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段襟翼导流片的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861270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0880116112.6

    申请日:2008-10-28

    Applicant: 波音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58 B64C7/00 B64C9/16 Y02T5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段襟翼导流片(106),该多段襟翼导流片(106)并入机翼中,使得下部导流片结构(202)连接于固定机翼(102)的下侧,而上部导流片结构(212)连接于主襟翼(108)(例如,外侧端)。这两个导流片段(202,212)构造成当襟翼(108)处于延伸位置时相对于彼此可滑动地活动连接,以形成组合的襟翼导流片,该导流片的面积基本上等于该上部(212)和下部(202)襟翼导流片结构的表面面积的总和。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部导流片(212)的面积小于下部导流片(202)的面积。

    飞行设备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41522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010279737.3

    申请日:2010-09-13

    Applicant: 朱晓义

    Inventor: 朱晓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位于设备主体上的封闭内壳、以及位于内壳之外的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空气通道;位于设备主体上部的所述外壳部分包括多个扰流板,各个所述扰流板之间或扰流板本身设有内外相通的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空气通道分别与所述导入口和导出口相通;所述扰流板外表面流体经过的表面路径比对应区域扰流板内表面的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路径长,将所述空气通道内流速慢而产生的高压力区,从所述导出口转移到外壳外流速快产生的低压区;所述机翼上部的外壳部分流体经过的表面路径比机翼下部的外壳部分在飞行方向上表面路径长。本发明可以提高飞行设备的速度,并且节约能源。

    飞行设备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4152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79737.3

    申请日:2010-09-13

    Applicant: 朱晓义

    Inventor: 朱晓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位于设备主体上的封闭内壳、以及位于内壳之外的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有空气通道;位于设备主体上部的所述外壳部分包括多个扰流板,各个所述扰流板之间或扰流板本身设有内外相通的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空气通道分别与所述导入口和导出口相通;所述扰流板外表面流体经过的表面路径比对应区域扰流板内表面的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路径长,将所述空气通道内流速慢而产生的高压力区,从所述导出口转移到外壳外流速快产生的低压区;所述机翼上部的外壳部分流体经过的表面路径比机翼下部的外壳部分在飞行方向上表面路径长。本发明可以提高飞行设备的速度,并且节约能源。

    一种倾转翼及其控制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99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340576.2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转翼及其控制方法,倾转翼包括包括固定段机翼与倾转段机翼,固定段机翼与倾转段机翼之间设有传动组件;倾转段机翼的前端设有动力装置;倾转段机翼的侧段设有副翼,副翼活动铰接在倾转段机翼上开设的连接槽中;倾转段机翼上设有增阻稳定机构,增阻稳定机构由两块第一扰流板与一块第二扰流板组成,两块第一扰流板对称铰接固定在倾转段机翼的下底面,第二扰流板铰接固定在倾转段机翼的上翼面;控制方法为:倾转翼飞行器垂直起降阶段,通过控制倾转段机翼的副翼,使倾转翼上翼面的螺旋桨滑流流动方向改变,能够减小由螺旋桨滑流产生的阻力,从而使倾转翼飞行器悬停起降更加稳定。

    低空载人无人机倾转复合翼的快速转换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838729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77106.6

    申请日:2024-06-17

    Inventor: 高明 王小东 李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空载人无人机倾转复合翼的快速转换机构,涉及到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置有转换机构,两个所述转换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改变无人机飞行姿态的复合翼,两个所述复合翼远离机壳的一端均设置有转动桨,两个所述复合翼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对无人机进行降速的调节机构,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无人机飞行状态侧翼机构,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转换机构与复合翼固定连接的轴芯杆。本发明通过调整侧翼机构的偏转角度,可以实现对机壳飞行高度的控制,向上偏转可以抬升飞行高度,向下偏转可以降低飞行高度,从而适应不同的飞行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

    飞行器机翼
    26.
    发明公开
    飞行器机翼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22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105641.9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一种飞行器机翼,该飞行器机翼具有主固定翼部分和在其梢部处的翼梢装置。翼梢装置能够在飞行构型与地面构型之间进行配置,在地面构型中,翼梢装置移动离开飞行构型,使得飞行器机翼的翼展减小。铰接装置连接主固定翼部分和翼梢装置并且使翼梢装置能够在地面构型与飞行构型之间旋转。铰接装置突出超过主固定翼部分和翼梢装置的外表面。整流罩至少在机翼的吸力侧覆盖铰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扰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08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201748.2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飞机的扰流装置,包括:第一扰流板,第一扰流板在主机翼的第一展向位置处铰接连接到主机翼;第二扰流板,第二扰流板在主机翼的第一展向位置处铰接连接到主机翼,且位于第一扰流板下方,其中,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能彼此独立地相对于主机翼在打开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枢转。本发明还涉及操作该扰流装置的方法,包括:在增升装置打开后,使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处于收回位置,以满足增升装置对缝道参数的需求。本发明的扰流装置有利于改善飞机翼面流动及气动特性。

    一种可用于多操纵面飞机的阵风减缓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1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36945.3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用于多操纵面飞机的阵风减缓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多操纵面飞机控制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阵风减缓控制律、阵风减缓控制律启闭逻辑和减缓舵面(扰流板、襟翼)分配逻辑;此方法作为顶层结构叠加在飞机原有的控制系统中,采用直接升力控制方法可以在不改变飞机俯仰姿态情况下,大大减小阵风对飞机的过载,可以快速抵消阵风影响,本发明的系统具有开启后对飞机姿态改变小,关闭后不影响飞机正常飞行的优点,同时直接升力控制方法可以减小舵面偏转产生附加力矩,使飞行轨迹稳定。

    双射流固定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4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52610.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田贵川

    Inventor: 田贵川 熊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射流固定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及控制方法,双射流装置将动力装置产生的气流分为直匀流和环量流两组射流从机翼前方喷向机翼,直匀流和环量流流经机翼上凸翼面时与机翼及流体惯性、流体粘性的共同作用阻隔大气压而在机翼上凸翼面生成低压区,使本飞行器固定翼在静止时就可产生设定的气动升力来平衡重力,再通过调整后缘襟翼或飞机俯仰角来实现水平方向力平衡,依靠固定翼就可实现高效垂直起降、悬停、平飞、爬升、转向等机动。本飞行器功率载荷极大、效率高、航程远、安全性高,既能实现从低空到高空的全域飞行,又能实现从高速到低速甚至悬停的全速飞行。此外,双射流封闭循环流道多凸翼飞行器还能轻松飞向外太空并进行机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