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4886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49747.X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 吉林大学
IPC: G02F1/1514 , G02F1/1516 , G02F1/155 , G02F1/1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性质可调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制备电致变色手性分子,将含有醛基与酚羟基的荧烷染料与手性胺分子混合反应得到电致变色手性分子,电致变色手性分子内包括分子内氢键结构,醛基与酚羟基位于荧烷染料上同一苯环的相邻位;配置功能性溶液,功能性溶液内含有电致变色手性分子,通过功能性溶液制备电致变色器件。本发明通过含有醛基与酚羟基的荧烷染料合成出电致变色手性分子,然后配制功能溶液,再构筑电致变色器件,制备出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多手性状态可调性质的电致变色器件,在可见光波段可实现三种手性状态的调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智能调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3258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1505346.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
IPC: G06V10/25 , G06V10/44 , G06V10/52 , G06V10/774 , G06V10/762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143 , G06V20/40 , G06N3/0464 , G06N3/0985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及可见光下的多尺度目标检测方法,采集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样本,进行标定及数据增强处理,形成训练样本,构建并采用训练样本训练目标检测网络模型,然后将待检测的红外图像或可见光图像,利用训练好的目标检测网络模型进行检测,输出检测结果。本发明利用红外及可见光图像不同的特性,并通过设计一种多尺度的目标检测网络结构及数据增广及训练策略,可以大大提升目标检测技术对复杂场景及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和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5095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1088214.X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IPC: C07D333/56 , C09K9/0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芳基乙烯类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该变色材料的结构式如式1所示,该材料是以对溴苯甲酰氯和二噻吩苯并噻吩作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了具有光反应活性的变色分子。本发明的分子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开环分子o‑MTB能够发生分子内6π电子光环化,形成闭环的光异构体分子c‑MTB,表现出明显的吸收变化和荧光淬灭,溶液颜色也从初始的无色状态变为蓝色,具有显著的光致变色特性,通过580nm可见光照射,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可以得到可逆的复原,表明该材料具备良好的可逆性和光稳定性,在光学防伪和光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0892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69164.9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多源圆阵反向交叉眼干扰构型设计及评估方法,属于雷达干扰领域。本发明针对一般构型的分布式多源反向交叉眼干扰G‑DMRCJ因较大干扰环路差而干扰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布式多源圆阵反向交叉眼干扰(C‑DMRCJ,CircularlyDistributedMultiple‑Element RetrodirectiveCross‑EyeJamming)构型,分别建立了隔离平台反射回波与考虑平台回波场景下C‑DMRCJ对单脉冲雷达干扰性能评估模型,获取隔离平台反射回波与考虑平台回波场景下C‑DMRCJ的单脉冲比、总交叉眼增益和单脉冲指示角;构建C‑DMRCJ的由构型引起的干扰环路差计算模型,获取由分布式定位误差导致的干扰环路差。数值仿真表明:所发明的C‑DMRCJ与G‑DMRCJ的干扰性能相当,但C‑DMRCJ可有效控制干扰环路差,相较于G‑DMRCJ可获得更稳定的干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26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90004.3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宽波段吸收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聚合物中包括如下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为6个碳以上的直链烷基,R2为20个碳以上的支链烷基,m和n均表示聚合度,m和n的取值各自独立地为8‑100之间的自然数,本发明的电致变色聚合物通过stille偶联制备得到。
-
公开(公告)号:CN11589545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65545.0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IPC: C09D201/04 , C09D5/30 , C09D7/61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候性的光学红外兼容伪装涂料,包括按质量比计量计(5‑8):1的组分A和组分B,组分A包括质量份比计的如下成分:20‑40份成膜物质:10‑28份高耐候填料:10‑23份光学伪装颜料:5‑18份红外伪装颜料:5‑20份稀释剂:0.5‑5助剂份;成膜物质包括有机氟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羟基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高耐候填料包括磷酸锌、锌粉、云母氧化铁及玻璃鳞片中的至少一种;红外伪装颜料包括纳米ITO粉、纳米ATO粉、铝粉和镍粉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产品只需一层即可解决传统涂料得喷涂多层来解决耐候性及光学红外伪装兼容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65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80370.0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IPC: H04L1/00 , H04B17/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只短波通信信号信噪比估计方法、通信系统及终端,涉及短波通信技术领域,包括:船只A和B通过电离层信道建立短波通信链路;船只B对接收到的模拟数据采样得到原始采样数据,解调得到基带数据序列;将基带数据的偶数和奇数序列拼接成2×N/2的矩阵R;将矩阵R与其转置矩阵相乘,得到矩阵A;求矩阵A的最大、最小特征值,计算最大特征值与最小特征值之比;基于比值计算通信链路的信噪比;将信噪比带入误码率公式计算误码率;如果误码率不适应当前的编码调制方式,当误码率超过编码调制最大纠错能力,降低调制级数,否则,提高调制级数,并将调制方式回传船只A。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保证远距离船只通讯时信号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67012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967560.4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 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F41H3/00
Abstract: 适应于多种自然背景的伪装装置,包括伪装迷彩图案基层和伪装迷彩图案覆盖层;伪装迷彩图案基层用于设置在待伪装的目标表面;迷彩图案覆盖层包括多个基本迷彩斑点单元,各基本迷彩斑点单元具有伪装颜色块切换机构以及一个以上具有不同颜色的伪装颜色块,通过伪装颜色块切换机构调整各基本迷彩斑点单元当前所显示的伪装颜色块;迷彩图案覆盖层覆盖并固定在伪装迷彩图案基层上,通过各基本迷彩斑点单元上的伪装颜色块切换机构切换其当前所显示的伪装颜色块,使得所有基本迷彩斑点单元当前所显示的伪装颜色块形成的当前伪装迷彩图案与当前待伪装的自然背景相匹配。通过本发明可以便捷地变换目标表面的伪装迷彩图案,适应更多的自然背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80541.X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DVB‑S2链路信号信噪比估计方法及编码选择方法,涉及卫星广播信号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星上通信信号收发机与地面终端建立通信链路;地面终端接收机对接收到的模拟数据采样得到原始采样数据,地面终端接收机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解调得到基带数据序列;将基带数据的偶数和奇数序列拼接成2×N/2的矩阵R;将矩阵R与其转置矩阵相乘,得到矩阵A;求矩阵A的最大、最小特征值,计算最大特征值与最小特征值之比;基于比值计算通信链路的信噪比;将信噪比带入误码率公式计算误码率;根据所述误码率选择编码调制方式并传送给卫星收发机。通过本发明,使得信噪比估计快速收敛,降低卫星通信手持终端硬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61172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32409.X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5分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力致荧光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力致荧光变色材料技术领域。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的分子结构为以四苯乙烯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鱼骨形TPE‑AQ力刺激荧光变色分子,其粉末及晶体在低应力的刺激下表现出的明显的绿色‑黄色双荧光切换。力刺激前后分子构型的变化所引起的TPE和AQ部分的扭转角的变化导致了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的实质性转变;另一方面,扭曲的TPE基元导致分子间仅存在弱相互作用,赋予了材料更强的可逆性,降低了荧光切换所需的压力,以该化合物作为力致荧光变色材料可以应用在可逆荧光变色切换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