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8621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58883.2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凝胶3D细胞培养的浓度梯度发生装置,包括多级混合及浓度梯度生成模块,以及多级浓度梯度范围的凝胶腔室,可同时载入多个凝胶样品,并通过分段式浓度梯度的施加,同时进行各个不同浓度梯度范围内的凝胶内细胞行为的检测和评估;多级浓度梯度范围的设立,能够在同一块流体芯片上同时检测处于不同浓度跨度的样品;本发明提供的流体芯片具有体积小,成本少,与微量凝胶集成性能好等优点,在体外组织再造、细胞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物筛选,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53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50041.6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1N27/416 , G01N2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电化学工作站与微电极阵列的装置,包括调节结构、主板、槽架和底座,主板包括主板直臂、主板横臂和电路板,槽架中部为槽体,槽架安装于底座上,调温热板和金电极阵列芯片均设置于槽体中,电路板位于槽体上方的部分设有两排互相平行的探针阵列,电路板上还设有跳线连接器,探针阵列之间设有一根中心悬挂探针,调节结构能够控制主板上下运动,且主板运动至最低处时,探针及中心悬挂探针均与金电极阵列芯片的上表面接触,同时,还公开了其操作方法;具有灵活性高、可测样品体积微小的特点,且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63646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71485.0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浓度梯度生成装置,包括微流体梯度装置和垫板,微流体浓度梯度生成装置包括中心腔体和微通道,微通道一端与中心腔体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形结构,中心腔体、微通道和圆形结构深度相同且底部在同一水平面,具有微型化、集成化、成本低、分析速度快,可在该装置内根据需求形成不同浓度梯度的特点,并且也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同时还公开了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体浓度梯度生成装置的分析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6313067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610829282.5
申请日:2016-09-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通讯对接系统、水下机器人及集群控制系统,本水下机器人通讯对接系统,包括:处理器模块,与该处理器模块相连的通讯装置;其中通过通讯装置构建通讯网络以实现水下机器人的跟踪和/或定位;本发明的水下机器人通讯对接系统、水下机器人、集群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通过三阶段分步靠拢方式,克服了水下情况复杂,范围宽广的工作特点,采用三种通信方式满足了水下机器人在不同间距下完成汇聚,并且还能够提高水下行进效率,降低行进过程中的电能消耗,并且使电能能够均匀分配至各水下机器人,延长续航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906636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258134.8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一种三维管状多细胞结构的制备方法,涉及组织工程领域。该方法通过构建由具有不同机械特性和不同分子扩散率的上层水凝胶(1)与下层水凝胶(2)组成的复合水凝胶结构,并对水凝胶中的细胞进行长期培养,然后使得细胞在上下层水凝胶的分界面附近自组装成为管状结构(4)或(5)。在初始情况下,上层水凝胶(1)和下层水凝胶(2)所包裹的细胞均是均匀分布,但密度不同。该方法制备的三维管状多细胞结构不依赖任何外部的复合材料结构,充分利用大量细胞之间的通讯能力,更接近于生物组织天然的形成过程,能够大幅减轻目前由聚合物制造的管状人造组织所带来的排异反应等问题,为人造管状组织的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性更高且成本低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83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077231.1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nventor: 朱晓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介电泳组装芯片及构建结构梯度化凝胶组合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光致介电泳力场排布多个具有不同结构属性的且包裹细胞的凝胶微块,以构成凝胶微块组合体;步骤S2,引导细胞的大规模自组装行为,以实现凝胶微块组合体的结构梯度化;本方法仅需一路正弦激励信号,且所需电压很低,有利于保持细胞的活性且降低了成本。本方法为生物制造领域中微观多细胞结构构建与调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手段,将在体外组织模型构建、组织工程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244575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27027.2
申请日:2016-08-02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姿态控制方法及全方位观测方法,本细胞姿态控制方法如下步骤:步骤S1,将细胞移动至设定位置;以及步骤S2,在设定位置对细胞的姿态进行调整;本发明提供的细胞姿态控制方法对细胞进行三维旋转进而进行位姿调整,避免了在芯片上制作复杂的物理实体电极阵列或者其他的接触式操纵部件;具有非接触、可实时重构、且无损操控电中性微粒的优点,其通过投射至操控芯片光电导层上的缩微光图形(虚拟光电极)使得微流体环境内产生与虚拟电极几何形状一致的非均匀电场分布,进而使细胞受到特定介电泳力场作用而产生预期的平移与三维旋转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84232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71072.9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1N27/4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47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微流控芯片及其工作方法,所述集成微流控芯片包括:细胞提纯功能区,即在圆弧形微流道的边缘布置有电极,对电极施加相同相位的交流电信号,通过调节施加电极上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来控制圆弧形微流道中细胞所受介电泳力的大小,从而明显提高细胞分析的纯度和效率。当细胞培养液中混有比其质量更小的物质时,如细菌、蛋白质、核酸或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等。经过分离提纯后,质量较大的细胞会因受到的相对较大的介电泳力和离心力而进入下一阶段的操作微流道,即质量较大的细胞会通过公共输送微流道进入药物测试区,微反应混合区,或对细胞进行微注射区等。
-
公开(公告)号:CN104906636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58134.8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一种三维管状多细胞结构的制备方法,涉及组织工程领域。该方法通过构建由具有不同机械特性和不同分子扩散率的上层水凝胶(1)与下层水凝胶(2)组成的复合水凝胶结构,并对水凝胶中的细胞进行长期培养,然后使得细胞在上下层水凝胶的分界面附近自组装成为管状结构(4)或(5)。在初始情况下,上层水凝胶(1)和下层水凝胶(2)所包裹的细胞均是均匀分布,但密度不同。该方法制备的三维管状多细胞结构不依赖任何外部的复合材料结构,充分利用大量细胞之间的通讯能力,更接近于生物组织天然的形成过程,能够大幅减轻目前由聚合物制造的管状人造组织所带来的排异反应等问题,为人造管状组织的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性更高且成本低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22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10195087.8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1N27/333 , G01N27/30 , G01N27/38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电化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石墨烯‑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将待测水溶液滴加至石墨烯‑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上;启动电化学工作站测得I‑V曲线以判断待测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电化学检测系统,连接装置、与连接装置电连接的电化学工作站、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的计算机。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简便快捷,操作简单、检测极限低、检测灵敏度高、可测样品体积小、材料绿色环保且成本低廉等优点。克服了传统重金属离子检测仪器复杂、样品需求量大、应用领域窄、测试成本高等缺点,能够在线定性与定量检测重金属离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