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168182.3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且包含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颗粒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包含具有1层~5层的石墨烯片的碳纳米管0.01质量%~0.4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89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580064461.8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包括卷绕电极组件(11),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中正极(13)和负极(17)以隔板(15)介于其间的状态卷绕在一起,所述正极在其宽度方向一端处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未设置正极混合物层的正极露出部(35)。所述正极露出部(35)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一端处相对于所述隔板和所述负极沿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向外突出。所述负极露出部在轴向另一端处相对于所述隔板和所述正极沿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轴向向外突出。所述正极露出部(35)至少在所述正极的最外周部中具有缺口部(37)。
-
公开(公告)号:CN110190333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123753.4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25
Abstract: 电解液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至少包含溶剂和锂盐。溶剂至少包含甲氧基丙酮。
-
公开(公告)号:CN104766992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10006816.X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0217 , H01M2/14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00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10),其中,卷绕电极体(40)具备正极集电箔(51)和负极集电箔(61)。其中,正极集电箔(51)的缘部(52)在卷绕轴(WL)的一方以螺旋状露出。另外,负极集电箔(61)的缘部(62)在该卷绕轴(WL)的另一方以螺旋状露出。此外,以螺旋状露出的正极集电箔(51)的缘部(52)在与卷绕轴(WL)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间隙(S)之中的、除了包含卷绕轴(WL)的中心部(WC)的至少1个间隙被分开而集中。同样地,以螺旋状露出的负极集电箔(61的缘部(62)在与卷绕轴(WL)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间隙(S)之中的、除了包含卷绕轴(WL)的中心部(WC)的至少1个间隙被分开而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521032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380040266.2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 H01M2/02 , H01M2/0202 , H01M2/0237 , H01M10/049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10/4235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Y10T29/491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造配备有卷绕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卷绕电极体是通过层叠和卷绕正电极、负电极和隔板而形成的。此方法包括制备包括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未涂布部和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未涂布部的卷绕电极体,并且在至少包括正电极的最外周的区域中,在正电极集电体的至少其卷绕外周侧的表面上未形成正电极活性材料层;通过将卷绕电极体容纳在电池外壳中来构造二次电池;以及对该二次电池执行老化处理,在该老化处理中,二次电池被保持在等于或高于60℃的温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5098180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510250116.5
申请日:2015-05-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4/525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2/1252 , H01M2/345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10/423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H01M2200/20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压力型电流切断机构(30)、非水电解液和正极合剂层(10b),所述压力型电流切断机构(30)配置于导电路径上,并在内压超过工作压时切断导电路径。非水电解液含有在过充电区域产生气体的气体产生剂,正极合剂层(10b)含有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磷酸铁锂,所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锂镍复合氧化物。在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总质量之中,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占的比例为5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238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180074537.7
申请日:2011-11-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10/0569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6 , H01M2/0217 , H01M2/0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8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简便地可量产具有稳定的电池性能的密闭型锂二次电池的方法。本发明的密闭型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备电极体、电解液、规定形状的可密闭的金属制或非金属制的硬壳体的密闭型锂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具备正极和负极的上述电极体和上述电解液收纳于上述硬壳体内的工序;在使上述硬壳体内形成负压的状态下,对上述硬壳体进行密封的密封工序;在上述密封工序后,调整到上述电极体产生气体的电压的初次充电工序;以及在上述初次充电工序后,充电至预定的电压的主充电工序;其中,从上述密封工序后直至上述主充电工序期间,以使上述硬壳体内不向大气开放的方式保持上述硬壳体的密封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66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4611.0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34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87 , H01M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345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4/623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423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包括卷绕电极体(80)。非水电解质和盒形外壳(50)。卷绕电极体包括正极(10)、负极(20)和隔膜(40)。盒形外壳容纳卷绕电极体和非水电解质。卷绕电极体包括在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方向起始端部(81)中提供的起始端侧负极剩余部(22)。卷绕方向起始端部存在于卷绕中心侧。起始端侧负极剩余部沿卷绕方向朝卷绕中心侧伸出超出正极。过剩非水电解质存在于卷绕电极体与盒形外壳之间的间隙中。当以预定姿势安置锂离子二次电池时,起始端侧负极剩余部位于存在过剩非水电解质的区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766992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006816.X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0217 , H01M2/14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004 , Y10T29/49108 , H01M2/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10),其中,卷绕电极体(40)具备正极集电箔(51)和负极集电箔(61)。其中,正极集电箔(51)的缘部(52)在卷绕轴(WL)的一方以螺旋状露出。另外,负极集电箔(61)的缘部(62)在该卷绕轴(WL)的另一方以螺旋状露出。此外,以螺旋状露出的正极集电箔(51)的缘部(52)在与卷绕轴(WL)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间隙(S)之中的、除了包含卷绕轴(WL)的中心部(WC)的至少1个间隙被分开而集中。同样地,以螺旋状露出的负极集电箔(61的缘部(62)在与卷绕轴(WL)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间隙(S)之中的、除了包含卷绕轴(WL)的中心部(WC)的至少1个间隙被分开而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01190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180075781.5
申请日:2011-12-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3 , B60L11/18 , B60L11/1862 , B60L11/1879 , H01M4/13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Y02T10/7044 , Y02T10/705
Abstract: 由本发明提供的锂二次电池(10)是具有在正极集电体(32)上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34)的正极(30)和在负极集电体(52)上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层(54)的负极(50)的二次电池。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34)含有能够可逆地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而且,负极活性物质层(54)以每个粒子的平均弯曲数f为0<f≤3、平均长宽比为1.8以上的方式含有由弯曲的层状石墨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另外,对于负极活性物质,从与负极集电体(52)的表面垂直的截面观察,使负极活性物质的长径与负极集电体(52)的表面所成的角为θn、使0°≤θn≤30°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数目为n1、使60°≤θn≤90°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数目为n2时,以由n2/n1定义的垂直度成为1以上的方式进行取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