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89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66592.6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场地测试移动平台PID参数标定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将移动平台的期望速度、实际速度、速度误差、期望角度、实际角度、角度误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适合的PID控制参数,对移动平台进行更高精度和高鲁棒性的速度和角度控制,对神经网络中参数实时更新,不断调整合适的PID控制参数,从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移动平台的高精度和高鲁棒性的速度和角度控制,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9722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65643.5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AN总线车身控制器产品下线检测设备及测试方法,检测设备包括程控电源、PCB测试板、测试夹具及负载箱、CAN通讯工具、上位机电脑、以及负载模块。本发明通用性强,采用PCB测试板的设计,没有采用商用测试板卡可以大大减少设备搭建成本,下线检测设备可以重复利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不需要参与操作,上位机测试软件将测试序列根据产品差异进行编程修改,测试时间减少,被测试的BCM的输入输出信号都由测试设备自动化测试判断,减少了人为失误,提高了测试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9897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410299.2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自动泊车停车位检测与测距系统,包括拍摄单元,拍摄单元将图像信息传给停车位视觉识别模块和测距模块;停车位视觉识别模块据图像信息识别停车位标识线和停车位并判断停车位类型,将结果传给显示模块和信息处理反馈模块;测距模块利用识别出的车辆信息结合图像信息测量车辆侧身边缘线与其靠近的停车位之间的距离,将结果传输给显示模块和信息处理反馈模块;信息处理反馈模块将接收到的车辆信息进行处理向指令执行模块发送指令;直至泊车成功。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视觉的自动泊车停车位检测与测距系统,通过视觉检测与定位的方法准确识别出停车位,排除停驻车辆的停放位置对自动泊车带来的不利影响,使自动泊车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5328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10302.0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的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根据智能电动汽车在驾驶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驾驶准确性三个方面的需求,分别建立驾驶安全性目标函数,乘员舒适性目标函数,驾驶准确性目标函数;根据智能电动汽车系统约束条件,构建使得各性能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的的数学模型;将智能电动汽车的驾驶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驾驶准确性等三方面的性能指标转化成为单一指标,采用基于Pareto最优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多目标规划控制模型的求解得最优值。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的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通过构建多目标优化问题,解决了驾驶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驾驶准确性之间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173693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68043.2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 H04W4/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安全域和计算域的中央域控制器,包括MCU处理单元、MPU处理单元、V2X+5G通讯单元、物联网eSIM单元、CAN通讯单元、以太网通讯单元、看门狗单元、存储单元;MCU处理单元与MPU处理单元连接,V2X+5G通讯单元与物联网eSIM单元连接并与MPU处理单元连接;MCU处理单元与MPU处理单元与存储单元、CAN通讯单元、以太网通讯单元连接,看门狗单元与MPU处理单元连接;V2X+5G通讯单元接收无线信号解析后传输给MPU处理单元处理后传输给MCU处理单元,MCU处理单元用于安全检测。本发明融合了整车内网和整车外网及V2X通讯既能保证通讯功能又能保证信息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598972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811410299.2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自动泊车停车位检测与测距系统,包括拍摄单元,拍摄单元将图像信息传给停车位视觉识别模块和测距模块;停车位视觉识别模块据图像信息识别停车位标识线和停车位并判断停车位类型,将结果传给显示模块和信息处理反馈模块;测距模块利用识别出的车辆信息结合图像信息测量车辆侧身边缘线与其靠近的停车位之间的距离,将结果传输给显示模块和信息处理反馈模块;信息处理反馈模块将接收到的车辆信息进行处理向指令执行模块发送指令;直至泊车成功。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视觉的自动泊车停车位检测与测距系统,通过视觉检测与定位的方法准确识别出停车位,排除停驻车辆的停放位置对自动泊车带来的不利影响,使自动泊车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50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965613.4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磁兼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测试监控方法及系统,此测试监控系统包括三部分:影音监控、电信号监测、网络通信监测。本发明提供的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测试监控方法及装置可以实时、直观的观测到车辆在测试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状态,解析记录的网络通信报文可以发现主观上无法观测到的试验异常现象。因此,通过本发明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估整车线束端口在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时的抗干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7650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52608.5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L1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蠕行控制处理策略,包括非蠕行状态时,判断车辆的前进后退状态,VCU记录需求转速并监控车辆速度状态,判断是否进入蠕行状态;当车辆进入蠕行状态时,VCU记录电机的需求转速;当车辆保持蠕行模式时,VCU时刻监控电机反馈扭矩以及车辆速度状态,判断是否退出蠕行状态;当车辆退出蠕行后,VCU记录退出蠕行原因。通过采用本发明中所述的纯电动汽车蠕行控制处理策略,对车辆进入、保持和退出蠕行状态进行处理,能够保证车辆进入和退出蠕行时车辆不出现抖动等影响驾驶体验的现象,在爬陡坡等情况下不会引起车辆电气系统等的损害,保证车辆能够在满足驾驶员意图的基础上,安全、平稳地实现车辆的蠕行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08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47900.3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兼容大电流注入抗扰测试系统及方法,测试系统包括相连的大电流注入抗扰测试环境系统、辅助监控系统;大电流注入抗扰测试环境系统包括相连的抗扰测试设备电流耦合钳、以及被测车辆;辅助监控系统包括影音监控系统、网络通信监控系统和电参数监控系统;影音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整车的工作状态;网络通信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整车车载总线网络通信;电参数监控系统用于监控被测车辆中被测电器件的电压、电流参数。本发明的一种电磁兼容大电流注入抗扰测试系统,可实时的监控、记录以及回放大电流注入抗扰测试时,被测电器件的工作现象、车辆网络通信、被测电器件抗扰过程中电压、电流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53271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13083.1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B60R16/023 , B60Q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子系统、信息模块、融合控制器、域模块和中央网关,其中信息模块为测量传感器,融合控制器接收信息模块的测量信息并生成控制决策,域模块接收并执行融合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子系统用于实现动力控制和车身电子系统监控。本发明提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电动汽车,在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传感器及其感知数据的合理支配、管理与利用,将多种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独立信息、互补信息以及冗余信息通过MHT和DSmT理论进行融合,并利用时序信息改进冲突分配,从而得到对所感知环境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