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6300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087887.3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接触式插喷同步封闭除草喷雾装置,包括插秧机本体、存秧板和插秧结构,所述插秧机本体左侧安装有存秧板,且存秧板底端安装有插秧结构,所述存秧板底端前侧安装有传动箱,所述存秧板底端轴连接有传动轴,并且传动轴中部连接有传动叶轮。该无接触式插喷同步封闭除草喷雾装置,通过叶轮的设置在进行插秧操作同时带动传动轴的转动,并通过可调传动机构控制传动轴与传动杆的传动比例,进而调节定量输送机构的药剂输送流量的大小,定量输送机构能够稳定地向喷药机构输送药剂,也能够根据插秧机的行驶速度进行自动调节输药量,提高的药剂喷洒的均匀性,并能够降低药剂的浪费并能够根据插秧结构的工作自动开启和关闭药剂的喷洒。
-
公开(公告)号:CN11802830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1310.3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低镉积累突变体lca1的突变基因OsLCA1及其应用。一种水稻低镉积累突变体lca1的突变基因OsLCA1,野生OsLCA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发生突变,即ATG上游第39个核苷酸由A突变为C,启动子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突变体lca1的水稻植株和籽粒中镉含量分别相应低于野生型水稻的植株和籽粒中镉含量,如图1所示。所示启动子及其调控的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的突变基因OsLCA1的应用,使水稻包含所述的突变基因OsLCA1。本发明获得的突变体材料lca1的籽粒中镉含量降低至30%左右。
-
公开(公告)号:CN1180207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47870.5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矿源黄腐酸钾及吡唑醚菌酯的三元复配组合物,其中,水杨酸的使用浓度为50‑200μM,矿源黄腐酸钾的使用浓度为100‑400mg/L,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浓度为7.5‑30mM。优选地,所述水杨酸的使用浓度为100μM,矿源黄腐酸钾的使用浓度为200mg/L、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浓度为15mM。本发明通过采用水杨酸、矿源黄腐酸钾和吡唑醚菌酯作为有效成分三元复配,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改善水稻耐热、耐低温寡照或耐冷的抗逆性能力,可单独作为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或改善抗逆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作为协同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改善抗逆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公开(公告)号:CN1177518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39200.1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高邮周邶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穗型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取偏密穗型或密穗型水稻种质资源为亲本与长穗型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进行杂交,获得杂交F1种子,种植F1并自交得到F2种子,从分离的F2群体中选择株叶形态优良、大穗多粒型单株收获种子,连续多代自交,每个世代考察穗粒型结构并对株叶形态进行选择,获得株叶形态优良的大穗多粒型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偏密穗型或密穗型水稻材料与长穗型广亲和籼粳中间型恢复系杂交,连续多代自交获得大穗型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其步骤简洁操作方便,培育方法不冗杂,得到的恢复系穗大粒多,可用于提高水稻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01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46207.9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株菠萝泛菌FY611及其应用和生防菌剂。本发明提供的菠萝泛菌FY611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菌种资源,可被用于创制成生物农药制剂,在绿色防治新近爆发流行的水稻白叶枯病方面具有巨大应用价值。所述菠萝泛菌FY611于2023年11月06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885。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25753.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 , 中国水稻研究所
IPC: C12N15/84 , C12N15/64 , C12N15/29 , C12N15/113 , A01H5/10 , A01H5/00 , A01H6/46 ,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植物育种领域,涉及利用孤雌生殖基因诱导单倍体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单倍体诱导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水稻单倍体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拟南芥卵细胞特异表达基因AtEC1.2的启动子诱导山柳菊(Pilosellapiloselloides)孤雌生殖基因PpPAR在水稻卵细胞中异位表达,诱导水稻进行孤雌生殖,得到水稻单倍体。本发明方法通过将自然界存在的山柳菊孤雌生殖基因PpPAR导入水稻中,通过让其在卵细胞异位表达,成功让水稻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在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而能够诱导单倍体产生,为水稻单倍体育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512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56096.X
申请日:2023-12-20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G16B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水稻有效穗数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该分子标记来自LOC_Os01g07950基因的第七个外显子,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3845189bp位置,碱基为G或T,所述SNP分子标记与水稻有效穗数显著相关,位点基因型为G/G的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基因型为T/T的水稻品种。同时依据此SNP位点设计了PCR引物SEQ ID NO.1和SEQ ID NO.2,利用该对引物对待测水稻进行PCR扩增,所得PCR产物进行测序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此标记位置碱基类型为G,则判定该水稻品种有效穗数多;若检测结果为T,则判定为有效穗数少。本发明的SNP分子标记可以作为水稻育种过程中有效穗数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加快水稻有效穗数性状相关育种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38802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43194.8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水稻遗传群体的小样米饭的质构特性表型鉴定方法,通过将离心管作为米饭蒸煮器皿,基于质构仪测定米饭的各质构参数,将每次平行样品量减少至0.5±0.03g,获得新鲜米饭和回生米饭的质构参数仅需2.5g,为水稻遗传群体尤其是种子量少的遗传群体的质构表型鉴定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选用定性中速滤纸盖住管口,便于蒸煮过程中离心管内外水分的交互以及防止回生过程中米饭表层水分的快速散失,取样过程采用整粒无差别取样法,有效规避蒸煮后从大量样品中取样时由于米饭内外层本身不均匀引起的因取样位置不同而导致的结果差异。本发明建立了基于质构仪的小样品量稻米质构特性客观评价方法,为稻米质构特性的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327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82384.3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伯克霍尔德氏菌内源性启动子,所述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A)或(B)所示:(A)SEQ ID NO.14;(B)在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JP2‑270中,含有SEQ ID NO.1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且小于等于1000bp的连续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含有上述启动子的表达载体、重组菌及在提高基因表达量中的应用或在生产硝吡咯菌素中的应用等。本发明通过高通量RNA‑Seq技术从伯克霍尔德氏菌中筛选到了可以高效表达和转录的内源性启动子,并对启动子进行截短,最终进一步优选出一个伯克霍尔德氏菌中内源性强启动子,可以超高效地诱导内源基因或外源基因的表达;将其应用于伯克霍尔德氏菌生产硝吡咯菌素,可显著提高硝吡咯菌素的产量,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7416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78766.7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域变换增强的表型预测方法,包括:获取不同作物植株的基因数据和表型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基因数据进行数值映射;对数值映射后的基因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判断每个窗口是否为蛋白质编码区,并根据判断结果对蛋白质编码区进行特征增强;将特征增强后的基因序列进行处理,采用低频特征、高频去噪后的特征、小波逆变换后的低频特征以及作为标签的预处理后的表型数据对三流网络进行优化训练;将待检测基因序列的特征输入到训练好的三流网络中,输出表型预测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频域变换增强的表型预测装置。本发明利用基因编码区的先验提高表型预测效果,实现时频上的基因到表型的非线性关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