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梁拱组合结构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0592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26137.7

    申请日:201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续梁拱组合结构,包括:梁体、拱肋和拱脚;所述拱肋为钢箱结构,所述梁体为槽型梁体,所述槽型梁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垂直连接有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的腹板;所述槽型梁体的底板的两侧均通过所述拱脚与所述拱肋垂直连接成一体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梁拱组合结构,由于采用槽型梁体代替箱型梁体的方式,降低了结构高度。又由于槽型梁体和拱肋均采用箱型构造,而槽型梁体和拱肋共同受力,所以提高了结构刚度,从而实现了重载双线铁路下,跨越高等级道路立交所需要的大跨度、低高度要求,以达到降低线路标高,缩短桥梁长度,显著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

    一种拱肋竖转施工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6120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623940.8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拱肋竖转施工方法,包括根据现场地势结合施工组织划分拱肋竖转各个节段,利用起吊设备吊装各节段拱肋,从拱顶段开始依次竖转各节段直至半拱肋形成状态,再进行普通竖转法的竖转完成拱肋的合龙。本发明可用于跨越峡谷、两岸山体陡峭的拱桥的施工,根据两岸的山势及施工组织情况选择多次竖转,降低了施工的高度,减少了高空作业,由于多次竖转拼装时与山体靠近,可以直接利用普通起吊设备拼装,避免了塔吊或者缆吊等大型起吊设备的安装,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拼装的施工作业多靠近山体进行,钢结构焊接等施工工艺质量也将大大提高。

    拖拉桥梁拱肋的滑移支架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55678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710306313.X

    申请日:2007-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拉桥梁拱肋的滑移支架,包括上走腿、分配梁、以及下走腿,其中,所述分配梁及下走腿的一侧连接有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千斤顶反力架,与所述分配梁及下走腿连接,为具有斜向上拉、横向支撑与竖向支撑作用的支架;千斤顶,设置于所述千斤顶反力架上,所述千斤顶的高度低于所述下走腿的底面。本方案通过在分配梁及下走腿的一侧设置纠偏装置,使得当滑移支架在滑道上滑向背离纠偏装置的一侧时,千斤顶推顶滑道,在千斤顶反力架作用下将滑移支架拉回,实现了滑移支架在滑道上的纠偏,解决了偏移问题,提高了滑移支架的滑移速率,从而大大提高了桥梁拱肋的施工效率。

    水中桥梁基础施工方法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47178C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810055678.4

    申请日:2008-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中桥梁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在承台基底周围插打钢板桩至合拢形成围堰后,在所述围堰内水底设置反滤层;设置钢结构竖向支撑;循环执行以下两步,直至抽水至所述反滤层:在所述围堰内安装钢结构内支撑;从所述围堰内往外抽水;抽水至反滤层后,浇筑混凝土垫层。本方案通过在所述围堰内设置反滤层,保证了围堰在不封底的情况下避免抽水过程中流砂的发生,简化了施工工艺;并在抽水后浇筑混凝土垫层,使得桥梁基础的施工在类似陆地的环境中进行,更易于操作,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工期,并节省了封底用混凝土,减少了施工成本;从而实现安全、快捷、低成本地为水中桥梁基础如桥墩承台提供施工环境。

    水中桥梁基础施工方法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5648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55678.4

    申请日:2008-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中桥梁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在承台基底周围插打钢板桩至合拢形成围堰后,在所述围堰内水底设置反滤层;设置钢结构竖向支撑;循环执行以下两步,直至抽水至所述反滤层:在所述围堰内安装钢结构内支撑;从所述围堰内往外抽水;抽水至反滤层后,浇筑混凝土垫层。本方案通过在所述围堰内设置反滤层,保证了围堰在不封底的情况下避免抽水过程中流砂的发生,简化了施工工艺;并在抽水后浇筑混凝土垫层,使得桥梁基础的施工在类似陆地的环境中进行,更易于操作,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工期,并节省了封底用混凝土,减少了施工成本;从而实现安全、快捷、低成本地为水中桥梁基础如桥墩承台提供施工环境。

    钢拱桥拱肋大节段安装合龙方法和提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904210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103970.X

    申请日:2006-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拱桥拱肋大节段安装合龙方法和提升系统,安装合龙方法包括步骤:将整个拱肋分成一个中间大段和数对侧节段,从两侧向中部依次安装除中间大段以外的所有侧节段;在中间大段两端的拱脚间张拉水平临时系杆形成系杆拱;整体提升系杆拱并安装合龙;拆除水平临时系杆和其他临时支撑,使拱肋由曲梁+系杆拱向拱的受力形式转换。提升系统包括二个中提升塔以及压塔索,二中提升塔与二背索和二吊索的一端连接,二吊索的另一端连接待提升的中间大段,二背索的另一端与地锚铰接,背索为根据吊索对中提升塔的水平作用力同步调节其张拉力的同步张拉背索。本发明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合龙精度,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

    一种热轧H型钢混组合梁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88074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644409.5

    申请日:2019-05-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轧H型钢混组合梁,包括钢纵梁结构、钢横梁结构和混凝土桥面板;钢纵梁结构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N条热轧H型钢主梁;每条热轧H型钢主梁由一条或多条热轧H型纵梁钢组成;钢横梁结构包括M道横向间隔设置的热轧H型钢横梁,每道热轧H型钢横梁包括N-1段热轧H型横梁钢;N条热轧H型钢主梁与M道热轧H型钢横梁共同构成(N-1)×(M-1)个长方形网格;混凝土桥面板包括(N-1)×(M-1)块预制混凝土板,(N-1)×(M-1)块预制混凝土板分别铺设于(N-1)×(M-1)个长方形网格上。本申请热轧H型纵梁钢与热轧H型横梁钢均为一体结构,在钢厂轧制而成,避免了钢板焊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轨道梁无缝伸缩装置及新型悬挂式轨道梁及轨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128684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2380191.2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梁无缝伸缩装置及新型悬挂式轨道梁及轨道结构,轨道梁无缝伸缩装置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装置,固定板为轴对称的平面结构,所述固定板包括沿中心线轴对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固定件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相互独立的两个外部结构相连,从而实现外部结构的无缝结合。本实用新型成本较低,形成的结构传力明确,温度变化时,梁端部始终与伸缩板紧密贴合,实现了车辆的平稳行驶要求,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钢拱桥拱肋大节段安装合龙提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0971475Y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620123101.9

    申请日:2006-07-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拱桥拱肋大节段安装合龙提升系统,包括二个中提升塔以及二者间张拉的压塔索,二个中提升塔分别与背索和吊索的一端连接,吊索的另一端连接待提升的拱肋节段,背索的另一端与地锚铰接,背索包括背索钢绞线和同步张拉千斤顶,背索钢绞线的一端连接中提升塔,另一端连接同步张拉千斤顶,同步张拉千斤顶安装在与地锚铰接的反力架内。本实用新型利用同步张拉千斤顶张拉背索钢绞线,根据吊索与中提升塔间角度变化来逐步增加张拉力,因此在拱肋节段提升中克服了中提升塔塔底的不平衡弯矩,既大大降低了其设计难度,又使大跨度拱桥的拱肋安装变得方便、快捷,缩短了施工周期,保证了拱肋合龙精度,减少拱肋施工时对桥下航道的干扰。

    一种跨座式单轨梁桥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800925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830308.0

    申请日:2021-0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轨桥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梁桥,包括:支撑结构、桥梁的上部结构、轨道梁和钢桁结构,所述桥梁的上部结构包括桥面横梁与桥面纵梁;所述桥面横梁与所述桥面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梁设置在所述桥面横梁正上方,所述轨道梁与所述桥面横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钢桁结构设置在桥面纵梁正上方,所述钢桁结构与桥面纵梁固定连接,使单轨梁参与整体结构受力,并且减少了转换为格子体系产生的附加内力,轨道梁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桥梁结构的跨越能力,主体结构与单轨梁均采用钢结构,并共同受力,变形协调一致,减少了相对间的变形,利于行车而且减少桥梁自身重量,减少桥梁造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