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3962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1046554.7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9D175/14 , C09D5/08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防腐蚀涂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制备步骤:(1)第一步氧化石墨烯原料范围几微米到几十微米;(2)第二步制备得到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石墨烯,可以在不同反应条件得到;(3)第三步中可以直接利用纳米级二氧化硅,然后利用硅烷偶联剂负载在改性氧化石墨烯上面。本申请制备的石墨烯水性防腐蚀涂层能有效解决水性涂料防腐蚀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制备的改性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防腐蚀的性能;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材料,提高其在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中的分散性,有效的提高涂层防腐蚀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96771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77281.4
申请日:2016-05-0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565 , C04B35/573 , C04B35/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806 , C04B35/565 , C04B35/573 , C04B35/65 , C04B2235/402 , C04B2235/421 , C04B2235/428 , C04B2235/483 , C04B2235/5248 , C04B2235/6562 , C04B2235/65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f/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1)将3‑30mm短切碳纤维放在二甲亚砜溶液中,浸泡2h,除胶;(2)将短切碳纤维进行强力分散,得到分散后的短切碳纤维;(3)称取的碳化硅(SiC)粉末置于有机溶剂溶液中,搅拌下向该溶液中加入聚碳硅烷、硅粉、铝粉、硼粉,混合后得到悬浮液;(4)将悬浮液加热至80℃~120℃,蒸发,得到块状混合物,将混合物研磨,过200目以下的筛,得到混合粉末;(5)将分散后的短切碳纤维和上述混合粉末捣碎、混合,得泥浆;(6).将泥浆置于模具定型,再进行热压烧结,制得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f/C‑SiC)复合材料。该方法能提高材料在高温服役环境下高温性能材料的致密化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4113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633129.4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8L63/00 , C08L77/00 , C08L67/00 , C08L69/00 , C08K7/06 , C08K3/04 , C08J5/04 , C08G77/38 , C08G77/06 , C08G7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增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石墨烯和低粘度可反应分散剂进行超声分散制备得到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再把分散液与树脂混合,调配成一定浓度的增韧树脂,再采用碳纤维预浸料的制备工艺,经连续浸渍、烘干制备得到石墨烯增韧碳纤维预浸料,经铺层、模压、固化制备得到所需的石墨烯增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本申请的石墨烯增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增韧性好,石墨烯分散性好,结构完整,且分散剂具有低粘度和可交联反应特性,使石墨烯能够随树脂进入到碳纤维纤维束之间,提高纤维间的结合力,在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7058975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0058385.0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23C16/455 , C23C16/52 , C23C16/34 , C23C16/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区域控制的高通量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应用及装置,利用折叠碳纸将沉积区域划分为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沉积区间,并在给定沉积温度、沉积压力和气体流量下,将相同类型尺寸的纤维预制体置于各沉积区间,实现滞留时间的区域化控制,通过单次实验制备出不同参数体系的高通量复合材料。对沉积区间内的碳纸和纤维预制体的沉积速率和微观结构等进行测试表征,快速高效地实现滞留时间和比表面积的参数优化,找出沉积特性较好且致密化特性较优的沉积参数和沉积区域,对一系列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取。本发明利用优化后的沉积参数和沉积区域,结合大尺寸纤维预制体的区域移动,最终实现大尺寸复合材料构件的快速均匀致密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05897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58385.0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23C16/455 , C23C16/52 , C23C16/34 , C23C16/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6/455 , C23C16/325 , C23C16/342 , C23C16/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区域控制的高通量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应用及装置,利用折叠碳纸将沉积区域划分为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沉积区间,并在给定沉积温度、沉积压力和气体流量下,将相同类型尺寸的纤维预制体置于各沉积区间,实现滞留时间的区域化控制,通过单次实验制备出不同参数体系的高通量复合材料。对沉积区间内的碳纸和纤维预制体的沉积速率和微观结构等进行测试表征,快速高效地实现滞留时间和比表面积的参数优化,找出沉积特性较好且致密化特性较优的沉积参数和沉积区域,对一系列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取。本发明利用优化后的沉积参数和沉积区域,结合大尺寸纤维预制体的区域移动,最终实现大尺寸复合材料构件的快速均匀致密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669253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22920.2
申请日:2016-01-1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41/87 , C04B41/5064 , C23C16/342 , C23C16/44 , C23C16/56 , C04B41/4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低压制备氮化硼涂层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时,所需制备温度较高的问题。以三氯化硼(BCl3)和氨气(NH3)为主要原料,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再将所得样品进行高温热处理,经傅里叶红外和X射线衍射检测,制备出了渗透能力更强、厚度均匀可控、结晶度较高的氮化硼涂层。此方法可用于复合材料氮化硼界面的制备和样品表面涂层的制备,此方法将氮化硼化学气相沉积的沉积温度由1300~1800℃,降到了300~800℃。该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化学气相沉积和高温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484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47604.1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超材料吸波蜂窝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石墨烯改性包覆的片状化羰基铁粉与环氧树脂混合,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得到具有周期性单元且指向性一致的分散颗粒,作为吸波涂料;根据周期性单元吸波涂料,设计喷涂模具;将喷涂模具涂抹好脱模剂后压在芳纶纸上,利用吸波涂料进行喷涂,得到吸波超材料芳纶纸;将芳纶纸逐层贴敷在一起,待粘接牢固后,再拉伸成为超材料吸波芳纶蜂窝芯,并切割成对应的厚度;将片切好的超材料吸波芳纶蜂窝芯放入发泡模具中,发泡,即得到保温超材料吸波蜂窝芯。本发明能加载保温蜂窝降低舱内温度变化,保证电池正常工作,减少亏电,保证飞机航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84113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33129.4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8L63/00 , C08L77/00 , C08L67/00 , C08L69/00 , C08K7/06 , C08K3/04 , C08J5/04 , C08G77/38 , C08G77/06 , C08G7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增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石墨烯和低粘度可反应分散剂进行超声分散制备得到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再把分散液与树脂混合,调配成一定浓度的增韧树脂,再采用碳纤维预浸料的制备工艺,经连续浸渍、烘干制备得到石墨烯增韧碳纤维预浸料,经铺层、模压、固化制备得到所需的石墨烯增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本申请的石墨烯增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增韧性好,石墨烯分散性好,结构完整,且分散剂具有低粘度和可交联反应特性,使石墨烯能够随树脂进入到碳纤维纤维束之间,提高纤维间的结合力,在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5296960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11019.1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23C16/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匀化氮化硼涂层的制备方法。给方法以三氯化硼(BCl3)和氨气(NH3)为反应气体,通入反应器中,先在混合区混合均匀,再在沉积反应区发生表面沉积,最后将所得样品进行高温热处理,经扫描隧道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制备出厚度均匀、成分单一、结晶度较高的氮化硼涂层。此方法可用于复合材料中氮化硼界面的制备其它样品表面氮化硼涂层的制备,还可用于研究氮化硼气相沉积过程及机理的研究。该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双组元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硼过程中气体混合不均的问题,以提高氮化硼涂层的均匀度,更好地控制涂层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927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26434.9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吸波蜂窝材料电磁参数仿真模型设计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多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的基础参数并建立初始的多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电磁参数仿真模型,利用初始的多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电磁参数仿真模型得到电磁参数仿真数据;通过测试样件的电磁参数测量数据和电磁参数仿真数据,对所述初始的多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电磁参数仿真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所述多层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电磁参数仿真模型。本发明能够设计具有良好计算准确性的吸波蜂窝及其夹层吸波结构复合材料的电性能仿真模型,实现蜂窝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宽频电性能优化设计,为结构型吸波材料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