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节点及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2864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78798.8

    申请日:2010-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金属管的复合管节点及生产方法,将第一、二金属管连接形成各类型的管节点结构;第一金属管的两端开口处密封连接第一盖板,第二金属管的非连接端开口处密封连接第二盖板,将液态多元醇、异氰酸酯、直径为10-180μm的玻璃或陶瓷微珠按体积比为1∶1∶1混合调配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弹性体通过灌注孔注入第一、二金属管和第一、二盖板形成的整体密闭空腔内;分别使用第一、二封闭板封闭灌注孔和排气孔。本发明降低管节点区域的应力峰值,改善其受力性能,在承受外力的过程中,管节点区域的金属管与高分子聚合物共同受力,大大提高管节点的延性和抗疲劳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抗屈曲能力、耗能能力和稳定性,有效保证结构的安全。

    一种可调节多层水翼双体船及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171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46056.X

    申请日:2022-03-11

    Inventor: 王林 邹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多层水翼双体船,可调节多层水翼、两副单船体、辅助水翼、推进器和连接两副单船体的甲板桥。其中,可调节多层水翼设于两副单船体之间,甲板桥连接两副单船体,单船体两侧设有辅助水翼。并提供了其调节方法。发明通过将可调节多层水翼和双体船的两个单船体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双体船既有优势的同时,调节多层水翼进一步提升了双体水翼船的适航性和快速性,通过调节多层水翼的深度和相对位置,改变水翼的升力及船体浸水面积和浮态,提高了船体的耐波性,达到改善双体船的适航性和快速性的目的。

    一种船艇用气囊式安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043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27148.3

    申请日:2022-03-08

    Inventor: 王林 张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艇用气囊式安全装置,包括船艇,所述的船艇上安装有感应模块,所述船艇的四周安装有安全防护模块,所述的船艇内部设有控制模块,所述的感应模块及安全防护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安全防护模块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固定在船体外板上,底板上安装有气囊和压缩气瓶,所述的压缩气瓶与触发装置通过电路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船艇在航行和港口靠离泊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碰撞、破损、倾覆,甚至沉没,并降低因此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中小型船艇驾乘人员及财产安全;本装置便于安装,无需对船艇本身做出较大改动,提高经济性和实用性,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中小型船艇的稳态、抗沉性能以及自救援能力。

    一种基于插铣的船用螺旋桨加工机器人及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7696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413607.9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加工大型螺旋桨领域中的一种基于插铣的船用螺旋桨加工机器人及加工方法,从待加工螺旋桨叶的叶根到叶梢,从上下垂直的加工起始段AB为矩形的起始垂直边,规划出连续的矩形为加工路径,直加工终止段GH,形成从AB段到GH段的连续的矩形加工区域;根据变形程度将所述的矩形加工区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变形区域,切削参数随着加工区域和路径的改变线性变化,初始位置在叶根处,变形量较小,所以用较大切削力使得加工效率最优,终止位置在叶梢处,变形量较大,用较小的切削力保证加工效果;采用三铣刀提高切削效率,切削参数随着加工区域和路径的改变线性变化,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采用多点支撑,减少加工过程中螺旋桨的颤振。

    一种船模及船模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70505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279648.5

    申请日:2018-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模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模及船模的制作方法,其中,船模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船模部件,各所述船模部件的拼接处为倒角拼接;其中,倒角具有第一倒角距离与第二倒角距离;所述第一倒角距离与所述第二倒角距离的比值为1:1至1:3;所述第一倒角距离与各所述船模部件的长度,最小厚度以及剪切强度满足预设条件。通过将各船模部件之间的拼接处设置为倒角拼接,同时设置倒角中的第一倒角距离与第二倒角距离的比值,使得该船模部件的尺寸能够较好控制,减小零件误差;此外,根据船模部件的长度,最小厚度以及剪切强度设置第一倒角距离,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制备船模部件的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制备船模的成本。

    一种测定膜材料力学性能的装置及采用该装置进行测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304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06546.3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膜材料力学性能的装置及采用该装置进行测定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周向设于主体框架上的夹持装置,设于主体框架上、位于夹持装置上端的加载装置,以及设于主体框架上、位于夹持装置下端的量测装置;测定方法包括采用夹持装置夹持膜材料,通过张拉装置施加张拉力,加载装置为膜材料施加荷载,最后通过量测装置及张拉装置测定结果。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该装置能够根据模拟的需要对膜材料表面施加均布力、非均布力,对膜材料施加不同大小的张拉力,从而测得膜材料竖向荷载与竖向位移的关系曲线、单双轴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而测得极限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能。

    间断式高层建筑外墙自动监测及消防灭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43690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64122.8

    申请日:2017-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2C3/00 A62C31/02 A62C35/68 A62C3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间断式高层建筑外墙自动灭火系统,包括:若干个火灾检测装置,分布在建筑物外墙上,形成火灾检测网络;用于检测间断式高层建筑外墙处的火灾情形,并将获取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火灾检测装置的火灾信息获取间断式高层建筑外墙的火灾位点位置,按照预设程序自动控制供水装置储水作业以及自动控制灭火装置灭火作业;若干个灭火装置,设置在建筑物外墙上,每个灭火装置包括与消防管道控制连通的水幕式消防喷头和雨淋式消防喷头;供水装置,通过消防管道与每个灭火装置控制连通,用于向灭火装置提供水;所述消防管道上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消防管道的启闭。该系统实现了高层建筑某区域着火引起建筑外墙着火或者建筑外墙直接着火情况下,有效地阻火、冷却、隔离和灭火的作用,避免火势蔓延,减小损失。

    一种附加缆索连接阻尼器装置的桥梁抗震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223186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89789.8

    申请日:2016-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 E01D19/04 E01D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加缆索连接阻尼器装置的桥梁抗震结构,包括桥梁支座、缆索、阻尼器与缆索组。沿桥面长度方向且相邻的桥台与桥墩之间设有一根所述缆索,沿桥面长度方向且相邻的两桥墩之间设置有一组缆索组,所述缆索组包括两根所述缆索。每根线缆上设置有所述阻尼器。本发明结构简单新颖,通过对缆索施加预拉力,有效约束桥墩顶部变形,增大桥梁的刚度,在地震作用下,阻尼器可吸收地震能量,起到耗能减震作用,桥墩顶部的地震位移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解决了桥梁支座因为墩顶过大位移而出现滑移破坏现象,有效控制了梁体和桥墩的相对位移,避免梁体的地震落梁破坏,同时减小桥墩底部和基础过大的地震受力,改善了桥梁整体抗震性能。

    一种抗冲击的组装式减震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637005U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20075782.3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组装式减震钢结构,包括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钢板,所述钢板通孔上设置有蜂窝减震装置,所述蜂窝减震装置包括蜂窝减震装置挡板、蜂窝减震装置横板和缓冲垫块,所述蜂窝减震装置挡板位于蜂窝减震装置横板的上方,所述两个蜂窝减震装置挡板之间设置有张拉弹簧,所述张拉弹簧上安装有橡胶软管,所述蜂窝减震装置横板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垫块,所述蜂窝减震装置横板上设置有蜂窝孔,所述蜂窝减震装置挡板上设置有挡板通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抗冲击的组装式减震钢结构的抗冲击性差和减震性差的问题。

    一种建筑用抗冲击型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981906U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821791781.0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冲击型钢结构,包括防护柱、安装槽、防护架和支撑杆,所述防护柱内两侧开设安装槽,且安装槽内焊接支撑杆,所述防护柱之间设置防护架,且防护架两端开设与支撑杆对应的套设孔,所述防护架两端通过套设孔套设分别于支撑杆上,所述安装槽两侧顶部开设弹簧槽,且弹簧槽内焊接强力弹簧,所述安装槽内表面顶部开设螺纹,且弹簧槽位于螺纹底部。通过防护架上的弹力钢网的设置,能有效减缓外力的冲击,且利用安装槽内部的强力弹簧,在防护架收到冲击时,利用强力弹簧的弹力能起到缓冲,且使防护用的钢结构防护架的耐用性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