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57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52439.2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6 , G06F16/2458 , G06F16/23 , G06F16/28 , G06F16/27 , G06F21/60 , G06F21/62 , G06F21/64 , H04L9/00 , H04L9/40 , G06N20/20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etcdf结构的调水工程数据系统,多维数据存储结构、数据增量更新机制、实时数据监控与预警模块、数据关联分析模块;通过NetCDF格式支持复杂的时空数据处理,特别是气象和水文数据,并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确保数据更新过程中的透明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同时,本发明能够动态监控数据,并集成了自适应预警算法,具有模块化和跨平台兼容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安全性,为调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决策支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738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0572722.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44 , G06V10/46 , G06V10/50 , G06V10/54 , G06V10/26 , G06V2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特征级融合的水下多源声学图像底质分类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在统一空间坐标系下的海底地貌图像、海底地形图像和海底地层剖面图像;采用多分辨率图像分割算法对海底地貌图像进行分割;将海底地形图像、海底地层剖面图像分别与海底地貌分割图像叠加;提取海底地貌分割图像中每个地貌分割体的地貌特征、海底地形分割图像中每个地形分割体的地形特征和海底地层剖面分割图像中每个地层剖面分割体的地层特征;将地貌特征、地形特征和地层特征融合,得到融合特征量;将融合特征量输入至训练好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中,得到水下多源声学图像的底质分类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水下底质的自动分类,且分类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28684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15702.7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洪灾害减灾生态坝型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生态坝型结构系统包括:坝底过水通道、坝体结构及预警监测系统。本发明适用于山谷地区中小流域河流的生态及防洪要求。坝底过水通道,利用原有河道,不阻断河流,不改变鱼类洄游路径;充分利用山谷中当地材料,采用堆石混凝土、胶结砂砾石、胶结土等坝型;设置险情监测系统,实现自动预警、报警。考虑正常运行和极端洪水工况,对坝身结构受力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本项发明不阻断原有河流连通性,保护原有河流生态环境不受损害,生态效益显著;可拦蓄洪水、泥石流,削峰均化,洪水来临时通过坝底河道过流,上部坝身挡水,若洪水超过坝顶高程,则可坝顶溢洪。
-
公开(公告)号:CN11272652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1561996.5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管护加固型淤地坝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淤地坝包括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上游坝体、下游坝体,以及设置在上游坝体、下游坝体上的防护层;所述上游坝体、下游坝体连为整体,且上游坝体、下游坝体接触处铺设有排水管;下游坝体下游端设置有加固坝体;所述方法为:对上游坝体、下游坝体、防护层、加固坝体依次构造并同时铺设排水管;本发明所制备的淤地坝利用上游坝体形成第一道抗冲击防护坝,利用下游坝体形成第二道抗冲击防护坝,并在下游坝体下游端建立加固坝体,整体结构具备较高的强度;本发明方法简单,施工方便,适合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29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21013.6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淤地坝设计洪峰时暴雨递减指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短历时暴雨的淤地坝洪水流域特征以及获取暴雨递减指数n;获取暴雨历时长度,确定暴雨递减指数n在暴雨历时长度中的转折点,根据淤地坝洪水流域特征对转折点进行取值研究,获取第一取值结果;获取暴雨雨量的频率稀遇程度对暴雨递减指数n进行取值研究,获取第二取值结果;获取暴雨的点面雨量,基于淤地坝洪水流域特征确定暴雨的点面雨量对所述暴雨递减指数n的影响,基于影响结果获取暴雨递减指数n的第三取值结果;通过获取暴雨递减指数,根据淤地坝洪水流域特征对暴雨递减指数n进行取值研究,有利于对于集水面积特小的淤地坝设计洪峰计算时,n的取值的合理把握。
-
公开(公告)号:CN1199567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39893.8
申请日:2025-04-09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挡水坝,包括支架本体、挡水结构和引水结构,引水结构包括第一引水组件和第二引水组件,挡水结构倾斜设置在支架本体上,包括钢板制成的面板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面板单元包括中面板和侧弧形板,中面板的迎水面为中部向其背水面内凹的弧形内凹面;横向相邻面板单元的侧弧形板密封连接形成与中面板一致的弧形内凹面。本发明的面板单元为内凹弧形结构且倾斜安装,使水压力更均匀地分布在支架本体上,减少局部应力,相对平面结构的钢面板,可减少碰撞,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面板组件、引水组件和支架本体均可以模块化生产,缩短现场施工工期,且可拆除后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4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81033.8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氮循环转化机制研究专用模拟试验系统,包括模拟介质场、抽排水系统、取样系统和加样系统,模拟介质场包括至少两个砂槽和填充在每个砂槽内的介质,砂槽的每个端部均设置有内透水隔板,两个内透水隔板将砂槽隔成第一水位控制室、介质填充室和第二水位控制室,介质包括自下而上填充的细砂层和粘土层,细砂层取自地下20m~30m深度的含水层沉积物。本发明构建了模拟介质场,基于抽排水系统实现介质场内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可进行原生条件下氮自然转化机理研究,也可用于人为活动干预条件下无机态氮素转化机理及转化量研究,基于对照实验深入分析地下含水介质氮素来源及迁移转化机理,为地下水氮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83647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1148809.5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滩流量的稳封期河道防凌安全过流量计算方法通过获取原始数据,计算河段的历年平滩流量,获取河段历年汛期和稳封期的水位流量,计算河段历年凌汛期最大槽蓄水增量,确定河段在不同所述平滩流量下,历年汛期和稳封期的所述水位流量对应关系,确定河段不同所述平滩流量与历年凌汛期所述最大槽蓄水增量的关系,确定河段历年稳封期的所述水位流量与历年凌汛期所述最大槽蓄水增量的关系,确定所述稳封期安全过流量;为确定稳封期河道防凌安全过流量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对水库防凌调度决策和河道防凌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该方法和控制指标对上游水工程调度提出明确定量要求,能有效地缓解严峻的防凌形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73765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0574502.0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空间网格化干旱灾情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获取研究区域多个历史年份的多源数据;将历史年份的多源数据分配至每个网格;根据单元网格数据计算干旱风险值,建立训练样本集;分别利用每个网格的训练样本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获得每个网格的风险预测模型;获取预测年份的多源数据,并分配至每个网格,获取每个网格在预测年份的单元网格数据;将单元网格数据输入风险预测模型,获得每个网格在预测年份的干旱风险值。本发明首先本发明将历史数据及短期观测数据的结合,通过历史数据确定干旱灾情的宏观规律性,并通过网格划分的方式,提高评估结果的针对性、全面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5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7987.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7 , G16C20/20 , G16C20/70 , G06N3/126 , G06F111/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资源管理与海水入侵防控方法及系统,提出概念化的河流筑坝蓄水River Package,并将其应用于模拟河流蓄水状态下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构建同时考虑现有河道工程措施(如闸坝)进行河道拦蓄补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海水入侵防治管理模型,探索海水入侵程度、地下水年开采总量和河流入渗补给量之间的多重权衡,并开展气候变化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的海水入侵优化及策略分析。通过优化现有闸坝基础设施和地下水开采布局,指出在水资源有限的沿海地区,河流和地下水的潜在联合利用的重要性,在这些地区,最优的河流入渗补给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减缓海水入侵的同时也可以创造额外的地表水引水灌溉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