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689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83898.0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翼面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柔性翼面底部支撑托架进行固支;S2、在柔性翼面的上、下表面分别布置石英灯和气囊;气囊表面耐热温度大于加热条件的最高温度;S3、在柔性翼面的上表面布置位移传感器,在外翼前缘粘贴高温应变片;S4、通过气囊充气对柔性翼面下表面进行静力加载;S5、通过石英灯对柔性翼面的上表面进行加热;S6、按照预定方案对柔性翼面进行逐级加温,最终达到试验条件;S7、记录测点数据,得到试验曲线;S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柔性翼面是否满足要求,完成力热联合试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柔性翼面表面外压加载和加热,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11936.5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封慧英 , 赵良 , 王毅 , 陈超 , 赵俊翔 , 魏珂 , 纪祖赑 , 梁宇 , 丁雪 , 宋宇光 , 李萌萌 , 梁瑞卿 , 赵翔宇 , 拓万琛 , 李铮 , 严婷婷 , 孙京阳 , 丛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组件的自动化流程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多总线协议配置平台和数据自动化综合处理平台;多总线协议配置平台统一各总线数据帧格式,确定标准数据结构,利用建模语言脚本依据参数处理要求对数据帧格式、总线消息、遥测参数、参数处理公式进行数学计算解析配置,实现对多总线协议参数的统一配置管理;数据自动化综合处理平台,将数据处理涉及的各个功能进行流程化建模,并将其封装为相应的组件;通过流水线方式串联用户选择的功能组件,实现遥测参数的高效解析。本发明基于组件的自动化流程数据处理平台为软件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软件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5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83691.3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7/18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复合材料柔性蒙皮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结构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0、建立柔性蒙皮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均布外压P1和均匀温度场T1联合作用下复合材料柔性蒙皮结构的最大拉应力σ1和最大压应力σ2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表达式;S200、根据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得到复合材料柔性蒙皮结构可靠度P的表达式,利用柔性蒙皮结构可靠度P的表达式,完成复合材料柔性蒙皮结构可靠性分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快速、准确求解复合材料结构应力响应概率密度函数,导致对柔性蒙皮结构可靠性评估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2037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989803.9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飞行器机翼后缘流场气流流向的射流控制机构,属于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前缘引气、壳体、导流片、流量控制片、Coanda后缘、射流方向控制片、射流调节系统和传动系统组件,还包括辅助射流控制系统和辅助射流控制阀;射流控制机构沿飞行器翼型弦线方向设置,前缘引气和壳体同轴设置;射流调节系统设置在前缘引气中靠近壳体的一侧,传动系统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流量控制片;射流方向控制片与导流片连接,远离前缘引气的一端设置有气体出口;辅助射流控制系统、辅助射流控制阀和Coanda后缘对称设置在射流方向控制片的内部空腔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虚拟舵面”控制的问题,将射流控制机构技术应用到了高速飞行器机翼内。
-
公开(公告)号:CN11475094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146185.1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赤丰华 , 曹粟 , 李波 , 张孝南 , 吉申莘 , 武猛 , 郭晓明 , 惠向阳 , 高世琦 , 滕锐 , 焦子涵 , 李铮 , 杨浩 , 薛铮 , 刘宇飞 , 梅杰 , 陈鑫 , 赵楠 , 王哲 , 卢志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发射筒的自充电尾坐式无人机,构成该无人机包括:头部螺旋桨、螺旋桨驱动电机、折叠机翼、机翼作动电机、机身、可充电电池、电磁感应发电装置;所述头部螺旋桨位于所述机身头端;所述折叠机翼位于所述机身侧壁两侧;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为所述头部螺旋桨提供驱动力;所述机翼作动电机为所述折叠机翼的展开或者折叠提供驱动力;所述可充电电池为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和所述机翼作动电机提供电能;所述电磁感应发电装置用于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365759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75984.8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等离子体参数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采集;步骤2,数据预处理;步骤3,数据导入与划分;步骤4,构建网络模型;步骤5,模型训练;步骤6,模型测试及评估;通过Adam梯度下降优化算法,自适应学习率调整策略及交叉验证等方法,充分利用全部频点信息,将BP神经网络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相结合,通过反射系数幅度和相位对电子密度进行预估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6599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64728.9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运 , 于喜红 , 顾天祺 , 陈超 , 赵俊翔 , 赵良 , 王保录 , 纪祖赑 , 宋宇光 , 封慧英 , 彭晓 , 尹思媛 , 谭佳琳 , 孙京阳 , 于雪洁 , 马祎蕾 , 施睿 , 李铮 , 薛晗庆
IPC: H04L12/40 , G06F9/54 , H04L67/55 , H04L69/16 , H04L69/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层软总线的软件模块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软件模块交互方法包括:发布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发布者创建接口,创建目标主题对应的发布者,发布者属于软总线;订阅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订阅者创建接口,创建目标主题对应的订阅者,订阅者属于软总线;发布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数据发布接口,发送目标主题的目标消息,数据发布接口属于发布者;软总线根据目标主题向订阅软件模块传输目标消息;订阅软件模块通过软总线的数据订阅接口,获取目标消息,数据订阅接口属于订阅者。针对航天型号地面类软件的上述特点,满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新形势发展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2037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989803.9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飞行器机翼后缘流场气流流向的射流控制机构,属于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前缘引气、壳体、导流片、流量控制片、科恩达后缘、射流方向控制片、射流调节系统和传动系统组件,还包括辅助射流控制系统和辅助射流控制阀;射流控制机构沿飞行器翼型弦线方向设置,前缘引气和壳体同轴设置;射流调节系统设置在前缘引气中靠近壳体的一侧,传动系统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流量控制片;射流方向控制片与导流片连接,远离前缘引气的一端设置有气体出口;辅助射流控制系统、辅助射流控制阀和科恩达后缘对称设置在射流方向控制片的内部空腔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虚拟舵面”控制的问题,将射流控制机构技术应用到了高速飞行器机翼内。
-
公开(公告)号:CN113657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875984.8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等离子体参数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采集;步骤2,数据预处理;步骤3,数据导入与划分;步骤4,构建网络模型;步骤5,模型训练;步骤6,模型测试及评估;通过Adam梯度下降优化算法,自适应学习率调整策略及交叉验证等方法,充分利用全部频点信息,将BP神经网络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相结合,通过反射系数幅度和相位对电子密度进行预估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811666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1379222.9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自适应激励控制系统,包括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外壁面压力传感器、腔内压力传感器、电脑、高压电源、高压气源和气流阀门。技术特征在于:根据外流场情况,自适应调节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激励效能。本发明应用范围广、响应速度快、可以更好地挖掘出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激励效能,实现对外流场最优的主动流动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