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467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95531.X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13/08 , G06F113/26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钢层流冷却温度场应力场耦合计算方法,包括:确定考虑变形影响的相变模型;基于ANSYS‑APDL语言建立层流冷却过程带钢三维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进行温度场应力场耦合求解计算,并结合考虑变形影响的相变模型判断是否发生相变,若发生相变,则计算当前节点相变转化率和相变潜热;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处理,获得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温度‑时间曲线图及应力‑时间曲线图,以及铁素体、珠光体或者贝氏体转变量。本发明与传统层流冷却温度场应力场耦合计算相比,考虑了精轧变形对相变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与采用有限元界面进行操作相比,采用APDL语言建立的宏命令可通过改变参数重复同一类问题的建模,省时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760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10169805.3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38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3/04 , C21D8/02 , C21D1/26 , C23C2/06 , C23C2/40 , C23C2/28 , C21D6/00 , C21D6/02 , C21D11/00 , B21B37/74
Abstract: 一种1500MPa级高成形性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镀锌高强度汽车用钢技术领域。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1%~0.24%,Si:0.71%~0.80%,Mn:2.66%~2.85%,Alt:0.91%~1.10%,Cr:0.71%~1.10%,Mo:0.21%~0.35%,Nb:0.041%~0.085%,Ti:0.051%~0.095%,B:0.003~0.005%,P:0.035~0.070%,S≤0.004%,N≤0.0025%,且Si+Al:1.62%~1.90%,Cr+Mo:0.92%~1.4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添加Cr、Mo、Nb、Ti、B和P等元素及控制工艺参数可显著细化晶粒,通过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提高双相钢的强度,通过C、Mn、Si、Al元素的加入引入残余奥氏体提高成形性,通过铁素体和马氏体晶粒超细化并且分布均匀,形成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纳米尺度的第二相粒子,改善双相钢的氢脆敏感性。本发明生产的高成形性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抗拉强度≥1510MPa,屈服强度≥805MPa,断后伸长率≥8.0%。
-
公开(公告)号:CN111270133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0079983.8
申请日:2020-02-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热轧含硼中锰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用高强钢技术领域。该钢的化学成分C:0.10%~0.14%,Si:2.55%~4.0%,Mn:13.5%~17.0%,Cr:2.05%~3.0%,Ni:0.8%~2.0%,Cu:1.85%~3.0%,B:0.05%~0.8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备时,通过在一定温度范围热轧,获得奥氏体基体和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的沉淀强化硼化物相,且奥氏体中包含有孪晶、位错和层错等,从而使得本发明钢在变形时能同时发生TRIP和TWIP效应。本发明钢的屈服强度500‑580MPa,抗拉强度1200‑1350MPa,延伸率42‑45%,强塑积54‑58GPa·%,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全奥氏体TWIP钢。本发明钢工艺简单,具有工业生产可实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680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511960.7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锰轻质Q&P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用高强钢技术领域。该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0.3~0.5%,Si:1.0~2.5%,Mn:3.0~5.0%,Al:3.1~5.5%,Al+Si:>5.5%,P+S+N≤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步骤为:冶炼、铸造、锻造、两段式热轧、两次热处理。本发明的中锰轻质Q&P钢组织由亚稳奥氏体、α‑铁素体、δ‑铁素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611‑670MPa、极限抗拉强度1073‑1201MPa、延伸率15.5‑22.7%,钢密度显著减低,可以有效实现汽车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27013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79983.8
申请日:2020-02-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热轧含硼中锰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用高强钢技术领域。该钢的化学成分C:0.10%~0.14%,Si:2.55%~4.0%,Mn:13.5%~17.0%,Cr:2.05%~3.0%,Ni:0.8%~2.0%,Cu:1.85%~3.0%,B:0.05%~0.8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备时,通过在一定温度范围热轧,获得奥氏体基体和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的沉淀强化硼化物相,且奥氏体中包含有孪晶、位错和层错等,从而使得本发明钢在变形时能同时发生TRIP和TWIP效应。本发明钢的屈服强度500-580MPa,抗拉强度1200-1350MPa,延伸率42-45%,强塑积54-58GPa·%,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全奥氏体TWIP钢。本发明钢工艺简单,具有工业生产可实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680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511960.7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锰轻质Q&P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用高强钢技术领域。该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0.3~0.5%,Si:1.0~2.5%,Mn:3.0~5.0%,Al:3.1~5.5%,Al+Si:>5.5%,P+S+N≤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步骤为:冶炼、铸造、锻造、两段式热轧、两次热处理。本发明的中锰轻质Q&P钢组织由亚稳奥氏体、α-铁素体、δ-铁素体和回火马氏体组成,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611-670MPa、极限抗拉强度1073-1201MPa、延伸率15.5-22.7%,钢密度显著减低,可以有效实现汽车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689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030911.2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IPC: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14 , C22C38/12 , C22C38/32 , C22C38/28 , C22C38/26 , C22C38/34 , C22C38/38 , C21D8/02
Abstract: 一种抗拉强度≥2000MPa的热成形钢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 0.3%~0.5%,Si 1.2%~1.7%,Mn1.4%~2.0%,Al0.01%~0.07%,Cr≤1.5%,P≤0.008%,S≤0.005%,B 0.001%~0.01%,Ti 0.05%~0.1%,Nb0.01%~0.08%,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采用冶炼、热轧、冷轧、罩式退火得到热成形钢,本发明钢制备流程简单,奥氏体化淬火后,屈服强度Rp0.2=1000MPa~1200MPa,抗拉强度Rm≥2000MPa,延伸率A50=8%~9%;采用罩式退火工艺,将热成形前的基料强度降至屈服强度424MPa~588MPa,抗拉强度616MPa~760MPa,延伸率A50提高至17.3%~20.4%,大大降低了热成形前进行形状裁剪和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强度太高造成的开卷困难,开卷断带,剪切落料脆裂,边部应力过高,损坏剪切加工刀刃等问题,对于实现汽车高强轻量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681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30847.8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8/0226 , C21D8/0236 , C21D8/0247 , C21D2211/008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B热成形钢的制备方法,属于汽车用高强钢技术领域。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 0.25%~0.5%,Si 0.7%~1.2%,Mn0.5%~1.3%,Alt0.01%~0.08%,Cr1.0%~3.0%,P≤0.015%,S≤0.008%,Ti 0.02%~0.09%,Mo0.05%~0.25%,Nb0.02%~0.09%,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采用冶炼、热轧、冷轧、退火得到热成形钢,然后将该热成形钢进行奥氏体化淬火,制备过程中要求热轧组织以体积百分比计为85%‑95%的珠光体+≤15%的铁素体,淬火后的组织全部为马氏体,且淬火后钢的抗拉强度高达1900MPa‑2100MPa。钢中无需专门添加强氧化物和氮化物形成元素,制备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硼脆”现象,制备的热成形钢力学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能有效达到汽车减重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1593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1189125.X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06 , C22C33/04 , C21D8/02 , C21D1/26 , B21B15/00
Abstract: 一种具有优异扩孔性能的800MPa级冷轧低合金高强钢及制备方法,属于汽车板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其成分为:C:0.11%~0.14%,Si≤0.04%,Mn:1.10%~1.40%,Nb:0.06~0.08%,Ti:0.11%~0.13%,Mo:0.25~0.30%,Al:0.02%~0.06%,S≤0.002%,P≤0.008%,N≤0.00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方法包括炼钢、连铸、热轧、酸洗、冷轧、退火以及平整,所述热轧工序中,卷取温度为400~480℃,有效抑制析出相在该阶段的析出,并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充分析出,形成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本发明通过Nb、Ti、Mo复合添加成分设计,匹配合理的热轧及退火工艺,充分发挥第二相粒子的细晶强化及析出强化作用,大幅度提高产品强度,获得了表面质量优良、力学性能稳定并具有良好成型性能的高强度低合金钢,其扩孔性能显著提升,扩孔率可达5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6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17344.4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轧汽车钢技术领域,发明了一种2000MPa级超高强韧轮辐用热轧热成形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化学成分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41%~0.45%,Si:0.40%~0.48%,Mn:1.06%~1.26%,Cr:2.55%~3.05%,P≤0.01%,S≤0.005%,RE:0.05%~0.15%,Nb:0.04%~0.05%或V:0.10%~0.15%或Nb+V:0.04%~0.2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分为两步成形,首先将热轧钢板进行预先冷冲压成形,然后在热冲压模具内进行最终热成形,从而保证车轮零件尺寸具有高精度。本发明车轮用热成形钢厚度为6.0mm~15mm,其微观组织为马氏体(体积分数为90%~98%)+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10%),其抗拉强度>2000MPa,屈服强度>1200MPa,总延伸率>7.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