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70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1543795.5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曹光伦 , 马祖桥 , 石雪飞 , 杨晓光 , 何金武 , 宋军 , 刘志权 , 黄维树 , 吴红波 , 袁助 , 程磊科 , 赵金磊 , 丁亮 , 胡泉 , 许垒 , 侯宇航 , 王胜斌 , 梁长海
IPC: G09B2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所述连续梁模型包括主跨(1)和配跨(2),所述主跨(1)为一跨完整的试验跨,所述配跨(2)为部分试验跨,验证主跨(1)正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上荷载F2,在主跨(1)中部分别通过三组螺纹拉杆(6)和反力基础(5)增加向下荷载F1,主跨(1)的跨径为L1,配跨(2)的跨径为L2,相邻两个螺纹拉杆(6)间距为L3,计算跨中正弯矩;验证支点负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下荷载F4,在主跨(1)中间的螺纹拉杆(6)增加向下荷载F5,计算支点负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极大地节约了连续梁模型制作费用,缩短模型制作工期,提高试验方案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1707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1543795.5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曹光伦 , 马祖桥 , 石雪飞 , 杨晓光 , 何金武 , 宋军 , 刘志权 , 黄维树 , 吴红波 , 袁助 , 程磊科 , 赵金磊 , 丁亮 , 胡泉 , 许垒 , 侯宇航 , 王胜斌 , 梁长海
IPC: G09B2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所述连续梁模型包括主跨(1)和配跨(2),所述主跨(1)为一跨完整的试验跨,所述配跨(2)为部分试验跨,验证主跨(1)正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上荷载F2,在主跨(1)中部分别通过三组螺纹拉杆(6)和反力基础(5)增加向下荷载F1,主跨(1)的跨径为L1,配跨(2)的跨径为L2,相邻两个螺纹拉杆(6)间距为L3,计算跨中正弯矩;验证支点负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下荷载F4,在主跨(1)中间的螺纹拉杆(6)增加向下荷载F5,计算支点负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极大地节约了连续梁模型制作费用,缩短模型制作工期,提高试验方案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1262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43797.4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L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体外预应力钢绞线索力的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固定在待测钢绞线(5)上的两组抱箍(1)、两组抱箍(1)的中点设置有一端抵住钢绞线(5)的千斤顶(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抱箍(1)和千斤顶(2)另一端的固定条,两组固定条相固定形成固定支架(4),由千斤顶(2)施加纵向机械顶力,通过横向变形与抱箍(1)间距即可计算得到拉索索力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需知道材料参数,仅需简单机械测试即可获得对应索力测试便利,经济性好,测试误差相对明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330812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59383.2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杨晓光 , 曹光伦 , 刘志权 , 王凯 , 陈维平 , 郑建中 , 石雪飞 , 阮欣 , 王胜斌 , 梅应华 , 何金武 , 黄维树 , 赵金磊 , 金松 , 姜劲松 , 秦为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同向回转拉索的斜拉桥,包括主梁、索塔、拉索,所述索塔设置在主梁上,所述索塔上成对设置有鞍座,成对设置的鞍座以索塔中心线为轴呈环抱交叉布置,所述拉索中部穿过索塔上的鞍座,两端锚固于索塔同一侧的主梁的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拉索弯曲段偏角大、行程长的特点,鞍座采用分丝管沿程夹持方式锚索,拉索无滑移,鞍座与拉索之间不再另外采用灌注环氧砂浆握裹拉索的措施。本发明采用同向回转拉索的斜拉桥,具有标准的拉索应用型式、相对固定的索塔应用范围、不同于传统的拉索结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893368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1115782.3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的大跨度漂浮体系斜拉桥,大跨度漂浮体系斜拉桥包括主梁与桥塔,每座桥塔上均设置有4个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以水平面上的桥塔中心为基准,各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在横、纵桥向对称布设,各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的单个阻尼器轴线与主梁纵向轴线存在一个斜置偏角,以抑制主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以一组多个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同时精确、平稳地控制桥梁纵、横两向地震响应的目标,拓展了桥梁抗震阻尼技术的理论和实用空间。桥梁工作状态和受力状态良好,材料用量降低,技术和经济效益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208039003U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20448596.5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杨晓光 , 曹光伦 , 刘志权 , 王凯 , 陈维平 , 郑建中 , 石雪飞 , 阮欣 , 王胜斌 , 梅应华 , 何金武 , 黄维树 , 赵金磊 , 金松 , 姜劲松 , 秦为广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同向回转拉索的斜拉桥,包括主梁、索塔、拉索,所述索塔设置在主梁上,所述索塔上成对设置有鞍座,成对设置的鞍座以索塔中心线为轴呈环抱交叉布置,所述拉索中部穿过索塔上的鞍座,两端锚固于索塔同一侧的主梁的中部。结构中,拉索采用两种基本型式绕过索塔,锚固于索塔同一侧主梁,形成双索面、单索面、对向组合、同向叠置四种标准型式;索塔采用具有单肢上塔柱的单柱式、宝塔式、倒Y式索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同向回转拉索的斜拉桥,具有标准的拉索应用型式、相对固定的索塔应用范围、不同于传统的拉索结构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5482406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1333294.1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22/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吊索更换工装,涉及悬索桥吊索技术领域,两根反力梁分别设于依次设置的待更换索股、相邻索股和临时索股两侧,临时索头的顶部分别于两根反力梁的正下方安装有两个顶推千斤顶,待更换的索股的下端连接结构顶部连接固定有反力架,反力架顶部分别于两根反力梁的正下方安装有两个反力千斤顶。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力千斤顶和顶推千斤顶对反力梁的配合顶推,分次逐步进行单吊点内临时索股和待更换的索股之间的索力转移,同时有效确保吊点内整体索力不变,以单吊点的工法实现索股的拆卸、更换,确保缆梁不发生相对位移,降低索股拆卸操作对缆和梁的扰动,进而降低拆卸、更换索股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7597232U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21506042.8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的大跨度漂浮体系斜拉桥,大跨度漂浮体系斜拉桥包括主梁与桥塔,每座桥塔上均设置有4个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以水平面上的桥塔中心为基准,各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在横、纵桥向对称布设,各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的单个阻尼器轴线与主梁纵向轴线存在一个斜置偏角,以抑制主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一组多个斜置式桥梁抗震阻尼器同时精确、平稳地控制桥梁纵、横两向地震响应的目标,拓展了桥梁抗震阻尼技术的理论和实用空间。桥梁工作状态和受力状态良好,材料用量降低,技术和经济效益明显。(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721442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410518.7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混凝土温度检测装置(1)、养护环境检测装置(2)、计算及预测装置(3)和水管冷却装置(4),所述计算及预测装置(3)通过无线网络分别连接混凝土温度检测装置(1)、养护环境检测装置(2)和水管冷却装置(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控制精确可靠、有效提高混凝土温度控制效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0002549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617151.X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B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混凝土构件,包括混凝土构件(3),设置在混凝土构件(3)内部的多组预应力管道束,每组预应力管道束包括多根预应力管道(1),以及连接相邻两根预应力管道(1)的连接管道(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易于操作,代替了原有水管的功能,便于推广实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