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04891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4461.8

    申请日:2015-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H01M10/0431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包括卷绕电极组件(11),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中正极(13)和负极(17)以隔板(15)介于其间的状态卷绕在一起,所述正极在其宽度方向一端处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未设置正极混合物层的正极露出部(35)。所述正极露出部(35)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一端处相对于所述隔板和所述负极沿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向外突出。所述负极露出部在轴向另一端处相对于所述隔板和所述正极沿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向外突出。所述正极露出部(35)至少在所述正极的最外周部中具有缺口部(37)。

    全固态电池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68476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344937.7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一种全固态电池,其形成为使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至少其一的电极活性材料层具有如下组成分布:由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部分中包含的电极活性材料的体积(Va(部分))相对于部分电极活性材料层中包含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的体积(Ve(部分))之比(Va(部分)/Ve(部分))所表示的局部体积比随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所述部分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方向上从固体电解质层的界面向集流器的界面接近而增加,并且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空隙率随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所述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界面向所述集流器的界面接近而增加。

    车载系统、方法、非暂时性存储介质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620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605442.X

    申请日:2022-12-14

    Inventor: 上野幸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系统、方法、非暂时性存储介质以及车辆,该车载系统具备:第1蓄电池和第2蓄电池,与第1负载和第2负载分别连接;继电器,将2个蓄电池并联连接;以及处理器,构成为控制继电器的连接以及切断来控制从第1以及第2蓄电池向第1以及第2负载的电力供给的状态,检测第1以及第2蓄电池的异常,对2个蓄电池的物理量差进行判定,处理器还构成为:在检测到上述第1或者第2蓄电池的异常的情况下,将继电器断开,当在断开了继电器之后检测不到第1以及第2蓄电池的异常的情况下,若处理器判定为2个蓄电池间的物理量差满足规定的条件,则将继电器连接。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0489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580064461.8

    申请日:2015-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包括卷绕电极组件(11),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中正极(13)和负极(17)以隔板(15)介于其间的状态卷绕在一起,所述正极在其宽度方向一端处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未设置正极混合物层的正极露出部(35)。所述正极露出部(35)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一端处相对于所述隔板和所述负极沿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向外突出。所述负极露出部在轴向另一端处相对于所述隔板和所述正极沿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向外突出。所述正极露出部(35)至少在所述正极的最外周部中具有缺口部(3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