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1533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06532.1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罗健 , 何常红 , 韩凌青 , 古晓东 , 王国梁 , 李佳骏 , 陈伟 , 张琦 , 李少鹏 , 王圣昆 , 赵琨 , 邓洪 , 李波 , 郭雅婕 , 周敏 , 宋敏 , 李业强 , 魏博 , 韩柱先 , 周晓靖 , 李洪生 , 李方安
IPC: B60M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螺栓结构的滑动式线岔,所述线岔包括直股接触结构和斜股接触结构;所述直股接触结构包括左夹板、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拼接可在直股接触线上实现滑动;所述斜股接触结构包括下夹板、上夹板,所述下夹板、上夹板通过拼接可在斜股接触线上实现滑动;所述下夹板的底部与所述直股接触结构插装连接,可实现所述线岔的直股接触结构与斜股接触结构之间的连接,从而对直股接触线与斜股接触线在上、下方向上实现限位;本发明属于轻量化结构,降低了线岔装置重量,降低线岔体积所占空间;采用无螺栓结构,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适用于任何型号道岔;避免线岔与线材磨损,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27569.X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凯达铁建电气化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Inventor: 古晓东 , 何常红 , 乔培凯 , 韩凌青 , 罗健 , 邓洪 , 王国梁 , 陈伟 , 张琦 , 郭雅婕 , 崔艳龙 , 魏博 , 李业强 , 冯秋涛 , 张皓 , 高桂超 , 乔中波 , 李鹏飞 , 乔清池
IPC: B60M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段绝缘器,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分段绝缘器的导电滑轨之间易产生放电,导致导电滑轨产生灼烧损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分段绝缘器,包括绝缘器主体、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绝缘器主体同一侧的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相对设置,且第一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滑轨和第一灭弧环,第二导电组件包括第二导电滑轨和第二灭弧环;第一灭弧环的敞口部与第二灭弧环的敞口部相对设置,第一灭弧环的端口与第一导电滑轨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第二灭弧环的端口与第二导电滑轨的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以使第一灭弧环与第二灭弧环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大于第一导电滑轨和第二导电滑轨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20607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1118639.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法施达(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蒋先国 , 何常红 , 刘平原 , 韩凌青 , 罗健 , 多俊军 , 邓洪 , 方怡 , 田红芬 , 宋新江 , 郑军 , 刘军财 , 亢佳增 , 赵志伟 , 郭晓霏 , 陈伟 , 李少鹏 , 魏博 , 李洪生 , 李佳俊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锚固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云数据分析的铁路锚固检测及预警方法、系统及设备,旨在解决现有锚固检测及预警不全面,无法实现数据追溯且监测分析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检测锚固件检测拉力值、安装扭力值,实时轴向力、几何形变角度、温度及运行中的剪切力;通过云端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数据预处理及归一化;结合锚固件可追溯检测数据生成当前时刻锚固质量预判结果;结合锚固件历史数据生成锚固质量延伸曲线;将锚固质量延伸曲线与预生成锚固件质量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行相似度匹配,获得锚固件潜在风险信息。本发明预判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高,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的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22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75236.2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国标准接触网系统,接触网系统由若干个锚段相互连接而成,每两个锚段之间连接形成锚段关节,电连接装置设置在锚段关节处;中心锚结装置设置在每一锚段的中部,每一锚段包括承力索、设置在承力索下方的接触线、若干个正定位柱和若干个反定位柱,承力索和接触线之间连接有若干整体吊弦;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均与下锚补偿装置连接。本发明性能优良,可满足时速400千米、350千米、250千米、200千米、120千米的接触网使用要求,零件组合方便、更换容易,具有使接触网系统统一化、标准化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25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19479.2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晨 , 罗健 , 陈伟 , 邓洪 , 古晓东 , 李波 , 周敏 , 何常红 , 崔艳龙 , 郑军 , 杨才 , 房维轩 , 王中泽 , 杨嘉琛 , 郭晓旭 , 梁茹楠 , 彭涛 , 董健 , 柴天娇 , 于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云边端协同下双连杆机械臂的无模型控制方法及系统;终端采集双连杆机械臂的实时数据并发送至边缘端;边缘端对数据预处理后输入多变量无模型控制器,计算得到控制指令;终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双连杆机械臂运动,采集双连杆机械臂的实时数据并发送至边缘端;云端根据边缘端反馈的实时数据,对多变量无模型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更新,直到控制任务结束;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不仅适用于双连杆机械臂,降低其建模难度、提高控制精度、提升计算效率,还具备推广至其他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2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19482.4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晨 , 罗健 , 邓洪 , 陈伟 , 古晓东 , 赵耀 , 何常红 , 周敏 , 郭雅婕 , 李勇 , 佟文宇 , 王振鹏 , 张煜 , 杨嘉琛 , 郭晓旭 , 白裔峰 , 梁茹楠 , 晏寒 , 张妍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云边端协同下单连杆机械臂的无模型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终端采集单连杆机械臂的实时数据,并将实时数据发送至边缘端;边缘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基于在线Actor‑Critic强化学习网络进行时变参数自适应学习的无模型控制器,计算得到单连杆机械臂的控制指令,终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单连杆机械臂运动;同时,边缘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云端;云端对无模型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更新,并将优化更新后的无模型控制器参数传递至边缘端的无模型控制器;如此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控制任务结束;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单连杆机械臂,降低其建模难度、提高控制精度、提升计算效率,还具备推广至其他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67238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50561.2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石家庄铁道大学
Inventor: 王生旭 , 林云志 , 李拓 , 古晓东 , 罗健 , 邓洪 , 赵正路 , 苑玉超 , 王敬渊 , 陈伟 , 何常红 , 崔艳龙 , 吴向阳 , 姬建华 , 张朝军 , 刘靖纳 , 杜博文 , 张立那 , 谢安龙 , 张琦 , 王建东 , 李洪生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系统的软母线预制施工方法及系统,涉及软母线预制技术领域,包括对软母线毛坯进行激光扫描和超声波检测,获取软母线内部的缺陷数据,对软母线进行自适应校直,得到合格软母线;采集所述合格软母线表面的绝缘膜图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绝缘膜图像的边缘轮廓坐标,基于得到的边缘轮廓坐标规划裁切刀的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对绝缘膜进行切割,得到裁剪后的软母线;利用根据裁剪后的软母线,对焊缝区域图像进行缺陷识别,结合预设的优化目标,使用优化算法计算得到最佳焊接参数,根据得到的最佳焊接参数实时调整施工策略,并将调整后的施工策略转换为控制指令下发至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软母线预制施工的智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421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35313.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白裔峰 , 蒋先国 , 罗健 , 邓洪 , 崔校玉 , 王国梁 , 古晓东 , 周敏 , 李波 , 何常红 , 韩凌青 , 许鸿谦 , 李国胜 , 魏博 , 李洪生 , 杨凡 , 李少鹏 , 张琦 , 郭琦沛 , 王圣昆 , 晋壮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接触网不同位置反射系数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弓网耦合振动系统模型,所述模型中端点A和B代表接触线振动变形部分的两个端点,且接触线上这两点以外部分振动变形可以忽略,因此假设这两点为支撑点,在模型中实现位移约束,并获取某个时刻的受电弓和接触线位置关系;根据接触网的约束条件求解弓网耦合振动系统模型,获得受电弓抬升力造成的振动和吊弦拉力造成的振动;根据获得的受电弓抬升力造成的振动和吊弦拉力造成的振动,计算受电弓所在位置的反射系数;本发明能考虑接触网不同吊弦布置方式以及受电弓移动到接触网不同位置对反射系数的影响,以指导接触网的设计,提高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8116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496495.0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升降式移动接触网,其至少包括升降移动段接触网以及位于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两侧的第一张紧装置和第二张紧装置,所述升降移动段接触网包括设置的若干可升降立柱;每一根可升降立柱上至少设置有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推拉机构,承力索和接触线;所述推拉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可升降立柱上,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推出带动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伸展开,从而推动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所述推拉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回收带动所述可折弯型转动腕臂结构折弯回收,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非工作位;两段腕臂本体是以活动的方式连接,且存在转动余量,更有利于将承力索和接触线带动移动到铁路侧边。
-
公开(公告)号:CN1165526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09149.1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铁路无人区信号维修远程技术支撑系统,包括中心设备、车站设备和现场个人设备,所述中心设备包括VR运算单元、AI计算单元、大数据单元和信号全生命周期三维可视化单元、通信单元和外部系统接口单元;车站设备包括数据存储及预处理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和外部系统接口单元;个人设备包括视频采集单元、高能电池单元、温度采集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和外部系统接口单元;中心设备实时获取车站设备以及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设备故障报警数据,车站设备实时接收中心设备的运算结果,并显示在车站终端界面上以及发送到现场个人设备显示界面上。本发明解决了恶劣环境下的信号维护问题,对保证高原铁路信号设备的实时维护及运输效率意义重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