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2828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331800.3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F16L55/32 , F16L101/10 , F16L101/12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蜗轮蜗杆传动的管道机器人,包括机架及与其连接的三个驱动支腿,机架为机器人系统的躯干,用于安装摄像机、探测传感器、检测仪、控制板卡、电池模块、清污装置等结构单元;驱动支腿在机器人系统中共设置了六支,采取蜗轮蜗杆机构、连杆机构、带传动机构和拉伸弹簧相结合的驱动形式,具有管道变径自适应的运动能力,提升了管道机器人的驱动灵活性和运动稳定性。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组成简单,经济成本低,支腿高度可调,驱动灵活性好以及运动稳定性高等,可应用于一般管道作业的焊接、检测、监控、维护、清洁、疏通等工作场合,本发明机器人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给排水、矿业开采、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399505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309587.X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5B19/04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似材料模型强度监控方法,该相似材料模型强度监控方法所需测试模块包括单片机AT89C52、蜂鸣器BUZ1、温度传感器DS18B20、液晶显示器AMPIRE128X64及湿度传感器SHT11;将湿度-强度曲线植入单片机AT89C52中,将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湿度传感器SHT11埋到模型的内部,所有的连接线连入单片机AT89C52中,并通过液晶显示器AMPIRE128X64进行数据显示,进而监测不同区域的不同强度。该监控方法通过对模型强度的监控确保模型强度符合设计的相似比,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模型倒塌或实验失败,并且能够实现对模型的晾晒天数进行准确的控制,减少主观影响,保证材料模型的精确性,从而为得到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39950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09587.X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5B19/04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似材料模型强度监控方法,该相似材料模型强度监控方法所需测试模块包括单片机AT89C52、蜂鸣器BUZ1、温度传感器DS18B20、液晶显示器AMPIRE128X64及湿度传感器SHT11;将湿度-强度曲线植入单片机AT89C52中,将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湿度传感器SHT11埋到模型的内部,所有的连接线连入单片机AT89C52中,并通过液晶显示器AMPIRE128X64进行数据显示,进而监测不同区域的不同强度。该监控方法通过对模型强度的监控确保模型强度符合设计的相似比,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模型倒塌或实验失败,并且能够实现对模型的晾晒天数进行准确的控制,减少主观影响,保证材料模型的精确性,从而为得到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4220.3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采空区封存超临界CO2的人工盖层构筑设计及施工方,属于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领域。在煤矿采空区上覆岩层中构筑人工盖层,实现煤矿采空区封存超临界CO2。确定盖层的埋深、盖层的长度、盖层的宽度和盖层的厚度:根据地表移动盆地范围数据,首先通过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求取盖层埋深;然后构建关于人工盖层长度以及宽度的函数模型;最后地质参数求取盖层厚度。其计算逻辑严密,计算结果简单准确,符合实际情况,对面向采空区超临界CO2封存的人工盖层构筑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2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3220.4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气化炉隔离煤柱尺寸设计及安全评价方法,属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领域。通过考虑地下气化炉隔离煤柱所处的高温‑地应力耦合特殊环境,兼顾煤柱对隔温性、承压性、防渗性、抗爆性四个方面的需求,依次确定保障煤柱各项性能所需的最小宽度尺寸,其中最大值即为地下气化炉隔离煤柱的留设宽度尺寸,或者将最大值作为衡量煤柱安全与否的临界值,当实际留设的护巷煤柱宽度尺寸大于等于该临界值时,即认为煤柱安全,否则为不安全。本方法步骤简单,考虑问题全面,且计算高效快捷,能为地下气化炉隔离煤柱的尺寸设计及安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07000.8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因子验证测地型接收机监测北极电离层闪烁准确性方法,属于空间天气监测、卫星导航应用领域。计算顾及卫星高度角抑制的ROTI和AATR因子;估计ROTI和AATR因子判断闪烁发生的经验阈值;利用σφ、ROTI和AATR因子从电离层闪烁对空间天气扰动的响应规律监测准确性方面,分析验证选定GNSS接收机监测北半球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的准确性、日闪烁发生率监测的准确性、闪烁事件持续时间监测的准确性、日闪烁发生特征监测的准确性。本方法步骤简单,有助于从多方面验证测地型接收机监测区域电离层闪烁的准确性,大幅度降低传统电离层闪烁监测接收机监测闪烁的成本,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4229.7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8/211 , G06F18/1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V20/10 , G06V10/82 , G06N3/006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WC‑LSTM模型的煤矿地表形变预测方法,本发明属于遥感算法开发领域,包括:获取煤矿地表的时序形变数据;构建ARIMA模型,将所述时序形变数据输入至ARIMA模型,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线性时序形变预测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非线性时序形变数据;构建CNN‑LSTM模型,将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至CNN‑LSTM模型,得到非线性预测结果,其中所述CNN‑LSTM模型为优化后的LSTM模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非线性预测结果,得到煤矿地表的形变预测结果。本发明操作简单,避免参数设置的主观性,能有效提高矿区地表形变预测的准确性并实现短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60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68777.4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剪切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锚索杆体‑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切试验装置及方法,锚索试样,具有展开的待试验锚索表面,锚索表面通过锚固剂层与岩体固定;剪切机构,包括设置在试件两侧的两剪切施力件,一剪切施力件的活动端循环与岩体外壁接触。另一剪切施力件的活动端对锚索试样固定;以及,循环法向施力件,设置在试件上方,且循环法向施力件的施力端与锚索试样顶面接触。本发明能够实现在试验工程中,可直观的观察锚索杆体、锚固剂、岩体以及锚索杆体‑锚固剂界面、锚固剂界面‑岩体界面的脱粘、起滑、剪切破坏、失效,同时可实现循环法向的循环剪切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7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782130.4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东华理工大学 ,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T位置尺度分布的开采沉陷预测方法,属于煤矿开采沉陷学研究领域。适用于预测近水平煤层开采且地表下沉呈现连续特征的开采沉陷规律,特别是预测具有长尾分布特征的矿区开采沉陷分布规律,该方法以基于T位置尺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作为单元下沉盆地的表达式,根据影响函数法的叠加原理分别建立了沿走向主断面、沿倾向主断面以及地表任意一点的地表下沉预测方程。其步骤简单,使用方便,拟合具有长尾分布特征的矿区下沉曲线的精度高于传统的概率积分法,为矿区采动损害的科学评估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433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70564.3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松散层下煤矿开采地表沉陷精准预测方法,适用于地表变形预测技术领域。获得本矿区的概率积分预测参数,根据具体的地表沉陷实测资料和相应的工作面信息拟合获得调节参数B(1,2);然后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获取待预测工作面的信息,计算得到拐点外侧修正的主要影响半径r';最后以拐点为分段点,拐点内侧采用本矿区现有的主要影响半径r,拐点外侧采用修正值r'代替为修正r,采用概率积分模型进行厚松散层下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沉陷值预测。其计算步骤简单,参数获取便捷,能有效提高厚松散层下开采沉陷盆地边缘区的预测精准度,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