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0712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68584.7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R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0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谐振型负载的直流侧电流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关于整流输出电压、整流输出电流、平波电抗器电感值、负载谐振电压的平衡方程;S2.确定整流输出电压关于整流导通角的数学表达式;S3.建立逆变端电压模型;S4.利用工程化的求解方法,推导得出整流输出电流。本发明通过理论推导并结合实际情况中对误差的要求,利用工程化的求解方法确定较为精确的整流输出电流瞬态值。在应用上用来指导对导通角的选择,以达到缩短调整时间,准确、快速的控制电流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工作需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414515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351249.2
申请日:2013-08-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东灵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B10/116 , H04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光源时分信息传输方法,属于信息传输领域,在满足要求的频率前提下,通过调节单脉冲周期内的可变化时间,并控制驱动发光电路产生相应的变化实现特定编码信息传输,本发明利用发光元件实现信息传输可以有效地降低额外硬件设施的引入,使得硬件结构更加简单。本发明实现了动态光源时分信息传输方法,在大部分发光元件应用场合都可以方便的实现通信,相比现用技术需要用特定方式表示“1”和“0”,本发明无需对单数字位“1”和“0”作特定编码,更加便捷,本发明具有强鲁棒性和高准确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99111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75119.1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R19/1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量程交流信号过零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大量程交流信号过零检测装置具体包括整流单元,变换单元,放大单元,比较单元和输出单元;并针对电流型检测和电压型检测设计了不同的变换单元和放大单元;本发明所设计的变换单元可以用于实现大量程范围的电压过零检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量程交流信号过零检测方法及装置,没有采用降压电路或稳压限幅电路,而是直接对高压信号进行处理,减小本底噪声或电压门限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并且能够同时实现大信号和小信号的过零检测,精度较高,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955188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56396.0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5B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感应加热系统,包括整流电路模块、逆变电路模块、触发电路模块、控制模块、运动机构和传感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模块检测到的负载温度实时控制触发电路模块的整流导通角和负载的移动速度v。整流导通角与感应加热电源输出功率是非线性的关系,仅仅通过调节整流导通角来调节感应加热电源输出能量这一方法是非线性的。本发明通过调节负载移动速度对上述非线性进行补偿,使得调整整流导通角与电源输出能量呈线性调节模式。同时,在复杂负载条件下负载端的接收功率控制主要由电源加热功率和负载移动速度两个因素决定,因而本发明实现了在整个加热过程中负载端接收功率的准确控制,保证了功率输出的一致性,大大提高产品加热控制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822191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74244.3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5B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频电源可控硅逆变电路逆变切换触发时间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负载电压波形模型;S2.检测负载电压过零后的波形;S3.根据实时检测的负载电压波形进行参数估计;S4.根据建立的负载电压模型和参数估计值,确定触发引前时间tf与to之间的关系;S5.由触发引前时间tf与to之间的关系,根据控制条件确定每个周期的逆变触发时刻。本发明通过利用当前周期的电压参数数据,预测当前周期的逆变切换时刻并保证满足逆变触发条件,不再依靠前一个周期的数据来控制本周期的逆变切换,使得控制更加精确。通过对每个周期可控硅逆变电路过零切换的时间点进行优化,能使启使动成功率更高,启动阶段功率因数更高。本发明不仅仅适用于启动阶段,还适用于稳定运行阶段,适用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822186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45269.0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5B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重载下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的启动策略及其实现系统,该策略包括:预充电容CP向RLC负载谐振回路充电;信号检测调理电路识别负载回路中的中频电压、电流信号;RLC本振频率ω,感应器等效电阻R及其等效电感L的等效参数计算;直流侧初始电流的最小值Id0min,整流触发角的最大值αmax,整流触发角的最小值αmin,整流角最大调整量Δαmax以及逆变桥触发频率ω1的求解;根据电流临界值Id0min调节直流侧初始电流Id0,以达到逆变桥触发的控制条件。本发明基于负载回路能量平衡原理和负载回路振荡的能量衰减速,提出了选取初始整流控制角及其调整增量的参考函数,同时得出了中频电源逆变桥启动的触发频率参考值,以保证感应加热电源的成功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144786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083181.4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5B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管药剂夯实机,包括机架、金属管护套、延长管、垂直提升装置、水平夹持装置、防尘帽装置和直线导轨,金属管护套与直线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垂直提升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护套提升架;所述水平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管夹;所述防尘帽装置包括防尘帽和气阀。本金属管药剂夯实机可将金属管护套提升至气缸行程内的任意高度,并能使金属管护套获得不同的下落初速度,极大地丰富了夯实工艺组合,提升了夯实效率和夯实效果;金属管护套能有效地减小金属管在夯实过程中的形变;延长管解决了夯实过程中浮药溢出的问题和金属管末端装药密度偏小的问题,夯实过程中实现自动带帽和脱帽,自动夯实,保证了生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144786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83181.4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5B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管药剂夯实机,包括机架、金属管护套、延长管、垂直提升装置、水平夹持装置、防尘帽装置和直线导轨,金属管护套与直线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垂直提升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护套提升架;所述水平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管夹;所述防尘帽装置包括防尘帽和气阀。本金属管药剂夯实机可将金属管护套提升至气缸行程内的任意高度,并能使金属管护套获得不同的下落初速度,极大地丰富了夯实工艺组合,提升了夯实效率和夯实效果;金属管护套能有效地减小金属管在夯实过程中的形变;延长管解决了夯实过程中浮药溢出的问题和金属管末端装药密度偏小的问题,夯实过程中实现自动带帽和脱帽,自动夯实,保证了生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03705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0628957.X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V20/52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斯烟雾羽流模型和改进YOLOv4的工厂烟雾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检测区域内监控视频中的当前帧图像;采用改进的YOLOv4神经网络模型提取图像中可能存在烟雾的候选区域;根据烟雾区域的实际场景引入高斯烟雾羽流模型,优化YOLOv4‑Mini模型的损失函数;对损失函数修正后的YOLOv4‑Mini模型进行训练,之后进行烟雾检测。本发明基于高斯烟雾羽流模型和改进YOLOv4的工厂烟雾检测方法,基于Model Scaling原理提出了一种轻量化后的YOLOv4‑mini模型,并提出了结合高斯烟雾羽流模型的模型损失函数,可以有效的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便于快速、精确的实现对工厂烟雾的识别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9917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77091.9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0W30/18 , B60W60/00 , G06F17/13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通事件的IVCPS换道策略设计方法,属于车辆轨迹规划领域。该方法首先在需要换道的目标车辆的行进方向上划分自主换道区和强制换道区。云端基于上传信息规划换道轨迹,若在自主换道区目标车辆能够满足换道条件并规划出安全的换道轨迹,则目标车辆进行换道,否则进入强制换道区;强制换道区内,目标车辆需要在到达交通事件区之前至少确定一个强制换道点,并在强制换道点进行换道。若目标车辆未能完成换道,则执行制动操作,在抵达交通事件区前安全停车。本发明可有效划分交通事件上游区域,减少多车协同换道规划冲突的问题并简化换道流程,实现高效协同换道决策和轨迹规划,提高了换道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