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3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728635.9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nventor: 张杰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节约型600‑700MPa高强钢筋,涉及冶金领域。节约型600‑700MPa高强钢筋,以总质量为100%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C0.23‑0.30%、Si0.5‑0.8%、Mn1.2‑1.6%、P0‑0.01%、S0‑0.008%、V0.14‑0.16%、N0.020‑0.02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述节约型600‑700MPa高强钢筋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依次进行转炉或电炉冶炼、LF精炼、浇铸得到铸坯;然后将铸坯进行热处理、轧制、冷却得到节约型600‑700MPa高强钢筋。本申请提供的节约型600‑700MPa高强钢筋,强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17730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0402163.2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17/10 , G06T7/80 , G06T7/73 , G06T7/66 , G06T7/136 , G06T7/11 , G06T7/00 , G06T5/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隙岩石颗粒流模型构建及新生裂纹产状分析方法,涉及节理岩体研究技术领域,能够重构岩体细观模型,实现模型裂隙形态可控、设定简单、成本低廉,且对新生裂纹特征提取精度较高、准确可靠;该方法包括:S1、获取岩体表面数字图像;S2、图像预处理;S3、识别出岩体主要矿物组分并统计比例;S4、根据S3的结果,建立颗粒流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S5、在S4的颗粒流模型中设置裂隙模型;删除裂隙模型位置相应的球体颗粒,建立定向裂隙岩石模型;S6、进行新生裂纹位置和类型的追踪;S7、根据S6的追踪结果进行新生裂纹产状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裂隙岩石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的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35547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542591.5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吹氢气实现转炉高废钢比冶炼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领域。顶底复吹转炉冶炼过程采用顶吹氧气和底吹氢气复合吹炼,吹入的氢气搅拌熔池,改善熔池的传热、传质效果,并与熔池内部及表面的氧发生反应,释放热量以熔化废钢和补充钢液热量,降低氧含量以调控钢液和炉渣过氧化。本发明提出转炉底吹氢气取代底吹氮气或氩气的新思路,吹入的氢气在搅拌熔池的同时,通过氢氧化学反应放热为熔池提供热量,实现显著提高转炉废钢比,降低生产成本和碳排放量,同时不影响冶炼钢水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6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17344.4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轧汽车钢技术领域,发明了一种2000MPa级超高强韧轮辐用热轧热成形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化学成分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41%~0.45%,Si:0.40%~0.48%,Mn:1.06%~1.26%,Cr:2.55%~3.05%,P≤0.01%,S≤0.005%,RE:0.05%~0.15%,Nb:0.04%~0.05%或V:0.10%~0.15%或Nb+V:0.04%~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分为两步成形,首先将热轧钢板进行预先冷冲压成形,然后在热冲压模具内进行最终热成形,从而保证车轮零件尺寸具有高精度。本发明车轮用热成形钢厚度为6.0mm~15mm,其微观组织为马氏体(体积分数为90%~98%)+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10%),其抗拉强度>2000MPa,屈服强度>1200MPa,总延伸率>7.0%。
-
公开(公告)号:CN11395735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87719.7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抗拉强度大于2200MPa高强度热成形钢基板及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成分为C:0.40%~0.44%,Si:0.35%~0.44%,Mn:1.4%~1.5%,Cr:1.9%~2.4%,P≤0.01%,S≤0.005%,稀土元素Y:0.015%~0.055%,Nb:0.045%~0.06%,V:0.15%~0.2%,其中V/Nb=2.5~4.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将冷轧钢板加热到700~730℃,保温2~4h后空冷至室温,所得热成形钢基板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球状碳化物(平均直径为0.1~0.4μm)+少量沿晶块状马氏体(体积分数为4%~10%),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低、延伸率高,综合力学性能优良,拉伸曲线呈现连续屈服特征,提升了热冲压成形前的预先冷冲压成形性能。热成形基板(退火板)经热成形工艺淬火处理后,抗拉强度>2200MPa,延伸率≥7.5%,满足了汽车轻量化的技术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5547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42591.5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吹氢气实现转炉高废钢比冶炼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领域。顶底复吹转炉冶炼过程采用顶吹氧气和底吹氢气复合吹炼,吹入的氢气搅拌熔池,改善熔池的传热、传质效果,并与熔池内部及表面的氧发生反应,释放热量以熔化废钢和补充钢液热量,降低氧含量以调控钢液和炉渣过氧化。本发明提出转炉底吹氢气取代底吹氮气或氩气的新思路,吹入的氢气在搅拌熔池的同时,通过氢氧化学反应放热为熔池提供热量,实现显著提高转炉废钢比,降低生产成本和碳排放量,同时不影响冶炼钢水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57165.9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岩石遇水快速冷却试验装置,属于地热资源开发及核废料处置等高温环境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储水器、变频水泵、通水槽、三通阀、通水管及耐高温热电偶,利用自制循环水装置对加热后的岩石进行遇水快速冷却并实时测量高温岩石表面温度,本发明采用内外循环结合的方式,不仅使水流与高温岩石进行循环换热,同时试验装置中的内循环也对通水槽起到了降温作用,使通水槽迅速降为室温,保证了试验的精确度。本发明利用可循环水和可直接控制水流速的方法,对高温岩石进行遇水冷却,成本较低,制作简易,节省时间,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和准确度,为地热开采模拟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支持,具备良好的行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2257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81070.5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4 , B22D1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生产中的连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断面连铸圆坯凝固末端进行强冷的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冷却水供给装置、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和控制装置;冷却水供给装置和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均与冷却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冷却装置、冷却水供给装置和压缩空气供给装置控制连接。冷却装置沿拉速方向依次设置于连铸坯矫直后和切割前,连铸圆坯从冷却环中心通过,使用喷水冷却或气雾冷却对圆坯凝固末端区域进行冷却,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冷却区域及冷却强度。该方法可建立大断面圆坯连铸凝固末端有效冷却的系统,可以使铸坯表层及中间层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抑制铸坯中心凝固产生的拉应力,控制和消除铸坯中心裂纹,提高铸坯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74816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979501.1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E04G21/04
Abstract: 由于混凝土泵车施工高度和臂架轻量化的要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输料管结构的高强度铝合金臂架及其铰接方式。所述基于嵌入式输料管结构的高强度铝合金臂架包括头部、臂身、输入弯管、过渡直管、输出弯管,头部与臂身通过挤压成形,过渡直管内置在臂身中形成输送管道,输入弯管、输出弯管分别与过渡直管的一端相连接。基于嵌入式输料管结构的高强度铝合金臂架之间通过不锈钢挡环、钢背铝基合金轴套、高强度铝合金销轴进行铰接,其中,不锈钢挡环分别焊接在耳板的两侧,钢背铝基合金轴套焊接在铰接孔处,最后通过高强度铝合金销轴进行铰接。本发明为混凝土泵车臂架轻量化提供了设计方案,大大减小了臂架系统的重量,增加了各节臂架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7656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03963.6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D1/18 , C21D1/68 , C21D1/78 , C21D6/00 , C21D9/1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形变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的低温二次硬化回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刀坯固溶处理后进行梯度奥氏体形变处理,将刀坯锻造至成品刀形状,显著细化刃部晶粒的同时,在刀刃处引入大量位错,在采用低温回火的方法,促进纳米级碳化物的弥散析出,采用该方法可以进而提高刀具硬度、耐蚀性、锋利性能和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