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细胞原位实时显微观测的细胞培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5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0064947.4

    申请日:2020-01-20

    Inventor: 朱晓璐 谢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细胞原位实时显微观测的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加热装置及温度控制系统、二氧化碳气体供给及浓度控制系统,培养箱体包括盖板、侧板和底板,加热装置及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加热片、温度传感探头,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控制系统包括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气体净化器、空气净化器、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和二氧化碳控制器;同时,还公开了其操作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灵活性高、成本低、可实现具体单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原位显微观测等特点。

    采用力刺激方式进行心肌细胞体外功能测试与调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5185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869034.7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工交叉领域,具体涉及采用力刺激方式进行心肌细胞体外功能测试与调控的方法,包括:步骤S1,对包裹心肌细胞的整体凝胶施加力刺激,以采集心肌细胞的伸展和迁移数据;步骤S2,取整体凝胶的局部,并对局部凝胶施加力‑电耦合式刺激,以采集心肌细胞收缩力和收缩频率数据;以及步骤S3,降解凝胶得到细胞悬液,以采集细胞悬液的参数数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力刺激加载装置对整体凝胶施加应变或应力,经过对细胞的生长观测后,再经挑选对局部凝胶同时施加拉伸应力、挤压应力和扭切应力,使心肌细胞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力敏感离子通道感受细胞微环境中的静态和动态力学刺激,激活细胞膜上的电生理和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响应,这对调控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局部交联密度可调控非匀质3D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427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219523.0

    申请日:2020-03-25

    Inventor: 朱晓璐 王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交联密度可调控非匀质3D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凝胶主干大分子溶液与粘附肽链混合,孵育得到接枝肽链的凝胶主干大分子溶液,并将其分成N部分得到N份第一产物;在N份第一产物中加入不同物质的量的硫代甘油分子溶液,得到N份第二产物;将N份第二产物在室温下孵育5-10分钟,然后再混合得到混合物三;将细胞悬液加入混合物三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细胞的前体溶液;在容器内底面添加交联分子溶液,将包含细胞的前体溶液与交联分子溶液混合,得到交联密度及粘附肽链非均匀的凝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在纳米尺度同时实现粘附分子和交联分子的成簇聚集,进而实现凝胶材料微观上的非均匀态。

    一种力刺激加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4426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69033.2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工交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力刺激加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所述力刺激加载装置包括:容纳体、拉伸机构和扭转机构;其中所述容纳体适于容纳包裹心肌细胞的凝胶,且采用非刚性材料;所述拉伸机构适于从容纳体的相对两侧拉伸或挤压容纳体,以对凝胶施加拉伸应力、挤压应力或剪切应力;以及所述扭转机构适于扭转容纳体,以对凝胶施加扭切应力;本发明的力刺激加载装置通过拉伸机构和扭转机构能够同时对包裹心肌细胞的凝胶施加拉伸应力或挤压应力、剪切应力及扭切应力,即能同时对凝胶内心肌细胞施加拉伸、挤压、剪切、扭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式作用。

    一种基于介电泳原理的石墨烯沉积聚集并行装置、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3151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50554.7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泳原理的石墨烯沉积聚集并行装置,包括主板、底座、测试结构、调节结构、机架和微型信号发生器,机架包括横架和纵架,底座固定安装于横架上,并设有若干凹槽,每个凹槽均设有一个测试结构,测试结构包括电路板、固定板、探针阵列、金电极阵列芯片和微型加热板,金电极阵列芯片设置于微型加热板的上表面,金电极阵列芯片上方的电路板上设有两排互相平行的探针阵列,电路板上还设有若干跳线连接器,跳线连接器位于探针阵列的外侧,调节结构分别连接主板和纵架,并能够控制主板上下运动,同时,还公开了其控制方法和应用;具有修饰区域灵活、无需外部移动部件、检测灵敏以及可无人值守、操控方便的优点。

    一种微观颗粒绕三坐标轴旋转的微流控芯片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7954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610627211.7

    申请日:2016-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观颗粒绕三坐标轴旋转的微流控芯片及其控制方法,本微流控芯片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铟锡氧化物薄膜、微流体腔、光电导层和下铟锡氧化物薄膜;其中所述上、下铟锡氧化物薄膜适于分别连接一交变信号源的输出端、接地端;以及相应光图形通过分别透过下铟锡氧化物薄膜照射光电导层的下端面,以调节微流体腔内的细胞姿态和/或位置;本发明适于对细胞进行三维旋转进而进行位姿调整,操作简单,避免了在芯片上制作复杂的物理实体电极阵列或者其他的接触式操纵部件。

    水下侦查定位机器人及工作方法、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72469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828998.3

    申请日:2016-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侦查定位机器人及工作方法、控制系统,其中,本水下机器人包括:主体,在该主体的外壁设有动力装置;一处理器模块适于通过控制动力装置以控制水下机器人水下行进;本发明的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控制系统能够改善水下机器人的水下行进效率,并且通过三阶段分步靠拢方式,克服了水下情况复杂,范围宽广的工作特点,采用三种通信方式满足了水下机器人在不同间距下完成汇聚。

    减振且可越障全向移动轮系装置及工作方法、移动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5480014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087447.6

    申请日:2016-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且可越障全向移动轮系装置及工作方法、移动平台,本轮系装置星形轮架,以及安装在星形轮架各端的且均匀分布的全向轮组件。本轮系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双动力、四动力或更多动力源时均可使爬梯车转弯半径为零,且省去了差速器;该轮系装置还解决重载时越障轮系转向或原地转向时摩擦力过大的问题的同时,能够通过齿轮轴孔内的阻尼系统解决越障过程中星形轮架翻转时冲击振动较大的问题,这为构建一种紧凑且集成度高的多功能、高性能移动平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一种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重金属离子传感器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1854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88014.1

    申请日:2018-01-30

    Inventor: 朱晓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重金属离子传感器,包括第一微电极阵列、第二微电极阵列、上盖片、下盖片和多级微流体腔,第一微电极阵列和第二微电极阵列之间有微电极间隙,多级微流体腔安装于第一、第二微电极阵列的上表面,上盖片与第一、第二微电极阵列之间夹有第一、第二引出排线,石墨烯微片聚集体在微电极间隙处分别与第一微电极阵列、第二微电极阵列紧密结合,同时还公开了其操作方法;本发明具有灵敏度高、消耗样品量少、检测速度快、更换组件简易、引出排线设置方便,并且操作步骤简单、检测连贯程度高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水下联合搜救机器人、搜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14729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829281.0

    申请日:2016-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联合搜救机器人、搜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本水下机器人包括:主体,在该主体的外壁设有动力装置,且主体的首端设有机械手;一处理器模块适于通过控制动力装置以控制水下机器人水下行进,以及还控制机械手实现抓取动作;所述主体的末端设有夹持端。本发明的水下机器人、搜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使多水下机器人通过首尾相连构成队列的方式在水下行进,降低行进过程中的水阻,并且还降低行进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提高水下机器人水下作业周期;以及还通过三阶段分步靠拢方式,克服了水下情况复杂,范围宽广的工作特点,采用三种通信方式满足了水下机器人在不同间距下完成汇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