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单元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6169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53851.8

    申请日:2018-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单元,即使层叠体的元件相对位移,也确保接触件与层叠体元件的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促进连接器的小型化。构成连接器单元(1)的连接器模块(10)具备:容纳保持部(11),其保持接触件(2);和联接部(12),其在第三方向(D3)上比容纳保持部(11)更位于一端侧或两端侧,与沿第一方向(D1)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联接。联接部(12)具有:突起(121),其向第一方向(D1)的一端侧突出;凹部(122),其接收与第一方向(D1)的另一端侧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的突起(121);以及脱离限制部(121B),其限制突起(121)从凹部(122)脱离的状况。通过联接部(12)而联接的多个连接器模块(10)能够个别地沿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的任一个都位移。

    电动车辆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7463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580003564.3

    申请日:2015-07-30

    Abstract: 抑制制造成本并将在燃料电池组产生的电力迅速放电。燃料电池系统(1)具有: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并将产生的电力向车辆驱动用电动马达供给的燃料电池组(10);放电电路(80);放电控制电路(90)。放电电路(80)能通过由多个开关元件切换多个电阻元件间的连接关系而形成从燃料电池组(10)将电力放电的多个放电路径。放电控制电路(90)在被指示将来自燃料电池组(10)的电力放电时,在放电电路(80)形成第1放电路径,开始基于第1放电路径的放电,在与燃料电池组(10)的输出电压对应的检测电压低于规定的阈值电压时,在放电电路(80)形成电阻值比第1放电路径的电阻值小的第2放电路径,将基于第1放电路径的放电切换为基于第2放电路径的放电。

    载持微粒子的碳粒子、其制造方法以及燃料电池用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1272854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680035077.6

    申请日:2006-09-25

    Abstract: 提供了载持微粒子的碳粒子及使用其的燃料电池用电极,可以用来代替目前在燃料电池的电极用催化剂等中使用的载持铂的碳粒子或金属铂粒子,与以往的载持铂的碳粒子等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少铂的用量。在平均粒径20~70nm的碳粒子上载持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子,该金属氧化物微粒子的平均微晶尺寸在1~20nm范围并含有铂等贵金属元素(由通式MOx表示,式中的金属元素M的一部分被贵金属元素置换)。作为制造这样的载持微粒子的碳粒子的方法,首先制备含有构成金属氧化物微粒子的金属的配位离子的溶液,接着,将碳粒子分散于所得到的溶液中,使上述金属的配位离子吸附在碳粒子上,然后进行水热处理。

    燃料电池系统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9614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0778915.8

    申请日:2019-08-22

    Inventor: 今西雅弘

    Abstract: 公开了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单元,包括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一燃料电池和第二燃料电池;供应系统,向燃料电池单元供应反应气体;所需输出电力获得单元,被配置成获得到燃料电池单元的所需输出电力;供应系统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供应系统,使得燃料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力是所需输出电力;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性能获得单元,被配置成获得第一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力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