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88957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17166.7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F1/08 , B01J31/22 , C07B41/06 , C07C49/786 , C07C49/78 , C07C49/76 , C07C49/807 , C07C49/67 , C07C49/403 , C07C45/00 , C07C225/22 , C07C221/00 , C07D333/22 , C07D213/50 , C07C47/54 , C07C47/52 , C07C47/575 , C07C47/55 , C07C47/546 , C07C47/232 , C07C47/228 , C07D317/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1/08 , B01J31/1815 , B01J2231/76 , B01J2531/0205 , B01J2531/0216 , B01J2531/16 , C07B41/06 , C07C45/002 , C07C221/00 , C07D213/50 , C07D317/54 , C07D333/22 , C07C49/786 , C07C49/78 , C07C49/76 , C07C49/807 , C07C49/67 , C07C49/403 , C07C225/22 , C07C47/54 , C07C47/52 , C07C47/575 , C07C47/55 , C07C47/546 , C07C47/232 , C07C47/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含氮杂环硫醇配体的一价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基于含氮杂环硫醇配体的一价铜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6(pyt)6],其中pyt为2‑巯基吡啶中的巯基失去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该基于含氮杂环硫醇配体的一价铜化合物能够催化醇类化合物至醛、酮类化合物的转化,具有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68405.8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F1/08 , C07F1/00 , C07F9/6503 , B01J31/24 , B01J35/00 , C07C17/275 , C07C2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I)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的铜(I)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dmp)(R1R2C3HN2PPh3)]BF4,其中dmp为2,9‑二甲基‑1,10‑菲啰啉,R1R2C3HN2PPh3(R1=R2=H(1a);R1=H,R2=Me(1b);R1=H,R2=Ph(1c);R1=R2=Me(1d))为异‑双齿膦吡唑配体;通过对吡唑膦配体上R1,R2基团的修饰得到四种单核铜(I)配合物[Cu(dmp)(R1R2C3HN2PPh3)]BF4(R1=R2=H(2a);R1=H,R2=Me(2b);R1=H,R2=Ph(2c);R1=R2=Me(2d)),且不同修饰基团会影响配合物的结构、吸收、发射、氧化还原电位和光催化活性。该配位化合物能够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烯烃与卤代烃分子间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反应,具有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6619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53608.1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C253/30 , C07C255/55 , C07C67/00 , C07C69/78 , C07D215/20 , C07C269/06 , C07C271/22 , C07J1/00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氧化剂和外部光敏剂条件下,通过光/镍双催化体系进行芳基酚和芳香醛脱氢酯化的方法。具体的,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醛、芳基酚、镍催化剂、配体、碱加入到配备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溶剂,于365 nm LEDs光源照射下,常规搅拌反应,得到芳香酯类化合物。本发明整个过程符合原子经济效益、高效且易于操作,为合成芳香酯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型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56732.7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213/84 , C07D213/71 , C07D215/36 , C07C315/00 , C07C317/44 , C07C317/14 , C07C317/22 , C07C31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镍/酮双催化体系在卤代芳烃与芳基亚磺酸钠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在氮气氛围下,卤代芳烃、芳基亚磺酸钠、三水合溴化镍、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2‑氯‑噻吨酮加入到配备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并加入二甲基亚砜,于室温光照下搅拌反应24小时,得到二芳基砜类化合物。本发明采用镍/酮双催化体系,无需昂贵的钌或铱金属配合物,无需加热条件,反应条件温和。本发明实现了二芳基砜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整个过程绿色、高效且易于操作,是一种合成二芳基砜类化合物的好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38067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94450.6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C45/68 , C07C67/343 , C07C253/30 , C07D307/91 , C07C49/83 , C07C69/94 , C07C255/57 , C07B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诱导卤代芳烃与苯酚化合物反应合成芳基酚的方法,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卤代芳烃、苯酚化合物、碳酸铯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于可见光照射下,室温搅拌反应,得到产物芳基酚类化合物。本发明整个过程绿色、高效且易于操作,是一种合成芳基酚类化合物的好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38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43141.1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将2,6‑双(苯并咪唑)吡啶和联苯共聚得到多孔有机聚合物,以其作为载体通过配位作用将三氯化钌负载于该聚合物上,得到复合材料。该材料能够高效催化二级醇和一级醇的交叉偶联反应,合成β‑烷基化的仲醇类化合物。该催化体系具有宽泛的官能团耐受性,催化剂连续循环使用多次后,仍保持较高催化活性且金属钌没有浸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97958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0202120.X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277/64 , C07D277/66
-
公开(公告)号:CN1130833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10782.6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价键连接的TiO2@CTF‑Py异质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修饰TiO2在其表面引入氨基并用于合成三嗪框架材料的体系中原位制备了一系列TiO2@CTF‑Py异质结材料,TiO2纳米片包裹在CTF‑Py层内部且与其紧密接触,两者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该材料能够在光照条件下催化CO2还原反应,CTF‑Py中NNN配位点可用于螯合金属离子使其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反应条件绿色温和等特点。转化反应结束后,将催化剂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循环利用5次后仍能保持稳定且其催化活性也未出现明显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9400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01992.4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F9/65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噻唑磷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可见光照射下,以N‑(2‑溴苯基)烷基硫代酰胺衍生物等N‑(2‑溴苯基)烷基硫代酰胺为原料,以磷酸钠作为碱,顺利地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的烷基苯并噻唑衍生物,进一步的,在可见光照射下,与磷酸二乙酯反应制备苯并噻唑磷酸酯化合物,具有钙拮抗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8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01995.8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277/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苯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N‑(2‑溴苯基)烷基硫代酰胺衍生物等N‑(2‑溴苯基)烷基硫代酰胺为原料,以磷酸钠作为碱,一锅法制备了制备联苯苯并噻唑化合物,本发明的反应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无需现有技术公开的金属离子,反应收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