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2133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151543.6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化炉系统及其燃烧室氮气置换方法,具体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燃烧室氮气快速置换的气化炉系统,包括气化炉、以及连接至该气化炉顶部的进料气化剂总管和高压氮气置换管线,其中该气化炉包括位于该气化炉上部的燃烧室,所述高压氮气置换管线连接至所述进料气化剂总管。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751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42220.5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变换低温热利用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CO变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来自脱盐水冷却器的凝液经凝液泵增压后进入汽提凝液换热器,与来自汽提一级分离器、汽提二级分离器和汽提三级分离器的液相换热,汽提一级、二级和三级分离器液相冷却后进入汽提塔;经过换热后的凝液进入变换气换热器与来自变换4#气液分离器的低温变换气换热,凝液变为饱和蒸汽,低温变换气冷却℃;饱和蒸汽进入排污换热器,与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排污水进行换热;饱和蒸汽过热后,排污水从冷却;过热蒸汽送至蒸汽透平发电,在蒸汽透平内等熵膨胀;出蒸汽透平的蒸汽进入脱盐水冷却器中,与脱盐水换热后送至所述凝液泵。
-
公开(公告)号:CN10636242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943143.5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低温变换工艺凝液汽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来自界外低温变换工艺凝液进入闪蒸罐,分离出低温变换工艺凝液中的酸性气体和不凝性气体送至下游装置或火炬系统,分离出的第一液相进入与塔顶换热器换热至90~100℃后从上部进入汽提塔;所述汽提塔的塔顶出口气相进入所述塔顶换热器与来自所述闪蒸罐的液相换热后冷凝为第二液相,第二液相分为两股,其中第一股从上部返回所述汽提塔,第二股为间歇性抽取送去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塔顶换热器的出口管箱中分离出的不凝性气体送至下游装置或火炬系统,以维持整个汽提系统压力稳定;低压蒸汽从下部进入所述汽提塔。
-
公开(公告)号:CN10453470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57912.3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10 , F25B31/00 , F25B24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闪蒸制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用户使用后循环回来的气相丙烯首先进入一段入口分离罐内,分离出液相后,从一级入口进入丙烯压缩机进行压缩;从丙烯压缩机出来的气相丙烯分为五股,前四股分别送去四个防喘振管线,第五股送至冷却器内冷却成液相丙烯后依次进行三级闪蒸,闪蒸得到的气相丙烯分别进入丙烯压缩机的二至四级入口,液相丙烯过冷后送去用户使用。本发明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减小压缩机的做功,降低循环水使用量,同时避免了闪蒸气一次性均减压至低压所导致的高功耗,提高液相丙烯出界区的过冷度,减少制冷系统的丙烯使用量,从而减少压缩机一段入口气相丙烯的量,减少压缩机的功耗,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91932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0769559.X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高温气冷堆耦合CO2干重整和生物质气化生产合成气系统,包括高温气冷堆、CO2干重整装置和生物质气化生产合成气装置、管路和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管道I和管道II;CO2干重整装置包括连通的原料预热器和CO2干重整反应器,原料预热器包括预热气管道和反应气管道。生物质气化生产合成气装置包括生物质气化反应器、酸性气体脱除器和气体分离器;反应器的出口与酸性气体脱除器的入口连通,酸性气体脱除器包括出口I和出口II,出口I与气体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气体分离器包括出口IV;出口II与反应气管道通过管路I连通;出口IV与反应气管道通过管路II连通;高温气冷堆内产生的气体I由管道I中进入预热气管道中;预热管道内排出的气体II返回高温气冷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4263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62090.0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物质自给型气化保护剂注入工艺,含碳物质废锅气化流程中,副产蒸汽,经过废锅出口过热设备过热后,一部分作为气化正常运行所需保护剂送至烧嘴,其余送入界外管网;在气化保护蒸汽接入开工用低压蒸汽或水管线,作为开工用气化反应保护剂,待开工过程废锅产出蒸汽后,切换为废锅副产蒸汽作为气化反应保护剂。本发明在气化开车时,使用低压力等级的蒸汽或水作为保护剂,待开车投料之后,废锅产出蒸汽之后则切换为自产蒸汽替换开工用低压力等级的蒸汽或水,然后废锅蒸汽侧和合成气侧保持一定的升压速率升至目标压力,从替换开工低压蒸汽或水起至正常运行过程,废锅副产蒸汽始终作为气化反应的保护剂;实现了装置的经济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182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36607.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炉辐射废锅系统及其水汽循环方法,本发明采用出废锅汽水密度和进水流量作为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的切换触发条件,成功实现了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的耦合;在正常工况下,采用自然循环模式,维持运行经济性,一旦检测到异常条件(出废锅密度异常低或者进废锅流量异常低),将通过合适的参数变换自动联锁启动锅炉水循环泵,切换为强制循环模式,实现强制循环,以应对高热负荷、系统堵塞和开车工况、开车暖炉工况,保证系统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74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0994429.1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重质油气化的高压废热锅炉的保护工艺,本发明采用的锅炉水循环冷却方案,根据气化负荷,气化温度,管板结构及不同运行阶段合成气管结构、积灰等情况灵活调整管板冷却所需的水量和水温,有效提高了管板冷却效果;本发明既可以保证低负荷工况下管板和合成气管的充分冷却,又不会增加外排污水量;本发明通过调整冷锅炉水与饱和锅炉水的比例,来灵活调节冷却水温,简化了设备及流程;本发明所采用的管板冷却方案,可在气化炉事故停车时通过废热锅炉内部锅炉水的循环保证停车过程中管板和合成气管的充分冷却,提升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此优势在锅炉水断供工况时更为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248097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011172452.X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烧高浓度有机废液的粉煤气化工艺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烧嘴结构简单、尺寸较小,方便控制且投资少;有机废液与蒸汽共用通道,通道与通道间无冷却夹套,同等处理规模下,本发明的烧嘴整体尺寸更小;本发明的蒸汽、有机废液在运行时可以直接切换,控制更方便、灵活;介质切换后,进入到气化炉内的煤/氧气/H2O的比例变化小,对炉内流场的影响小,气化炉运行更平稳。
-
公开(公告)号:CN11508225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56322.9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 G06F16/9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化装置远程智能服务方法及智能专家系统,该煤气化装置远程智能服务方法通过将已有的事故案例数据库、事故故障处理方案数据库、煤化工专业知识数据库、员工操作培训数据库以及故障处理方案数据库形成针对煤气化装置做技术信息服务的专业资料数据库,打破原有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再基于根据专业资料数据库和请求方的检索元素信息,提供匹配该检索元素信的专业资料数据,从而为请求方(即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并且再基于请求方的煤气化装置故障远程诊断请求信息,智能化生成解决该装置故障的远程诊断方案,提高针对煤气化装置故障的远程诊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