子的槽部,规定该槽部的一对壁部(311)的各表面上,设有在表面上形成有二次电子射出面的1个或1个以上的凸部(311a)。

    光电倍增管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3653C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480040110.5

    申请日:2004-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8

    Abstract: 该光电倍增管具有:通过入射的光而释放电子的阴极(3);使从所述阴极(3)释放的电子倍增的多级倍增电极(107);以及电子透镜形成电极(115),其配置在与第1倍增电极(107a)的边缘部和第2倍增电极(107b)的边缘部相隔了预定距离的位置上,其中,第1倍增电极(107a)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1级,第2倍增电极(107b)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2级,在第1倍增电极(107a)的长度方向上,使第1倍增电极(107a)与第2倍增电极(107b)之间的空间中的等电位面平坦化。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针对入射光的时间分辨率。

    光电倍增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2513C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01813418.1

    申请日:2001-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18

    Abstract: 一种耐振性良好、脉冲(直)线性特性和时间响应性高的光电倍增管,第4级及第6级~第9级倍增极(Dy4、Dy6~Dy9)使用和第2级倍增极(Dy2)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倍增极。另外,第3级及第5级倍增极(Dy3~Dy5)使用比第2级倍增极(Dy2)小的倍增极。以形成于相互相向的倍增极之间的倍增极内部空间路线横穿管轴(X)的方式排列10级的倍增极(Dy1~Dy10)。阳极(A)使用网眼状阳极(A),网眼状阳极(A)相对于管轴(X)来说,配设在与第2级倍增极(Dy2)相反一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