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脱模功能的张紧器止链块铸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769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85428.7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产品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脱模功能的张紧器止链块铸造装置,包括有安装架、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贴合机构等,安装架上设有贴合机构,贴合机构上连接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通过贴合机构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贴合。本发明通过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同时移动贴合,再将金属熔液倒入,然后通过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左右移动,进而对金属熔液进行晃动,从而能够在金属熔液倒入模具后对金属熔液进行晃动,加快熔液流动,使得金属熔液更快更均匀的填充在模具内,减少气孔的形成,提高铸造的质量。

    一种数控机床铸件铸造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90570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66998.1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铸件铸造模具,涉及数控机床铸件铸造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四边固定有撑柱,四个所述撑柱顶面固定有回形架,所述回形架内壁左边转动安装有子腔块,所述子腔块左侧开设有排气孔槽,所述子腔块顶面左边开设半弧口,所述回形架内壁右边转动安装有母块,所述母块的腔室内部底端固定有U形拉架,所述母块顶面右边嵌固有浇注管,所述子腔块和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间开设有槽口,所述子腔块和母块的槽口内壁顶部设置有合模组件,本发明通过子腔块的泥砂型与母块的泥砂型合并,从而避免了铸件需要焊接造成数控机床的立体铸件铸造效果差的问题。

    压铸模具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167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38869.X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动模本体、定模本体和压铸机机台,所述动模本体放置在所述定模本体上侧,所述定模本体与所述压铸机机台表面活动安装,所述压铸机机台前侧铰接安装有推送板,所述压铸机机台上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定模本体底部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卡合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压铸机机台内侧设置有卡锁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柱通过所述卡锁机构与所述推送板传动连接,在移动至正确位置时,自动卡合定位,省时省力,减少人工微调的步骤,提高高压压铸模具更换的效率,减少人工体力。

    一种不锈钢胚连续铸造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4797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62211.X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不锈钢胚连续铸造装置,属于不锈钢铸造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冷却箱,冷却箱上设置有展开组件、辅助组件、输送组件,联动单元能够实现下模具和上模具快速分离和接合,从而便于对铸造完成的不锈钢胚进行脱模,从而提高装置铸造时的稳定性,分离单元能够实现对两个分离支撑杆位置的快速调节,进而能够在对铸造完成的不锈钢胚脱模时,对不锈钢胚进行支撑固定,从而使得不锈钢胚能够脱离与下模具和上模具的接合,通过展开组件、辅助组件、输送组件三者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不锈钢胚快速冷却成型,从而实现对不锈钢胚的快速铸造,并且还能够实现对铸造完成的不锈钢胚进行自动输送。

    一种具有视觉定位的全自动金属浇注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8123003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71746.1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视觉定位的全自动金属浇注机器人,属于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顶端设置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内壁设置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顶端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一端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滑动底座底端一侧,所述滑动底座底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套设有安装套环,所述安装套环内壁套设有浇包,所述安装底座顶端一侧设置有开口;还包括有翻转组件,所述安装底座顶端一侧设置有翻转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摆动组件,避免砂型模具内堆积影响铸件的浇注效果,同时配合工业照相机的拍摄功能,进一步提高铸件在液态金属浇注后的成品率。

    一种铸件的稳定拉取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04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0513560.6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蒋新

    Inventor: 蒋新 田燕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拉取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铸件的稳定拉取装置,该铸件的稳定拉取装置在使用时,将铸造完毕的铸造模具放置到夹持装置上,启动升降气缸,使升降气缸推动升降台向上移动,进而使夹持铰接杆远离梯形夹持块的一端向中间聚拢,对铸造模具进行夹持,在拉动铸件时保持整个铸造模具的稳定性,铸造模具被夹持装置夹持固定完毕后,升降台在上升的过程时也会推动同轴心支撑座向上移动,使主拉绳与夹持装置始终保持同轴心,启动电机,从而使拉爪与铸件拉紧,再通过抓取装置中的同轴心定位环,可以将铸件平稳的从铸造模具内拉取出,防止在拉取铸件时,拉取角度不同而导致铸件与铸造模具摩擦太大而导致铸件磨损。

    一种可快速调节金属模具的紧固件

    公开(公告)号:CN118321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92615.4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可快速调节金属模具的紧固件,包括固定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固定底座顶部并与固定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吸附座,所述吸附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强磁铁,还包括;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所述冷却装置底部与固定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金属模具以及工件进行冷却。该一种可快速调节金属模具的紧固件,方便调节下模的角度,从而实现自动脱模的目的,使用更加方便,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大小及形状的下模,适应性较好,还能够使得转动电机的驱动轴受到的偏转压力减小,保护转动电机。

    一种基于热处理的球墨铸铁铸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432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69388.0

    申请日:2024-05-09

    Inventor: 李冬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轭铸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热处理的球墨铸铁铸造装置,包括砂箱本体和收集箱,所述砂箱本体由下砂箱与上砂箱组成。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U型围板以及封闭板组成安装槽,然后通过流沙组件将沙子填满在放置槽的内部,使沙子覆盖上砂箱和下砂箱,利用沙子产生的加压力,从而可以提供可靠的挤压力,增大压箱力,使得铸造过程中砂箱具有较高的刚度,承受铸件凝固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压力,再利用调整组件以及回收组件将放置槽内的沙子进行回收,便于循环利用,并且通过夹持组件和挤压组件对U型围板和封闭板进行位置固定,保证U型围板和封闭板不会发生分开的现象,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一种重力铸造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3431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910779303.0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铸造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重力铸造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主模,主模上拼合有顶模,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基座上的机械臂,该机械臂设有支架,支架的底部设有支撑柱,基座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柱插接配合的定位柱;支架上还设有用于抓取所述顶模的提取机构,该提取机构包括气缸和拔叉,所述顶模上设有扣接部,所述气缸驱动拔叉以垂直于所述支架底面的方向为轴作旋转,以使拔叉与顶模的扣接部作旋转扣接。本发明对于采用顶模的重力铸造生产上,让重力铸造装置可自动完成对顶模的运送及安装的合模操作,又能实现将顶模提取及搬移的开模操作,有效地增强装置的整体性能,节省设置其他辅助设备及操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不锈钢零部件铸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0274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15421.4

    申请日:2024-04-08

    Inventor: 赵存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零部件铸造装置,涉及零件铸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设置的成型模块,能够在不锈钢溶液注入到轮廓壁中前,对整个模具进行预热,减缓不锈钢溶液温度的流失速度,从而不需要通过提高锁模压力的方式,对复杂的金属零件进行铸造;设置的温控模块,在不锈钢零件铸造成型后,可以快速的对模具和不锈钢零件进行降温;设置的驱动模块,只需要控制升降液压缸伸缩杆的伸缩即可控制两个模具和注料管之间的彼此移动配合,减少了整体的结构布置数量,降低了整体的生产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