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66680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310518480.6

    申请日:2013-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10)和蓄热装置,蓄热装置包括壳体(20),壳体(20)设置在压缩机本体(10)的外侧,并与压缩机本体(10)的缸体外壁之间围成蓄热内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废热热量的传热效率低的问题。

    空调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7074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310518433.1

    申请日:2013-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蓄热装置,蓄热装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连通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蓄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连通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之间的管路上;蓄热装置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节点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设置第二电磁阀。本发明在运行制热时可实现连续制热储存在蓄热装置中;化霜时将蓄热装置中储存的热量释放,不会产生间断式的制热模式和温差变化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户感觉舒适,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34009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567382.1

    申请日:201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空调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节流元件、蓄热装置、第三节流元件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四通阀与压缩机吸气口之间,蓄热装置的蓄热换热器与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后与第一控制阀并联;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始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S2、制冷和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蓄热装置温度,根据检测到的蓄热装置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关闭和开启。本发明的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使蓄热装置在正常制冷和制热状态下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蓄热材料不发生变质和过渡蒸发,保证其功能的可靠性。

    蓄热装置及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456670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01168.6

    申请日:2013-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装置及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器,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罐;蓄热材料,设置于蓄热罐内;换热器,设置于蓄热罐内并置于蓄热材料中,换热器包括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气态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应用本发明的蓄热装置,可以通过该换热器将高温气态冷媒的热量经过蓄热材料进行储存,以为化霜时可以再次通过换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媒,从而实现提供热量的目的,由于本发明的蓄热装置是直接收集高温气态冷媒的热量,故能够减弱过低的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运行较低频率对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的影响,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化霜效果的目的。

    感温包支撑装置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3673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25626.7

    申请日:2014-08-26

    Inventor: 周中华 陈华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感温包支撑装置。该感温包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体和防分离体;支撑体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感温包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内,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感温包走线的空腔部;所述防分离体与所述支撑体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感温包支撑装置固定设置在空调器内。该装置在给两个感温包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同时,也给出了固定感温包走线的空间,为保障空调系统稳定运行温度值的准确采集奠定了基础。

    相变储能装置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1510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04863.5

    申请日:2014-08-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包括微通道换热器、外壳、顶盖和相变材料,外壳和顶盖配合形成密闭内腔,微通道换热器设置在密闭内腔中且具有与密闭内腔外部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相变材料填充在密闭内腔中并包围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具有用于增大与相变材料换热面积的多个肋片。根据本发明的相变储能装置,通过使外壳和顶盖配合形成密闭内腔,将微通道换热器设置在密闭内腔中,填装时,只需要将相变材料填充在密闭内腔中并包围微通道换热器即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填装困难的问题;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设置多个肋片,填装后肋片插入到相变材料中,从而有效地增大微通道换热器与相变材料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除霜装置、热泵机以及除霜装置的除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87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215945.5

    申请日:2014-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霜装置、热泵机以及除霜装置的除霜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使室外换热器既满足制热运行时改善化霜的效果,又保证室外换热器对制冷运行没有任何的衰减影响的问题。该除霜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及控制阀,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功能部分及第二功能部分,控制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功能部分能对经过的流体进行显热放热作业,第二功能部分能对经过的流体进行过冷放热作业。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功能部分能对经过的流体进行蒸发吸热作业,第二功能部分能对经过的流体进行冷凝放热作业。本发明中的室外换热器既可满足制热运行时改善化霜的效果,又可保证对制冷运行没有任何的衰减影响。

    蓄热装置及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4566704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310501168.6

    申请日:2013-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装置及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器,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罐;蓄热材料,设置于蓄热罐内;换热器,设置于蓄热罐内并置于蓄热材料中,换热器包括用于液态冷媒进出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气态冷媒进出的第二连接口。应用本发明的蓄热装置,可以通过该换热器将高温气态冷媒的热量经过蓄热材料进行储存,以为化霜时可以再次通过换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媒,从而实现提供热量的目的,由于本发明的蓄热装置是直接收集高温气态冷媒的热量,故能够减弱过低的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运行较低频率对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的影响,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化霜效果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