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28758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1342445.X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F3/00 , B60W30/182 , F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包括整车域控制器以及通过CAN网络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的各节点控制器;所述CAN网络包括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所述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均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综合显示屏、主仪表控制器、履带控制器均连接整车CAN网络;所述变速箱控制器、中冷系统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转向舵编码器、车身控制器和ABS控制器均连接动力CAN网络。本发明所述的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通过在不同模式下对各节点控制器及发动机的输出的功率等级进行控制,实现整车在不同行驶环境下的驱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50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965613.4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磁兼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测试监控方法及系统,此测试监控系统包括三部分:影音监控、电信号监测、网络通信监测。本发明提供的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测试监控方法及装置可以实时、直观的观测到车辆在测试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状态,解析记录的网络通信报文可以发现主观上无法观测到的试验异常现象。因此,通过本发明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估整车线束端口在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时的抗干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42875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42445.X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F3/00 , B60W30/182 , F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包括整车域控制器以及通过CAN网络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的各节点控制器;所述CAN网络包括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所述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均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综合显示屏、主仪表控制器、履带控制器均连接整车CAN网络;所述变速箱控制器、中冷系统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转向舵编码器、车身控制器和ABS控制器均连接动力CAN网络。本发明所述的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通过在不同模式下对各节点控制器及发动机的输出的功率等级进行控制,实现整车在不同行驶环境下的驱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6115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177048.1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启停工况车内抖动问题智能诊断方法及诊断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车辆启停过程中方向方向盘与座椅的加速度时域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后进行有效数据段截取;2)对所述有效数据片段进行加速度4次方振动剂量值计算,并进行车内抖动程度判断;3)车内抖动异常时,对异常加速度时域数据片段进行频谱分析找出车内抖动主要的问题频率4)利用车内抖动问题匹配模型得出车内抖动异常原因与解决建议。本发明利用加速度4次方的振动剂量进行车内抖动程度判定,判定结果准确快速,同时能够得出车内抖动异常原因与解决建议,较好的解决汽车启停工况车内抖动诊断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11569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011177048.1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启停工况车内抖动问题智能诊断方法及诊断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车辆启停过程中方向方向盘与座椅的加速度时域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后进行有效数据段截取;2)对所述有效数据片段进行加速度4次方振动剂量值计算,并进行车内抖动程度判断;3)车内抖动异常时,对异常加速度时域数据片段进行频谱分析找出车内抖动主要的问题频率4)利用车内抖动问题匹配模型得出车内抖动异常原因与解决建议。本发明利用加速度4次方的振动剂量进行车内抖动程度判定,判定结果准确快速,同时能够得出车内抖动异常原因与解决建议,较好的解决汽车启停工况车内抖动诊断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10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349985.9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气象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测智能网联汽车与测试平台连接;S2、通过测试平台的驾驶场景库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驾驶行为输入;S3、测试平台控制气象条件模拟装置为待测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待测多气象条件。本发明有益效果:一种基于多气象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法及系统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整车级别的实际测试,避免对感知设备、控制器单独进行测试导致结果可信度不高的问题;并且,仅有驾驶行为输入为模拟信号,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设备、控制器、测试标靶和气象条件均为实际测试,可以在避免道路实测、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41465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7794.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硬度在环测试设备和方法,包括移动式主支架、硬度测试模组及移动式副支架;移动式主支架包括立柱、设于立柱底部的轮组、一端与立柱连接的横梁;硬度测试模组与横梁连接并可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硬度测试模组包括滑台组件、与滑台组件的升降端连接的力传感器、与力传感器连接的压盘;移动式副支架包括副立柱、设于副立柱底部的副轮组、设于副立柱上的横梁限位件,横梁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通过横梁限位件与副立柱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座椅硬度在环测试设备可在实车条件下进行硬度测试、不破坏整椅椅面、操作简单、可客观准确的测试座椅硬度、且测试结果与主观评价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241465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337794.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硬度在环测试设备和方法,包括移动式主支架、硬度测试模组及移动式副支架;移动式主支架包括立柱、设于立柱底部的轮组、一端与立柱连接的横梁;硬度测试模组与横梁连接并可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硬度测试模组包括滑台组件、与滑台组件的升降端连接的力传感器、与力传感器连接的压盘;移动式副支架包括副立柱、设于副立柱底部的副轮组、设于副立柱上的横梁限位件,横梁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通过横梁限位件与副立柱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座椅硬度在环测试设备可在实车条件下进行硬度测试、不破坏整椅椅面、操作简单、可客观准确的测试座椅硬度、且测试结果与主观评价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259552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0855476.9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M17/04 , G01M17/007 , G01H17/0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行驶工况下动力总成悬置主动侧激励力的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保持车辆静止熄火状态,在悬置主动侧支架上传感器的测点处施加三个方向的激励力,采集激励力和振动加速度,计算得到原点频响函数;启动发动机,保持车辆在行驶工况下运转,测量悬置主动侧和被动侧振动加速度,计算得到隔振率;根据原点频响函数和隔振率,计算力传递函数;再计算逆矩阵;根据悬置被动侧振动加速度和逆矩阵,计算得到悬置主动侧激励力。该方法准确可靠,精度高,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拆装,识别方法简单快速,效率高,且无需单独制作工装,测试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59552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0855476.9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M17/04 , G01M17/007 , G01H17/0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行驶工况下动力总成悬置主动侧激励力的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保持车辆静止熄火状态,在悬置主动侧支架上传感器的测点处施加三个方向的激励力,采集激励力和振动加速度,计算得到原点频响函数;启动发动机,保持车辆在行驶工况下运转,测量悬置主动侧和被动侧振动加速度,计算得到隔振率;根据原点频响函数和隔振率,计算力传递函数;再计算逆矩阵;根据悬置被动侧振动加速度和逆矩阵,计算得到悬置主动侧激励力。该方法准确可靠,精度高,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拆装,识别方法简单快速,效率高,且无需单独制作工装,测试成本较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