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97046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580045825.8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层型电池,其具有:对多个单电池层电串联地进行叠层而形成的发电要素,所述单电池层通过依次对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电体进行叠层而形成;和内部待配置所述发电要素的外装体,所述正极集电体及所述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具有导电性的树脂层,所述发电要素在含有所述树脂层的单电池层的外表面侧,还具有与所述树脂层邻接的电阻降低层。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使用了树脂集电体的叠层型二次电池中,提高输出功率性能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5495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80024900.0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8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10/052
Abstract: [课题]提供如下方案:使用包含Si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包含LiFSI的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即使为电池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抑制引起电池劣化的放热反应的发生。[解决方案]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发电元件,所述发电元件包含: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其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分隔件,其浸渗有电解液,在如下方面具有特征: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的Si材料,前述电解液含有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LiFSI)和除前述LiFSI以外的无机锂盐,前述电解液中的前述LiFSI的浓度(mol/L)相对于前述无机锂盐的浓度(mol/L)的比率(LiFSI/无机锂盐)为1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47628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80020637.3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可以在不进行2000℃以上的高温下的热处理的情况下制造,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放电容量和循环特性(容量维持率)。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是在集电体表面上形成包含负极材料和粘合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而得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此外,所述负极材料含有:芯部,其包含碳负极活性物质粒子;以及壳部,其包含聚酰亚胺并包含硅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或锡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这里,相对于所述碳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含量100质量%,所述硅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和/或锡类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含量为2~20质量%。此外,所述粘合剂通过亲水性单元和疏水性单元键合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33774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80087404.0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控制方法,即使导电体侵入电池的发电元件内,也能够抑制发电元件的温度上升。该二次电池(1)具有:发电元件(100),其具有依次层叠有正极(12)、隔膜(15)、以及负极(13)的单电池层(14b);导电部件(32),其在发电元件(100)的一方的外侧经由绝缘部件(31)而配置;引线(33),其连接导电部件(32)与负极接头(17a);外部放电安全电路(36),其具有检测引线(33)中是否有电流流动的线圈(41)、以及在线圈(41)检测出电流时使正极接头(16a)与负极接头(17a)在发电元件(100)的外部短路的开关(42)。
-
公开(公告)号:CN10992369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80068741.5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36 , H01M4/66 , H01M10/0566 , H01M10/05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其能量密度高、且快速充电特性优异。该锂离子电池用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形成在所述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包含含有锂离子的电解质和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液,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空隙,所述空隙中填充有所述非水电解液,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存在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的锂离子总量的电池容量相对于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总量的电池容量的比例为3~17%。
-
公开(公告)号:CN1067970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45689.2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电池的耐久性的方法。本发明的电极包含具有导电性树脂层的集电体和活性物质层,所述导电性树脂层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填料,其中,在所述集电体及活性物质层之间具有与所述导电性填料进行电接触的导电性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508893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380040875.8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505 , H01M4/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在非水系有机电解液二次电池中,下式所示的正极与负极的对充电容量比(A/C)设定为1.10以上且1.35以下。A/C=β×(负极充电容量×α)/(正极充电容量×η×τ)(式中的α是用负极面积/正极面积表示的电极面积系数,α>1.0,β是设计系数,0.85≤β≤1.15,η表示(25℃下的充放电效率)/(55℃下的充放电效率)所示的充放电效率比,τ表示(55℃下的充电容量)/(25℃下的充电容量)所示的温度特性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655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80036195.3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8631 , H01M10/0404 ,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2010/0495 , Y02T10/7011 , Y10T29/10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公开了能够抑制气泡的引入从而产生优异的电池性能的双极性电池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双极性电池,主要涉及电解质层的制备,该双极性电池包括:渗透性隔离体,使得电解质能够浸透到该隔离体中;以及双极性电极,在该双极性电极中,在集电体的一侧形成阴极并且在集电体的另一侧形成阳极。然后,彼此堆叠电解质层。当电解质层被设置到双极性电极时,经由隔离体将电解质层中的气泡从隔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836323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80113058.X
申请日:2008-10-20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4 , H01M2/1673 , H01M2/1686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2300/008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 , Y10T29/49115
Abstract: 当制造双极型电池时,首先制备双极型电极和隔离体。然后,向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电极(例如,正极)涂敷使得在该一个电极的表面上露出的量的电解质。之后,在涂敷有电解质的该一个电极的表面上配置隔离体,由此形成子组单元。之后,层叠多个子组单元,并且使涂敷至该一个电极的电解质通过隔离体渗透到另一个电极,由此形成组合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313434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80043989.8
申请日:2006-11-0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8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10/0418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2010/4292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双极电池,其具有:双极电极,其在集电体的一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在另一面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13而形成;隔膜14,其与前述双极电极交替层叠地形成,在包含相邻的前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前述隔膜14、以及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3构成的单电池层15中,前述隔膜14的厚度相对于前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厚度为0.68倍以上、不足1.0倍,相对于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层13的厚度为0.68倍以上、不足1.0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