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流体抗溶剂法制备多孔微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773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20836.3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流体抗溶剂法制备多孔微球的方法,其操作如下:先依次制备油相及油包水乳液,然后将制得的油包水乳液通过高压泵并经由钢制针头喷入预处理过的高压釜中,使包埋有碳酸氢铵颗粒的聚合物微球析出;当乳液喷完后,维持高压釜内压力及温度不变,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淋洗以清除残留的溶剂;淋洗结束后对该高压釜进行缓慢卸压,待该高压釜内的压力降至常压时,收集得到蓬松的粉末状产品;再将收集到的粉末状产品置于50℃真空干燥条件下进行加热分解,得到多孔微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操作过程简单、有机溶剂残留较低、制得的多孔微球具有几何粒径大、空气动力学直径小的特性。

    一种岩藻依聚糖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4087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281414.8

    申请日:2010-09-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岩藻依聚糖药物载体,利用岩藻依聚糖的聚阴离子特性,使其与阳离子聚合物的静电交联作用制备微球,所述的微球粒径在200nm~50μm之间,以及此种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涉及有毒有机溶剂,适用于小分子药物以及多肽蛋白类药物的活性保持,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载体;同时,由于材料自身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具有介入治疗效果,因而具有实用性强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几丁聚糖复合药物控释微胶囊及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55456C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03132388.X

    申请日:2003-08-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几丁聚糖复合药物控释微胶囊及制法。此微胶囊可为双组分单层膜复合微囊膜或为双组分双层膜复合微囊膜。本发明利用静电结合法来制备微胶囊,同时利用聚精氨酸和几丁聚糖为成膜材料用于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几丁聚糖复合型微胶囊的制备,借助高压静电液滴发生装置,通过海藻酸钙外部凝胶化,用聚精氨酸和几丁聚糖成膜,再用海藻酸钠表面修饰,可制得粒径大小均匀,粒径大小范围200-1000μm可控,表面光洁的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几丁聚糖复合型微胶囊。这样,不仅克服了单一物质进行成膜的缺点,并增进产品的营养作用和药理功效而使其具备介入治疗功能,可广泛用于包埋药物或者细胞用于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

    一种盐酸小檗碱/吲哚菁绿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35230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10245304.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小檗碱/吲哚菁绿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无载体,盐酸小檗碱与吲哚菁绿利用π‑π堆积和静电相互作用结合,通过简单的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盐酸小檗碱/吲哚菁绿纳米颗粒在中性条件下稳定性好、分散均匀,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的特点,其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在皮肤伤口部位通过近红外光照射产生光热杀菌作用,同时纳米颗粒结构崩塌,释放盐酸小檗碱,实现化疗/光热联合抗菌作用。

    一种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2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06592.8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制备方法,属于二维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Ti3AlC2粉体、有机插层剂与无氟无机酸刻蚀剂混合,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条件下进行刻蚀处理,得到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本发明以Ti3AlC2粉体为原料,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进行刻蚀处理,能够实现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具体为MXene‑Ti3C2)的绿色、温和、高效制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装置结构要求简单、操作方便,为MXene‑Ti3C2绿色温和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极大应用前景。进一步地,本发明在刻蚀处理后经洗涤以及剥离处理,可以制备得到单/少层Mxene‑Ti3C2(≤10层)。

    一种脱细胞外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100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665822.0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细胞外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软组织置于第一有机溶剂中进行浸泡处理,得到浸泡软组织;将所述浸泡软组织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条件下进行脱细胞处理,得到脱细胞外基质。本发明首先将软组织置于第一有机溶剂中进行浸泡处理,可以对软组织进行脱水以及脱脂处理,另外软组织经过浸泡处理后能够更好的使超临界二氧化碳进入软组织,有利于提高超临界处理效果;本发明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进行脱细胞处理,处理过程中有机溶剂会被二氧化碳带走,几乎无有机溶剂残留,处理效率高对脱细胞外基质内活性物质损伤较小,且能够获得整张大块膜状脱细胞外基质。

    一种微球共混生物3D打印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76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66584.3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球共混生物3D打印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3D打印凝胶材料,包括光固化水凝胶和负载有目标细胞的聚合物多孔微球;所述目标细胞负载于所述聚合物多孔微球的孔结构中。本发明提供的生物3D打印凝胶材料利用聚合物多孔微球的三维孔结构负载目标细胞,形成“细胞球微组织”,能够使目标细胞在聚合物多孔微球中形成三维结构的微观生存环境,有效模拟目标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同时聚合物多孔微球作为载体,在紫外灯照射固化下,多孔结构能保护微球内的目标细胞降低紫外线的损伤和3D打印造成的细胞损伤,使其保持良好的细胞活性。

    一种自供氧中空普鲁士蓝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5681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650436.5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氧中空普鲁士蓝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具有中空普鲁士蓝纳米粒,该中空普鲁士蓝纳米粒的介孔壳层及内部中空结构负载有血红蛋白和IR783,其中,血红蛋白的载药量为61.5‑63.5%,IR783的载药量为24.2‑27.5%。本发明制备的负载血红蛋白和IR783的自供氧中空普鲁士蓝纳米粒可以改善光动力治疗中氧气供给不足的情况,此外,光动力治疗产生活性氧的半衰期很短,而且只在较近的距离内有效,本发明通过负载具有靶向线粒体功能的IR783,将负载血红蛋白和IR783的自供氧中空普鲁士蓝纳米粒输送到线粒体,破坏线粒体功能,显著提高光动力治疗疗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硫化铜量子点异质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054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695427.3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硫化铜量子点异质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采用原位生长法,将硫化铜量子点生长于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上,利用聚合物限域作用,CuS独立地散步于LDH上而不发生团聚。本发明制得的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硫化铜量子点异质纳米复合体一方面具有光热性质,能将近红外光照后转化热能,发挥肿瘤光热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所形成的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有助于硫化铜在近红外光照下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更高效地催化肿瘤细胞内产生具有生物毒性的活性氧,杀死肿瘤细胞。

    一种银纳米棒/聚(3,4-乙撑二氧噻吩)核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2863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801903.8

    申请日:2018-07-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纳米棒/聚(3,4‑乙撑二氧噻吩)核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3,4乙撑二氧噻吩单体溶于酸溶液中,加入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获得单体溶液;(2)将银纳米棒加入上述单体溶液中,振荡5~30min,接着加入氧化剂,于24~26℃保温静置20~25h,然后离心弃上清,即得所述银纳米棒/聚(3,4‑乙撑二氧噻吩)核壳纳米材料。本发明利用3,4‑乙撑二氧噻吩分子与酸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盐类,进而在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下在银纳米棒表面发生原位聚合,形成纳米壳层结构,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无有机溶剂的使用,可在实际中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