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9639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376691.1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煮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散柱系统,包括:主氨水柱,与所述主氨水柱连接的副氨水柱,与所述主氨水柱的底端通过管道连接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上具有副循环氨水入口、副循环氨水出口以及主循环氨水出口,所述副氨水柱底部具有主循环氨水入口。本发明提供的分散柱系统能够保证分散柱系统的氨气稳定,保证氨水液面和氨水循环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229441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25573.3
申请日:2011-05-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1G43/025 , G21C3/62 , G21C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准二氧化铀陶瓷燃料微球的方法,包括步骤:S1、将重铀酸铵微球均匀地单层排布在焙烧还原炉中的料盘中,料盘的放置使整个焙烧还原过程中料盘中气氛分布均匀;S2、对焙烧还原炉进行升温,通入空气,并在相应的温度进行保温,以充分去除微球中含有的杂质;S3、对焙烧完毕的焙烧还原炉在高温下抽真空,随后通入氢气和氩气混合气体对焙烧后微球进行还原,还原完成后,继续对焙烧还原炉升温,对还原后的微球进行预烧结,以增强其强度,从而得到准二氧化铀陶瓷燃料微球。本发明的方法的焙烧、还原过程连续进行,避免了焙烧后出料、还原前装料的粉尘放射性污染,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0390102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610113703.0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4B35/624 , C01G43/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真空干燥法制备干燥凝胶球的工艺,属于凝胶球制备技术领域。凝胶球经过陈化、洗涤后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对凝胶球进行干燥,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凝胶球破损率低、表里均匀、结构理想。当凝胶球在运动状态下干燥时,凝胶球受热均匀,球之间不会发生粘连。另外本发明选用真空旋转干燥机来实现干燥工艺,并将其用于制备工艺中的陈化和洗球步骤,保证凝胶球的陈化、洗球、干燥三个步骤在同一设备中进行,使设备更紧凑,操作更简便,生产效率提高,能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放射性物料的转移,对生产现场环境有益。
-
公开(公告)号:CN100999408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165252.5
申请日:2006-1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4B35/01 , C04B35/622 , G21C3/62 , G21C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UO2陶瓷燃料微球的方法,属于核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将有机单体与水混合,配制成预混液,再将一定固相含量的稳定浆料,通过振动成为小滴,分散到具有一定温度的油性介质中,也可将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加入到油性分散介质中。小滴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成球,液滴内部的聚合物单体聚合,从而固化成球。然后经过洗涤、干燥、焙烧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最终得到高成品率并符合设计要求的UO2陶瓷燃料微球。本方法由于料浆中含有的有机物量少,脱脂容易,微球干燥、焙烧时开裂的倾向减小,因而不需要硝酸溶解U3O8粉、煮胶等工序,工艺简单,过程产生废液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843610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610011702.5
申请日:2006-03-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01J13/04 , B01J2/02 , C04B35/624 , G21C3/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凝胶球的系统,属于陶瓷凝胶球制备装置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振动分散系统和凝胶系统两部分。其中振动分散系统包括信号控制器1、振动器2和喷嘴3。凝胶系统包括氨气分布环4、凝胶柱5、液槽9、缓冲柱16、贮球罐11,用于凝胶的介质液体在循环泵14的驱动下可在凝胶柱5、液槽9、缓冲柱16之间循环,溶胶经过氨气分布环4在凝胶柱5中反应胶凝成为凝胶球,凝胶球随液体流入液槽9中。该系统能保证溶胶球在制备系统中的充分凝胶并减小凝胶球之间压力、避免因介质液体流动对液面产生的扰动,而且保证整体设备紧凑、易于控制、能满足连续作业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588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51981.7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型包壳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核材料颗粒与金属基体粉末混合后制成燃料芯坯;将燃料芯坯置于第一包壳管内;采用共挤出工艺将燃料芯坯和第一包壳管共同制成芯棒;将芯棒置于第二包壳管内,其中,第二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熔点高于第一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熔点,第二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第一包壳管所采用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旋轧工艺得到螺旋多叶型燃料棒;对螺旋多叶型燃料棒进行扩散焊。如此,在通过共挤压和旋轧工艺制备出具有金属基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基础上,使得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能够耐受更高温度且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7084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84332.6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共挤出成型的工艺形成燃料棒,使得包壳管的表面与端塞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包壳管的表面与燃料芯坯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再通过辊压装置对燃料棒进行辊压,从而形成多个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形的叶片和多个螺旋槽。通过共挤出成型和辊压成型两步成型工艺分别实现包壳管与燃料芯坯的冶金结合和成型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的外形结构,工艺可控性好。并且,通过辊压装置进行一次辊压作业即可成型出足够的设计长度的叶片,从而能够形成足够长度的具有扭绞结构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且尺寸可控而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7084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84321.8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方法。通过共挤出成型的工艺形成燃料棒,使得包壳管的表面与端塞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包壳管的表面与燃料芯坯的表面的结合处形成冶金结合,再通过旋轧装置对燃料棒进行旋轧,从而形成多个螺旋形的叶片和多个螺旋槽。通过共挤出成型和旋轧成型两步成型工艺分别实现包壳管与燃料芯坯的冶金结合和成型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的外形结构,工艺可控性好。并且,通过旋轧装置进行一次旋轧作业即可成型出足够的设计长度的叶片,从而能够形成足够长度的螺旋多叶型核燃料元件,且尺寸可控而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61747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969853.9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能应用技术领域,提供过热蒸汽生产系统及过热蒸汽生产方法,过热蒸汽生产系统包括:蒸汽过热器;压水反应堆,所述压水反应堆产生的热水至少部分流经所述蒸汽过热器,将所述蒸汽过热器中的饱和蒸汽加热形成过热蒸汽。本发明不会出现饱和蒸汽在传输过程中易凝结,出现液滴或液雾的现象,便于远距离传输,满足远距离工业用户的需求,提高了蒸汽输送距离和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23487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1145910.4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锆合金元件盒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锆方管,所述锆方管内具有待矫形位置,所述待矫形位置具有初始尺寸以及目标尺寸;根据所述初始尺寸及所述目标尺寸,确定总形变量;确定矫形热处理次数,所述矫形热处理次数至少2次;根据所述总形变量及所述矫形热处理次数,确定所述锆方管每次矫形热处理的单次形变量;根据所述初始尺寸及所述单次形变量,为每次矫形热处理提供一种尺寸的模具,所述模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相同条件下所述锆方管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按照所述模具的尺寸由小到大的顺序,在每次矫形热处理时使用对应尺寸的所述模具,将所述模具装入所述锆方管内部,进行所述至少2次矫形热处理。形变相对缓慢,受力均匀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