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粒型控制基因LF及其应用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56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576520.6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粒型控制基因LF,包括基因LF,所述基因LF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通过提高水稻千粒重来实现水稻产量的提高。此外,LF基因不但能影响水稻粒型的改变而且还能引起株高的改变,因此该基因的克隆和应用,不但对水稻粒型研究有重要意义,可能还能成为株高研究的理想材料;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在水稻中克隆到了LF基因,通过对LF基因的功能解读,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粒型调控遗传机制及其作用机理,为水稻粒型育种奠定基础。

    水稻基因OsSMG6及其应用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3643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441498.X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水稻基因OsSMG6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水稻基因OsSMG6及其应用。本发明克隆了一个新的控制水稻粒型、粒重的基因OsSMG6(该基因一因多效,在调控粒型、粒重的同时对植株生长发育也具有影响),功能缺失导致水稻粒长变短、粒宽变宽、粒厚增加、粒重不变、株高升高、抽穗期延迟;过表达转基因植株谷粒粒长不变、粒宽不变、粒厚降低、粒重减轻;但糙米粒长变短、粒宽变窄、穗长变短、剑叶变窄,株高降低、抽穗期提前。OsSMG6基因对水稻粒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及水稻发育影响有重要意义,本发明为水稻品种改良育种提供了优质基因资源,大大推进了水稻育种进程。

    一种水稻中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48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28286.8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品质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中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收种后进行前处理制成待测糙米粉;(2)对待测糙米粉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录入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3)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代入到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中,获得待测糙米粉中的2‑乙酰‑1‑吡咯啉含量。本发明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对水稻中的2‑乙酰‑1‑吡咯啉进行定量检测,大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具有低成本、准确、快速的优点;此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对于香稻和非香稻品种中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检测均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

    一种基于AR眼镜的田间稻飞虱调查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34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92929.2

    申请日:2023-04-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AR眼镜的田间稻飞虱调查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获取由AR眼镜所采集到的白盘图像;将白盘图像输入至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标记有稻飞虱类型的白盘图像;对标记有稻飞虱类型的白盘图像进行统计处理,得到每种稻飞虱类型的数量,并将白盘图像、每种稻飞虱类型以及相应的数量发送至客户端,以由客户端在白盘图像中显示每种稻飞虱类型以及相应的数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拍打在白盘图像上的稻飞虱进行识别的方式,可有效避免传统的人工盘拍及计数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专业技能高,劳动强度大等不足,其次还可通过将识别计数结果反馈至客户端的方式,实现AR眼镜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检测振动干扰信号防控稻飞虱有效性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12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22722.8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振动干扰信号防控稻飞虱有效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昆虫振动信号干扰装置发出的振动干扰信号在水稻主茎基部的振动强度(振速)来评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检测振动干扰信号防控稻飞虱有效性的系统,包括待测的昆虫振动信号干扰装置、分蘖期至孕穗期水稻、测振仪以及标尺;通过采集不同位置稻株茎基部振速数据来判断该干扰装置的参数设置是否对稻飞虱造成有效干扰。本发明根据振动信号干扰稻飞虱成虫之间求偶通讯的原理,开发了一种基于检测稻茎基部振速来评价其对稻飞虱行为干扰有效性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和系统为相关昆虫振动信号干扰装置的安装、布局和调试提供了一种关键技术,还可对装置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

    层出镰刀菌FP26及其应用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0689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459036.0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层出镰刀菌FP26及其应用。所述的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FP26,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09。本发明所述的层出镰刀菌FP26不产生伏马毒素,具有快速生长、繁殖的能力,通过该菌株与产毒菌株在伏马毒素易感区争夺有限的生态位,能够高效抑制伏马毒素生产者的生长、繁殖和产毒,显著降低农作物中伏马毒素的形成。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简单、生产使用成本低、环境友好,有利于在污染早期从根本上解除伏马毒素的形成,对于降低农产品中伏马毒素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