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5556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023042.7
申请日:2014-01-17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C69/612 , C07C69/616 , C07C69/734 , C07C69/65 , C07C67/343 , C07D317/60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催化的不对称Kumada交叉偶联反应合成(S)-2-芳基丙酸酯的新方法。该方法开创性地采用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的方法,由外消旋的2-卤代丙酸酯与芳基格氏试剂发生Kumada交叉偶联反应直接生成(S)-2-芳基丙酸酯。该方法一步直接得到含手性甲基的(S)-2-芳基丙酸酯,反应产率高(up to95%),产物光学纯度高(up to97%)。
-
公开(公告)号:CN102093406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010613074.4
申请日:2010-12-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F7/18 , B01J31/22 , C07B53/00 , C07B41/02 , C07C33/28 , C07C33/48 , C07C33/38 , C07C33/30 , C07C29/42 , C07C205/19 , C07C201/12 , C07C43/23 , C07C41/30 , C07F7/08 , C07C69/003 , C07C6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手性配体化合物技术领域的一种手性环丙烷氨基醇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通式:手性环丙烷氨基醇配体化合物可由蒈醛酸内酯经四步反应来制备,所述的手性环丙烷氨基醇配体化合物可应用于末端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配体化合物与金属试剂反应制成锌、镍或铜络合物催化剂,用于催化不对称炔基化反应,本发明与文献报道的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配体化合物催化不对称炔基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其它辅助试剂,立体选择性高,而且手性配体由廉价的除虫菊酯而来。
-
公开(公告)号:CN102630426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94736.0
申请日:2012-04-01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丘里施肥器的结构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模型文丘里施肥器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建模仿真;2)确定文丘里施肥器需要优化的结构参数的范围;3)建立以吸肥效率为综合指标的文丘里施肥器吸肥性能评价模型;4)将需要优化的参数正交组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并通过主元素分析方法确定文丘里施肥器的最佳结构参数组合:收缩段最小直径Dt1、扩散段最小直径Dt2、收缩段长度L1、扩散段长度L2、喉部长度L0、收缩段角度α、扩散段角度β;5)按照步骤4)确定的一组最佳结构参数加工成型,并进行性能测试。本发明可用于文丘里施肥器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高吸肥性能,还可进行吸肥效率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408428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10322.5
申请日:2011-07-26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487/04 , A01N43/90 , A01P7/00 , A01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氮杂环辛烷并吡唑烷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1,2-氮杂环辛烷并吡唑烷酮类化合物,如式III或式IV所示。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膦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式I所示化合物和式II所示化合物混匀于溶剂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式III和式IV所示化合物。本发明为合成1,2-氮杂环辛烷并吡唑烷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新方法;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文献未见报道,均为新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环加成的方式进行反应,属于原子经济性反应;本发明采用有机膦作为催化剂,而不用过渡金属催化剂,产品中不会存在重金属残留污染物,且对马唐和稗草具有除草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199211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90869.6
申请日:2011-04-12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K16/38 , C12N5/20 , G01N33/577 , G01N33/543 , G01N21/31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及其专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本发明所提供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所述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是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4617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CpTI 3D6分泌产生的。本发明应用抗CpTI多克隆抗体及酶标记抗CpTI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进行试剂盒制备,并应用制备的试剂盒鉴定转基因作物真伪,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35348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59874.0
申请日:2010-08-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6/44 , G01N33/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离子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铅离子抗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螯合剂溶解于酸的水溶液中,再向其中加入亚硝酸盐水溶液,进行重氮化反应,得到重氮化的螯合剂;2)将步骤1)得到的重氮化的螯合剂和载体蛋白溶液混合,进行偶联反应,得到所述螯合剂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螯合剂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与铅离子的溶液混合,进行络合反应,得到螯合剂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与铅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本发明的制备铅离子抗原的方法及由该方法获得的铅离子抗原在铅离子的快速免疫检测应用中将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43506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137645.9
申请日:2009-04-29
IPC: A61K31/7056 , A61K31/7036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或治疗猪链球菌病的复方抗生素组合物,属于动物疾病的防治领域。该复方抗生素组合物由治疗上有效量的盐酸林可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组成。盐酸林可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通过不同途径阻断猪链球菌蛋白质的合成,并使猪链球菌细胞膜缺损,达到快速抑菌杀菌作用。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将盐酸林可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合用可显著提高治疗猪链球菌病的疗效,减少耐药发生和降低毒副反应,具有在安全剂量下既杀灭敏感菌,又不至于出现耐药突变体选择的效果。本发明复方抗生素组合物既能有效预防或治疗猪链球菌病,同时又具有减少和延缓猪链球菌耐药性产生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02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57733.3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493/04 , A01N43/90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呋喃并[2,3‑c]吡喃环苯酰胺衍生物(化合物3)及其应用,#imgabs0#其中,Ar、R1、R2和R3定义如说明书定义。本发明公开的化合物3对农业害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药后害虫出现个体萎缩、虫体产生畸形、蜕皮异常直至死亡的症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33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567080.X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12N1/11 , C12N15/50 , C12N15/79 , A61K39/002 , A61K39/215 , A61P31/14 , A61P33/02 , A61P37/04 , C12R1/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表达冠状病毒RBD蛋白的弓形虫疫苗及其构建方法。弓形虫疫苗中含有表达冠状病毒RBD蛋白的弓形虫虫株,弓形虫虫株中含有编码冠状病毒RB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表达冠状病毒RBD蛋白的弓形虫虫株对宿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既能预防弓形虫感染,有效阻止弓形虫卵囊排出,又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1571018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368600.4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C67/08 , C07C29/147 , C07D263/26 , C07C51/09 , C07C67/343 , C07C69/24 , C07C33/02 , C07C53/128 , C07C69/5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的不对称合成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双噁唑啉/Co(II)催化的乙烯格氏试剂与溴代丙酸苄酯的不对称Kumada偶联反应,制得烯酸苄酯4,然后经Pd/C催化氢化,制得(S)‑2‑甲基丁酸(5);再利用(R)‑4‑苯基噁唑烷‑2‑酮(7)为手性助剂,与原位生成的3‑甲基‑2‑丁烯酸酐反应,制得噁唑烷酮酰胺8,接着与3‑甲基‑1‑溴‑2‑丁烯(9)发生反应,制得异戊烯基噁唑烷酮酰胺10,然后利用LiAlH4还原得到(R)‑薰衣草醇,最后与(S)‑2‑甲基丁酸发生反应制得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即(S)‑2‑甲基丁酸(R)‑薰衣草酯(1)。本发明利用钴催化的不对称Kumada偶联反应构建羧酸部分的手性甲基,利用Evans手性诱导法构建醇部分的手性异戊烯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简捷等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