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24885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710049842.6
申请日:2007-08-24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四川诺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H1/02
Abstract: 一种棉花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在宿根条件下的昆虫传粉制种方法,其步骤为:在棉花能够越冬的地区,分别种植棉花抗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作母本、恢复系作父本,第一年的蕾期拔除母本中的可育株,开花结铃期,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昆虫传粉进行杂种的生产;冬季将母本宿根,第二年宿根棉的母本植株为100%的不育株,在其中套栽父本,花期采用昆虫传粉生产棉花杂交种子。第三年及以后,利用宿根棉的母本和父本,在开花结铃期进行昆虫传粉,生产杂交种。该种方法杂种优势保持时间长,种植产量和品质能得到保障,一年播种多年持续收获杂交种子,并且利用昆虫传粉,大量节省劳动力,制种费用低,便于商业化应用,对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124886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049843.0
申请日:2007-08-24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四川诺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H1/02
Abstract: 一种利用棉花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宿根再生的杂交制种方法,其步骤是:a、第一年在棉花植株能够越冬的制种区,分别种植棉花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用恢复系作父本与不育系杂交,生产F1杂交棉种子,用于大面积生产;b、将收获完种子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植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c、下一年对越冬后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植株进行修剪和整枝,随后在花期用恢复系作父本与不育系杂交,再次生产F1杂交棉种子,用于大面积生产;d、重复b,c两步1-3次。该种方法能够一年播种多年持续收获杂交种子,杂交制种省工省时,费用低,杂种优势保持时间长,杂交棉的产量和品质也能得到保障,便于商业化应用,对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49280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32740.8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南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IPC: A01D9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毡毛忍冬叶片采收方法,属于中药采收领域。包括叶片选择,摘叶比例,叶片产地加工,除草、施肥,修枝等步骤。该方法还未见有研究报道,是对生产中废物叶片的综合利用。细毡毛忍冬的花价格是叶片的5-10倍,因此价格低廉的叶片更适宜作为提取其中有效成分的原料。摘叶的同时并未减低花的产量,对花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有一定的提高,比常规只利用花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效益,农民只需在冬季农闲时进行,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983028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89729.7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3/00 , A23L3/36 , A61K36/23 , A61K223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明参护色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新鲜采挖的川明参清洗去皮;将去皮后的川明参放入护色涂膜液中浸泡10min~30min,然后切成段;将成段的川明参用清水清洗,然后在蒸锅内蒸煮5min~8min,自然冷却;将冷却后的川明参装入真空包装后于2℃~6℃条件下冷藏。本发明通过护色涂膜液的浸泡和高温蒸煮,破坏川明参内的酶解系统,消除酶促反应,同时通过调节护色涂膜液的组分,降低非酶促反应的褐变效果,达到更好的护色保鲜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770637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19015.4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成都大学
IPC: A23L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川明参多糖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咀嚼片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山梨醇25-35%、乳糖5-15%、柠檬酸0.5-1.5%、糊精5-15%、微晶纤维素9.5-34.5%、硬脂酸镁0.1-1.0%,及川明参多糖20-30%。该咀嚼片是采用直接提取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方法,制成口感好、服用方便的剂型产品,在润肺止咳和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在呼吸系统保健和机体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也得到更好的发挥;相比于川明参通常的食用方式,该川明参多糖咀嚼片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提高,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食用更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83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62707.5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A01G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核不育株嫁接苗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00)宿根生产棉花核不育株芽接穗、(S200)砧木准备和嫁接、(S300)核不育株嫁接棉大田栽培管理和(S400)核不育株嫁接棉大田杂交制种;所述步骤(S100)具有(S101)选择安全隔离区、(S102)选择种植密度、(S103)栽培管理、(S104)识别育性并拔除全部可育株、(S105)授粉杂交及种子棉的收获和(S106)接穗准备这几步;所述步骤(S200)具有(S201)播种和(S202)嫁接。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合理、操作简单,利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不仅种子生产程序更简化,遗传纯度高,而且提高了母本植株的抗逆性,种子质量好、产量高;同时,制种成本较低且能显著提高制种户收益,适于推广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93054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1394269.9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道地川芎cpSSR分子鉴定的引物及其试剂盒和应用。引物具体序列如SEQ ID NO.1~28所示。本申请以7个藁本属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设计的21对cpSSR引物对川芎及其混伪品进行检测,共有14对cpSSR引物能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基因多样性为0.4716,多态信息含量0.3954,其中两对引物组合即能直接区分出6个供试材料。设计得到的引物序列能够用于进行川芎的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等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1285708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0252855.9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肥,属于农用肥领域。该微肥由硼肥、锌肥、铁肥构成,其中硼肥为硼砂(Na2B4O7·10H2O),锌肥为硫酸锌(ZnSO4·7H2O),铁肥为硫酸亚铁(FeSO4·7H2O,硼砂质量百分比为0%~0.2%,硫酸锌质量百分比为0.1%~0.2%,硫酸亚铁质量百分比为0%~0.2%,该微肥喷洒于川芎叶面,能有效提川芎茎叶产量及茎叶中绿原酸、阿魏酸、藁本内酯三种成分总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636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610953890.7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其获取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包括74对引物,其中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至SEQ ID NO:148所示。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川芎EST‑SSR标记引物组,该引物经验证后得到多态性较高的74对EST‑SSR,与通用引物相比,川芎EST‑SSR标记引物组具有多态性高,易扩增,重复性好,结果更准确等优点,可用于后续川芎的遗传图谱构建、川芎品种指纹图谱构建等基础研究,促进川芎分子育种和功能基因发掘、中药品种标准化等应用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128570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252855.9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肥,属于农用肥领域。该微肥由硼肥、锌肥、铁肥构成,其中硼肥为硼砂(Na2B4O7·10H2O),锌肥为硫酸锌(ZnSO4·7H2O),铁肥为硫酸亚铁(FeSO4·7H2O,硼砂质量百分比为0%~0.2%,硫酸锌质量百分比为0.1%~0.2%,硫酸亚铁质量百分比为0%~0.2%,该微肥喷洒于川芎叶面,能有效提川芎茎叶产量及茎叶中绿原酸、阿魏酸、藁本内酯三种成分总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