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材料防护结构碰撞性能判断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8312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34567.8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材料防护结构碰撞性能判断方法、装置及设备,其包括:根据目标材料试样在多种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目标材料的具体材料模型,具体材料模型被配置成目标材料在预设温度、湿度范围下均满足基础性能要求;获取目标材料所需要成型的目标结构;根据目标结构和具体材料模型判断进行碰撞仿真,判断目标结构是否满足碰撞性能要求。结合具体材料模型与技术人员所需的目标结构进行碰撞仿真时,即可判断出使用目标材料的目标结构在多个地区的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是否均可满足碰撞性能要求,无需在该目标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温度、湿度条件的目标材料进行重复试验,简化目标材料与目标结构的试验过程,降低难度与费用成本。

    一种汽车侧防飞溅装置及车轮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4167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201301.1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侧防飞溅装置及车轮和汽车,包括挡板,其用于安装在轮辋上,所述挡板被配置为包括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挡板处于第一形态时沿轮辋轴向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形态时沿轮辋轴向的投影面积,且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可阻止污水从车辆侧面向外飞溅。本申请通过设置挡板,在雨天或者行驶在有积水的道路上时,可调节挡板形态至第一形态,以阻止车轮溅起的污水从车辆侧面向外溅射,起到车辆侧面防污水飞溅的功能;在平时正常行驶在无积水的路段上,可使挡板处于第二形态,此时挡板边沿到车轮边沿的距离较远,在车辆经过凹坑或者颠簸路段,轮胎变形较大时,挡板不易与地面发生碰撞,从而可避免挡板损坏,提高防飞溅装置的使用寿命。

    一种商用车的换挡机构及操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08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88090.6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商用车的换挡机构及操纵装置,涉及商用车变速器技术领域,所述换挡机构设置于变数箱,其包含换挡摇臂、传动轴和软轴,所述换挡摇臂朝下设置,其顶端套设在传动轴上;所述换挡摇臂的顶端与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换挡机构还包含换向杠杆、转动轴和连杆,所述转动轴左右水平固定于变数箱结构,所述换向杠杆的中部可转动穿设于转动轴,且换向杠杆的转动平面垂直于转动轴;所述软轴的后端铰接于所述换向杠杆的顶端;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换挡摇臂的底端和换向杠杆的底端。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用车的换挡机构及操纵装置,将换挡摇臂向下设计,并不改变档位顺序,为标准化货箱预留了足够的上装空间,大大减小了成本。

    一种动力总成后悬与离合助力器一体式支架及后悬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0832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95831.0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总成后悬与离合助力器一体式支架及后悬置装置,涉及汽车动力总成外围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变截面连接板和固定板,由于底座安装于变速箱的侧面上,且变截面连接板的软垫安装面用于安装隔振软垫,固定板用于安装离合助力器,即将悬置固定和离合助力器安装集于一体后通过底座固定在变速箱的侧面上形成四点悬置,避免了后悬置支架与离合助力器支架间出现滑动摩擦,进而减少疲劳磨损并降低后悬置装置出现断裂的风险;而且,软垫安装面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侧上方,为离合助力器的安装预留充足空间的同时,其距离动力总成的质心较远,因此,本申请不仅可有效提高后悬置装置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一种动力总成后悬与离合助力器一体式支架及后悬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442089U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022485997.8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总成后悬与离合助力器一体式支架及后悬置装置,涉及汽车动力总成外围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变截面连接板和固定板,由于底座安装于变速箱的侧面上,且变截面连接板的软垫安装面用于安装隔振软垫,固定板用于安装离合助力器,即将悬置固定和离合助力器安装集于一体后通过底座固定在变速箱的侧面上形成四点悬置,避免了后悬置支架与离合助力器支架间出现滑动摩擦,进而减少疲劳磨损并降低后悬置装置出现断裂的风险;而且,软垫安装面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侧上方,为离合助力器的安装预留充足空间的同时,其距离动力总成的质心较远,因此,本申请不仅可有效提高后悬置装置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一种牵引车用挡泥板及挡泥板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13228882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2144820.1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牵引车用挡泥板及挡泥板总成,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牵引车用挡泥板包括两个挡泥板本体、储气筒支架和储气筒固定件,两个挡泥板本体沿车身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连,且两个挡泥板本体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储气筒支架位于收容空间内,且储气筒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挡泥板本体上;储气筒固定件设于储气筒支架上,且储气筒固定件用于将储气筒固定在储气筒支架上。利用了既有的挡泥板的空间,节省了车架纵梁上的空间,以使车架纵梁上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大容量的油箱,保证足够的续航里程,且能够容纳尿素壶、消声器和电瓶框,方便尿素壶、消声器和电瓶框的维修和保养。

    一种通用化的第五支腿横梁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9058372U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22199577.8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起重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用化的第五支腿横梁和车辆。该第五支腿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内部形成有用于加装第五支腿的加装空间,所述横梁本体上开设有用于第五支腿伸出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加装空间;所述横梁本体两端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横梁本体安装于车架下翼面;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用于对第一安装孔进行操作的操作窗口,且所述操作窗口位于所述横梁本体远离车架下翼面的壁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通用化的第五支腿横梁,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给汽车起重机加装第五支腿,或者厂家根据起重机底盘布局空间情况自行加装,加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一种运输车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93410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2252813.8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具有第一凹陷部;运输板,其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运输板对应所述第一凹陷部处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用于承载货物;同时,所述运输板还具有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运输车,运输板的第二凹陷部处的高度相对得到降低,当货物放置到第二凹陷部处时,货物相对于地面的高度降低,因此,不会超过运输车辆的高度限值,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的要求;同时,第二板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上表面,使得货物容易从第二板部移动至第二凹陷部处。

    一种气囊减振驾驶室后悬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11001583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521897.7

    申请日:2019-0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减振驾驶室后悬总成,包括后悬置立柱,所述后悬置立柱上铰接有气囊减震部分,所述气囊减震部分包括减振下销、气囊减震器总成、限位调节支架、高度调节阀总成、调节管路,减振下销固定在气囊减震总成的底部,限位调节支架设置在气囊减震总成的顶部,限位调节支架与气囊减震总成的顶部之间设有气囊和减振软垫,调节管路的一端与气囊减震器总成连接,调节管路的另一端与高度调节阀总成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囊减振驾驶室后悬总成,自重小,提高整车经济性,降低用户的用车成本;采用气囊减振,减震效果大大提升,提升了整车舒适性;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装配、提高了车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种随车式起重牵引运输车车架

    公开(公告)号:CN210416736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1523154.3

    申请日:2019-0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车式起重牵引运输车车架,包括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兜底梁总成,左纵梁总成与右纵梁总成之间由前端至尾端依次设有多个横梁,左纵梁总成与右纵梁总成的前部设有兜底梁,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的外侧对称设有多个吊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随车式起重牵引运输车车架,在降低复杂度的同时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和抗扭能力,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便于汽车布局和装配,同时,还具有不易变形、有较大的内部空间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