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大体积混凝土综合强度测试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3329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10124126.4

    申请日:2008-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综合强度测试法结合了超声、回弹、钻芯三种测强方法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单一测强技术的各种不足之处,它的基本原理是先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对结构混凝土强度进行全方位测试,再采用钻芯法对R-N-C基准曲线作适当修正,其中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来解决最优钻芯数量的确定问题。鉴于大量工程结构因长期受到环境腐蚀及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材料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本发明能够在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上,大大降低钻芯测强法所造成的结构损伤,提高超声-回弹-钻芯综合测强法的分析效率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各种混凝土工程强度测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补偿方法及磁致伸缩补偿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337330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20974.0

    申请日:2008-08-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补偿方法及磁致伸缩补偿机构,通过复合进给对数控车床进行精度补偿的方法和模块化精度补偿机构,该方法针对车床由于制造、磨损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几何误差,由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全行程范围内的进给误差测量,该误差信号预处理后经功率放大驱动模块化补偿机构产生相应的位移补偿量,配合车床的宏量位移进给进行微位移进给,校正车床精度。叠加以高频振动信号作为驱动电压驱动补偿机构进行振动切削,可有效抑制切削时由摩擦产生的颤振现象,提高加工精度。弹性微位移机构末端安装LVDT型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作位置反馈调节,再通过DSP芯片中的实时控制运算形成闭环控制实现精密定位。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减震控制的阻尼器最优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2740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810124295.8

    申请日:2008-06-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减震控制的阻尼器最优布置方法,在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减震控制分析中,利用设置阻尼器的方法来控制结构的地震内力和位移响应,同时,在保证阻尼器减震效率的前提下,运用罚函数思想和一阶优化算法来确定阻尼器的最优布置方案,并为此建立了一种地震响应控制效果评估函数。由于我国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抗震设计尚无具体规定,故对其进行减震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基于优化算法解决了减震控制中的阻尼器数量和安装位置等关键问题,为自锚式悬索桥减震控制的阻尼器最优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用于此类桥型的抗震设计和减震控制。

    一种混合网联环境下应急车辆时空路权协同优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1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348024.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构建了一种混合网联环境应急车辆时空路权协同优先控制方法,以提高混合网联环境下应急车辆的救援效率,同时避免对社会车辆造成较大延误。首先,针对混合网联环境下的网联车辆与人工车辆提出了一种基于CV精细化轨迹数据的车辆轨迹重构方法,用于估计各车道的交通状态;之后,提出了基于红灯早断、绿灯延长等方案的时间路权优先策略以及基于应急优先车道、动态清空距离等方案的空间路权优先策略;最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框架设计了一种主动优先控制算法,通过速度引导、信号优先控制等方式保障应急车辆的优先通行权。

    基于泊位供给可用性感知冲突规避泊位分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5427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0713317.X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泊位供给可用性感知冲突规避泊位分配系统,包括路内停车区停泊信息采集端、系统控制云计算中心、数据通信传输系统、泊位调度监控平台;通过从停车需求混乱、停泊操作空间狭窄、停泊车辆相互干扰三方面问题出发,充分调度停车区范围内车辆停泊秩序并实现车辆快速安全停泊,避免停车区向道路网严重拥堵点演化。积极响应平高峰停泊需求差异性,该系统不仅有效规避了当前智慧停车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附生问题,还可以有效降低多车辆停泊需求冲突、停泊车辆对其他车辆的相互干扰、为停泊车辆提供安全、舒适的停泊操作活动空间,并有效避免驾驶员初始盲目巡航与二次巡航;同时,该系统构建了停车区车辆停泊效益评价体系,精准把控系统的实践应用效益、并合理反馈到监泊位调度监控平台,实现系统应用效益最大化。

    结合干线绿波协调和应急路径决策的滚动双层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2471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06557.4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干线绿波协调和应急路径决策的滚动双层规划方法,基于路径规划与信号控制博弈协调的思想,并将传统路侧数据与新型网联数据融合,增进数据精度;改进交通波模型建立动态路阻函数,并构建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标进一步完善路权;基于Webster配时法与干线绿波思想,对信控方案进行由点到线的优化控制,并基于交叉口延误模型对方案进行评估与抉择。本发明在智能网联环境下,在考虑交通系统整体效益的条件下实现了应急救援路径的动态更新。同时,基于双层规划的思想,实现了应急救援车辆的优先通行与路网社会车辆整体运行效益的博弈均衡。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城市路网动态OD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92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05362.0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城市路网动态OD估计方法。本发明的研究对象是城市路网中的动态交通需求,方法的基础数据包括社会车辆车牌识别数据以及出租车GPS数据,基于迁移学习的框架完成有监督的动态OD估计。考虑到载客状态下的出租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具有相似性,分别从号牌数据和GPS数据中提取有效的同构出行行程数据,应用迁移学习将出租车数据中的出行起讫点识别知识应用于社会车辆号牌数据,确定社会车辆出行的起终点从而完成动态OD估计。

    一种多目标融合的交叉口动态车辆网联速度引导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9910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498844.3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目标融合的交叉口动态车辆网联速度引导控制方法,根据车辆及道路信息,设定合理的初始车辆预测范围,制定车辆运行过程中多目标融合下的目标函数;采用滚动时域的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所有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动态车队划分,并优化车队的运行效率并保障车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采用二次规划求解的方法,求解车辆的控制变量与状态变量在多目标融合后的优化结果,并给车辆运行提供动态速度建议。本发明可以有效弥补现有车辆网联速度引导控制方法的缺陷。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信号交叉口饱和车头时距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0734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910397787.2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信号交叉口饱和车头时距估计方法。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车辆号牌数据,基于高斯混合模型,提出一种完全数据驱动的信号交叉口饱和车头时距估计方法。根据采集的信号交叉口号牌数据,分车道提取车头时距,用高斯混合模型对车头时距进行分类,得到两种状态下车头时距的高斯分布模型。根据信号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该模型可看成是饱和状态和非饱和状态下车头时距高斯分布的组合,则两种分布中均值较小的分布可看作是饱和车头时距的高斯分布,其均值即为饱和车头时距。

    多小区协同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设计与分布式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5242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99819.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区协同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设计与分布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用户的后验信道模型;(2)建立用户的干扰加噪声协方差模型和接收信号的协方差模型;(3)建立用户的遍历速率模型或遍历速率上界模型;(4)求解加权遍历和速率最大化问题或加权遍历和速率上界最大化问题得到预编码迭代式。其中鲁棒预编码设计通过建立用户的后验信道模型,可以抵御信道估计误差、信道老化、以及信道相关性对预编码带来的影响,通过建模包含小区间干扰的用户干扰加噪声,以此求解加权和速率最大化问题。公开三种具有不同信息交互量的分布式处理方法,具体实现多小区协同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