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867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47245.9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碳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设计方法,胶粉掺入降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收缩,通过关键筛孔以及体积参数双指标控制胶粉掺入比例,胶粉的掺入既不会影响整体级配,也不会撑开整体结构,有效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稳定,胶粉本身特性与石料差别较大,通过胶粉比表面积的计算,结合水泥胶浆在集料、尾矿砂、胶粉表面成膜理论,提供掺胶粉水泥稳定碎石胶浆用量计算方法,确保有足够水泥胶浆进行包裹,获得较好的强度。本发明依据体积构成状态进行密度合成,提供一种设计密度确定方法,可以有效确定不同试验材料的装模质量,提高试验精度,减少试验量。本发明将尾矿砂、胶粉作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原材料,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12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80714.8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料的碳减排量计算方法,面对建筑固废再生料在路面应用方案的具体要求,提出建筑固废再生料的碳减排效益分析方法;针对建筑固废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尤其是砖石含量变异性大的现状,建立建筑固废再生料含量与碳排放因子取值的相关性。本发明解决了当前我国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时,碳排放核算方法缺失,计算精度差的问题。使碳排放因子取值更加合理,碳排放核算结果更加准确,有助于建筑固废再利用的碳减排成果统计分析,为建立大宗固废碳减排实施路径和关键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9422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06852.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沥青融合程度的方法,包括增加试件制备前的混合料烘箱加热要求、采用汉堡车辙试验表征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通过试验建立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与再生沥青混合料剥落变形拐点SIP的关系模型三项关键步骤。本发明的评价方法解决了间接测试法中模型预估值和真实值误差大、相关性差的问题,提高了高RAP掺量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检测的准确性,便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最大程度激发RAP料中旧沥青材料的活性,提高其作为胶浆材料的利用价值,增强再生混合料的耐久性。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沥青的掺加量,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7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64854.4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骨料采用4.75~9.5mm、1.18~2.36mm两档断级配建筑垃圾,在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建设,同时有效增大集料之间接触面,利于水泥胶凝材料形成连续的浆桥,进而大大提升透水混凝土强度,利用断级配的两档建筑垃圾作为骨料,在形成透水混凝土骨架的同时,减少骨料之间的干涉作用,利于骨架稳定性,同时减少因粒径差异过大带来的离析现象,利于现场施工作业。该方法综合透水混凝土强度与工作性能之间的协调性,能有效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以一种性能的损失为代价而进行的施工,再实现固废循环再利用同时,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9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39866.7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C11/00 , C04B26/26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MA泛油路面处治方法,采用表层填充方法,确定泛油病害中表层多余沥青胶浆的体积,通过生产配合比数据,确定最佳沥青膜厚度,并计算单位面积SMA路面表层过剩沥青质量,采用撒布碎石并嵌入的方法,将过剩沥青裹附在碎石表面,依据沥青成膜原理,以过剩沥青在最佳沥青膜厚度下裹附撒布碎石为尺度,计算撒布碎石的用量。本方法通过精确的理论方法计算碎石撒布量,避免盲目依赖经验,造成碎石过少或过量撒布,同时碎石的掺配按照SMA路面骨架结构比例掺入,对原有结构进行保护,同时恢复表面层一定构造纹理,确保表层的抗滑、耐久功能,本方法检测、施工均采用常规的操作,整个处治方法施工简单便利、工期短、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73760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38362.6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胶粉的沥青砂生产制备方法,采用尾矿砂、粒径0~3mm、粒径3~5mm两档集料合成级配,并以合成级配剩余空隙率控制其击实后密实状态,通过加入胶粉与沥青发生溶胀反应,沥青粘度有所增加,进而裹附集料的结构沥青比例上升,本发明以设计空隙率和级配合成剩余空隙率控制胶粉及沥青掺入量,避免混合料设计时完全依赖设计空隙,过渡追求低空隙率造成沥青含量过高,以掺胶粉沥青砂的最终沥青膜厚度为控制值,通过沥青膜及空隙率的变化理论计算胶粉和沥青掺量,从而制备出的沥青砂有更强应力吸收能力,其柔韧性、变形协调性、抗裂性等路用性能均较为优越,同时,掺入细粒度的尾矿砂,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30268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56485.9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粒度尾矿砂的回收利用方法,将尾矿砂与粘土、石灰石作为原材料生产道路用水泥熟料,根据原材料的组分,结合化学反应前后生成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建立关联规则,基于此,精确的计算原材料掺配比例,并通过参数调整,控制水泥性能和质量,选择细粒度的尾矿砂,减少研磨工序,各组分之间相容性较好。本发明充分利用铁尾矿组分优势、磷石膏缓凝作用以及粉煤灰增强水泥后期强度,确保在道路工程使用中具有较好性能,同时最大程度利用固体废弃物尾矿,促进尾矿砂的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资源高效化、成果环保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34287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20525.8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生产制备方法,选取建筑垃圾粒径为5~10mm,利用建筑垃圾替代天然石料,形成混凝土骨架,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添加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利用各组分之间质量关系及各材料的自身参数,提出确切的各组分材料用量的计算方法。本方法选取粒径单一的建筑垃圾,可通过控制集料粒径来调试混凝土性能。该方法利用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及添加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有较大作用。利用建筑垃圾制备透水混凝土,实现了固废的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83072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19166.1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3 , C04B18/12 , C04B26/26 , C04B2201/20 , G06F17/5009 , G06F2217/44 , C04B14/02 , C04B1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生产方法,其中粗集料采用骨架结构级配以提高其高温性能,通过混合料构成机理及组成状态分析,构建粗集料、细集料、尾矿砂、油石比之间关系,并考虑混合料成型时粗集料压碎状况,提出一种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本方法生产的混合料性能,可通过体积参数对其控制,油石比的确定整合沥青成膜特性及混合料体积构成原理,确保混合料油石比精准控制。本方法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拌合时间及添加顺序,使掺尾矿砂沥青混合料性能稳定。本方法将工业废料尾矿砂进行循环利用,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代替部分细集料及矿粉,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资源高效化、成果环保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907109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84875.8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95/00 , C08L15/00 , C08L67/00 , E01C11/00 , B32B11/02 , B32B11/04 , B32B11/10 , B32B27/32 , B32B33/00 , B32B3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95/00 , B32B11/02 , B32B11/046 , B32B11/10 , B32B27/32 , B32B33/00 , B32B37/12 , B32B2255/26 , B32B2260/048 , B32B2262/0253 , B32B2307/554 , C08L2205/035 , C08L2205/16 , E01C11/005 , C08L15/00 , C08L6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抗裂贴的制备方法,涉及路面裂缝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制备高聚物涂层材料,增强层材料在涂盖池内浸透涂层材料,粘贴隔离层和耐磨保护层三个步骤。本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配方和制备方法生产出粘结性高、低温柔韧性较好、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涂层材料,使涂层与增强层粘结牢固,具有一定粘弹性和应力吸收作用,且形成一层抗裂防水膜,有效防止水的下渗;耐磨保护层选择熔点较高且具有密集型空隙材料,增强其与路面摩擦力,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推移、折叠现象;本方法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生产出的抗裂贴具有较好的抗裂、防水、消能、自粘的同时,也具有稳定性较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