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2903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19049.X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斜拉桥分丝夹持型鞍座的设计方法,具体设计操作如下:建立斜拉桥结构计算模型和鞍座两端不平衡索力计算模型,采用桥梁结构计算程序计算鞍座两端最大不平衡索力及相应的鞍座两端索力,对已知拉索与鞍座间摩擦系数的鞍座进行最大不平衡索力下的抗滑移安全系数计算,根据抗滑移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判定是否及如何采用分丝夹持型鞍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斜拉桥鞍座按承载要求进行设计的方法,提高了斜拉桥鞍座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22168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05233.X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斜拉桥同向回转拉索的张拉方法,具体张拉操作如下:逐股安装同向回转拉索钢绞线索股,对称等值张拉该索股至一设定初值的中间张力,同步测量已张拉索股张力变化,直至所有索股安装张拉完毕;由测量结果预测出第二轮索股张拉力控制值,再次逐股对称等值张拉索股,至理论张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斜拉桥同向回转拉索进行对称精确张拉的方法,解决了同向回转拉索采用钢绞线拉索传统的单股张拉索股方式,张拉时需反复调整,损伤鞍座内索股的问题,推动了同向回转拉索技术的实用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7724232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034261.5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局部混凝土连接的应力缓解构造,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局部混凝土连接段、局部混凝土连接段下方的界面钢板,以及界面钢板上的剪力钉群,两个间隔设置的局部混凝土连接段之间为混凝土隔离段,界面钢板上的剪力钉群伸入到局部混凝土连接段内部,以及混凝土隔离段内部,位于混凝土隔离段内的剪力钉群为无粘结剪力钉群,位于局部混凝土连接段内的剪力钉群为有粘结剪力钉群,混凝土隔离段与局部混凝土连接段相隔离,混凝土隔离段的应力状态得到缓解。本发明改变了结构上或结构间局部混凝土连接的传统型式和工作状态,连接处的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大幅下降,安全性、耐久性均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42830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0228412.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曹光伦 , 石雪飞 , 刘志权 , 陈发根 , 于春江 , 李润清 , 雷进 , 梁长海 , 朱俊 , 段海澎 , 孙海鹏 , 曹皓 , 陈维平 , 刁凯 , 李绍华 , 宋军 , 李鸿博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设计方法,包括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受拉设计方法与受弯设计方法;受拉设计时,判断H与la之间的关系,当H≥la时,取H=la;当H<la时,若满足:N≤(nm‑2)N1uci+2min(N1uTo,N1uco),则拟定的横向钢筋的面积AsTr满足设计需求,否则应重新拟定横向钢筋的面积AsTr继续代入计算,直至满足设计需求;受弯设计时,计算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设计抗拉荷载N,并按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受拉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本发明基于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受力模式,并考虑了最外侧回转式钢筋和内部回转式钢筋的承载能力区别,提出了详细、合理、可靠的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横向钢筋数量计算方法,是对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的合理补充,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8170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1543795.5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曹光伦 , 马祖桥 , 石雪飞 , 杨晓光 , 何金武 , 宋军 , 刘志权 , 黄维树 , 吴红波 , 袁助 , 程磊科 , 赵金磊 , 丁亮 , 胡泉 , 许垒 , 侯宇航 , 王胜斌 , 梁长海
IPC: G09B2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所述连续梁模型包括主跨(1)和配跨(2),所述主跨(1)为一跨完整的试验跨,所述配跨(2)为部分试验跨,验证主跨(1)正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上荷载F2,在主跨(1)中部分别通过三组螺纹拉杆(6)和反力基础(5)增加向下荷载F1,主跨(1)的跨径为L1,配跨(2)的跨径为L2,相邻两个螺纹拉杆(6)间距为L3,计算跨中正弯矩;验证支点负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下荷载F4,在主跨(1)中间的螺纹拉杆(6)增加向下荷载F5,计算支点负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极大地节约了连续梁模型制作费用,缩短模型制作工期,提高试验方案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3018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10325302.X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锚管型锚拉板,使用时安装在梁体上,由上部的锚索组件、下部的锚固组件和连接拉板组成,所述的连接拉板将锚索组件与锚固组件连接,形成双管串联结构,将锚索力通过锚索组件、连接拉板、锚固组件最终传递至混凝土梁体,同时,锚固组件具有上部减载或直接锚索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斜拉桥混凝土主梁锚索装置。拉索的张拉和维护可在桥面上完成。同时,结构传力方式明确、可靠,维护安全性提高,首创双重锚索功能,适用范围更广。可到达、可检测、可维修、可更换的条件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212059679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386337.1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光伦 , 胡可 , 石雪飞 , 宋军 , 陈发根 , 于春江 , 李润清 , 雷进 , 梁长海 , 朱俊 , 段海澎 , 孙海鹏 , 曹皓 , 陈维平 , 刁凯 , 李绍华 , 刘志权 , 李鸿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联式施加轴向拉力的试验加载装置,用于对试验构件施加轴向拉力,试验加载装置包括轴向反力梁、径向反力梁、千斤顶、连接杆及连接锁紧件,轴向反力梁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试验构件平行放置在两个轴向反力梁之间,径向反力梁设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且径向反力梁垂直于轴向反力梁设置,千斤顶设有两个,千斤顶的一端安装在轴向反力梁的第一端,千斤顶的第二端抵接其中一个径向反力梁;轴向反力梁的第二端抵接另一个径向反力梁;试验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和连接锁紧件与两个径向反力梁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提高试验的精确性,同时减少试验误差,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09602981U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22254760.1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祖桥 , 胡可 , 曹光伦 , 杨晓光 , 石雪飞 , 何金武 , 刘志权 , 黄维树 , 吴红波 , 赵金磊 , 宋军 , 袁助 , 程磊科 , 王胜斌 , 梁长海 , 许垒 , 侯宇航 , 胡泉
IPC: E01D22/00 , E01D10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包括锚固在梁体(1)中的支撑钢架(2),所述支撑钢架(2)上固定有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下端固定连接分丝转向器(4),所述分丝转向器(4)内穿设有预应力钢绞线(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传力方式明确、可靠,即可满足对分丝转向器和体外预应力钢绞线限位的功能,又实现了限位装置的轻型化设计,简化了限位装置的构造,避免了对标准化预制生产产生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9372285U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822116775.1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祖桥 , 胡可 , 曹光伦 , 杨晓光 , 石雪飞 , 何金武 , 阮欣 , 黄维树 , 刘志权 , 宋军 , 袁助 , 程磊科 , 吴红波 , 赵金磊 , 王胜斌 , 梁长海 , 许垒 , 侯宇航
IPC: G01L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体外预应力钢绞线索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待测钢绞线(5)上的两组抱箍(1)、两组抱箍(1)的中点设置有一端抵住钢绞线(5)的千斤顶(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抱箍(1)和千斤顶(2)另一端的固定条,两组固定条相固定形成固定支架(4),由千斤顶(2)施加纵向机械顶力,通过横向变形与抱箍(1)间距即可计算得到拉索索力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知道材料参数,仅需简单机械测试即可获得对应索力测试便利,经济性好,测试误差相对明确。
-
公开(公告)号:CN206800645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514108.1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O型钢筋连接结构,包括两排设于不同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U型钢筋,所述的两排U型钢筋对向重叠交叉形成O型钢筋结构,该O型钢筋结构内设置多个支垫钢筋,并通过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锚具式连接。本实用新型改变了钢筋连接的传统模式和传力机理,连接形成的湿接缝宽度大为减小,为传统钢筋不焊接湿接缝的1/2以下,简化了钢筋连接及构件接缝,减少了材料使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工作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工地快速连接,推动了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发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