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7490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29218.3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串联导轨的带抽吸管道的箱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抽吸管道,第二箱体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第三箱体设置第二导轨上,所述抽吸管道上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三箱体与抽吸管道相对位置结构的电磁体,所述抽吸管道的另一端与真空环境连通;所述第二箱体能够在第一导轨上运动,所述第三箱体能够在第二导轨上运动,所述第三箱体能够在抽吸管道上滑动,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三者之间最多具有四种结构状态。本发明采用串联结构,解决了带抽吸管道的箱体结构面临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06302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1146918.6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解耦六分量作用力的压力补偿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的前端为驻室,所述驻室的密封盖面相对于整个密封箱体为第一浮动端,所述密封箱体外设置有密封的压力补偿室,所述压力补偿室一端固定设置,压力补偿室上相对于固定端的另一端为第二浮动端,第一浮动端与第二浮动端连接为一个整体浮动端,压力补偿室与驻室之间通过压力管道连通;本发明当箱体驻室有内外压差时,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压力补偿室的内外压差作用力反向作用于箱体驻室前端面,从而补偿了箱体驻室前端面的内外压差作用力,使得在任何压差作用下,箱体驻室前端面受到的压差作用力合力为零。
-
公开(公告)号:CN11132580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087043.3
申请日:2020-02-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风洞试验中圆形标记点识别匹配方法,属于直升机风洞试验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两台高速CCD相机,构建双目成像系统;使用棋盘格标定板,对双目成像系统的内外参数进行标定;基于构建的双目成像系统,采集包含圆形标记点的直升机桨叶图像对;基于标定得到的双目成像系统内外参数,对采集的桨叶图像对进行校正,得到水平对齐的校正图像对;基于水平对齐约束,对校正图像对中的圆形标记点进行检测匹配。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对直升机桨叶图像对进行立体校正,将图像对中同一圆形标记点约束在了同一水平线上,可直接根据圆形标记点的图像纵坐标进行匹配,极大简化了圆形标记点识别匹配的复杂度,有效解决了圆形标记点的误匹配问题,可实现圆形标记点的准确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12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811079496.0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半模引射式短舱动力影响试验方法,在风洞的洞壁转盘上设置有飞行器的半模型,在半模型机翼的短舱挂架处设置有引射式短舱,引射式短舱与半模型机翼不接触,所述引射式短舱与短舱挂架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软质材料;所述引射式短舱通过支架设置在洞壁转盘上,在洞壁转盘的转动下带动半模型与引射式短舱同步转动,获得引射式短舱进排气对飞机的干扰作用力。该方案将引射式短舱及其供气系统与模型分离独立,引射式短舱不与模型接触传力无需进行引射式短舱的静推力测定,该方案采用专用的移动支撑装置将引射式短舱与半模型一同支撑于风洞试验段转盘上,实现了短舱与半模型的同步运动,无需为短舱设计一套复杂的运动和控制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11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811079485.2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射式短舱移动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洞外的驱动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上且伸入到风洞内的支撑杆,支撑杆在风洞内的端部连接引射式短舱;支撑杆内部为空心结构用于通气,空心结构一端与引射式短舱内连通,另一端通过驱动机构连接到外部的供气装置;驱动机构通过支撑杆带动引射式短舱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左右前后的位置调动;本发明实现了对短舱前后、左右位置的调整,能够满足短舱位置优化选型试验的需求,短舱移动到位后通过螺钉锁紧定位;该装置将高压供气管路整合到装置中,同时具备支撑短舱和为引射式短舱供气的能力;该装置可并联多组,能够同时实现对多台引射式短舱进行供气和位置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921321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53703.5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5D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流量调节方法,采用数字阀和针形阀对气体流量进行组合调节,数字阀开闭和针形阀开度通过PID算法控制,从而实现对气体流量的精确和稳定调节;该气体流量调节方法采用针形阀进行流量微调,能够在针形阀关闭和最大开度之间连续调节,从而避开数字阀不断进行进位和退位操作,能够消除数字阀的PID算法控制带来的控制振荡;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分辨率,提高控制精度,采用本方法,利用针形阀流量控制的连续性,能够在有限的数字阀位数下,获得极高的控制分辨率,提高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52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28387.0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振动修正的直升机旋翼桨叶运动参数测量方法,属于视觉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直升机旋翼的桨毂和桨叶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编码标记点;构建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取直升机旋翼图像数据;计算编码标记点的三维坐标,并构建旋翼坐标系;计算旋翼高速旋转状态下的瞬态振动位移向量,对编码标记点三维坐标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编码标记点三维信息,根据旋翼桨叶运动参数的定义,计算当前瞬态下旋翼桨叶运动参数。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修正旋翼高速旋转造成的振动位移偏差,能够实现旋翼桨叶运动参数的精确测量,具有操作简单、非接触式、精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68033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728394.0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速风洞试验中直升机旋翼振动位移测量方法,属于低速风洞试验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直升机旋翼桨毂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编码标记点;获取直升机旋翼静止状态下的图像数据;计算图像数据中编码标记点的三维坐标,并构建旋翼坐标系;获取直升机旋翼高速旋转状态下的瞬态图像数据;计算桨毂中心编码标记点在旋翼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计算得到直升机旋翼高速旋转状态下的瞬态振动位移向量。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有效测量直升机旋翼高速旋转造成的振动位移偏差,具有操作简单、非接触式、精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01477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33094.4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试验模型自动舵机,包括升降舵舵机、方向舵舵机和控制系统;升降舵舵机固定于垂尾安定面内,方向舵舵机固定于机身尾段内,由驱动电机、杠杆、连杆、固定支架,编码器,驱动杆以及转轴组成;控制系统采用基于CAN总线的伺服控制技术,上位机通过CAN总线适配器与连接于CAN总线上的伺服控制单元通信。实现了对各伺服单元的初始化、参数的设置、状态反馈和控制等功能;本发明采用微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风洞试验过程中,试验模型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自动精确变角度,减轻了参试人员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工变角度带来的定位误差,与人工变角度相比试验效率提高40%。
-
公开(公告)号:CN1170739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324243.6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喷口反相位脉冲射流风洞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一种双喷口反相位脉冲射流风洞试验装置,包括圆柱模型,所述圆柱模型中部设置有两个射流缝,所述圆柱模型下部设置有两个气源入口,两个所述气源入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射流缝连通,所述气源入口上设置有射流控制装置,所述射流控制装置控制两个所述射流缝交替进行射流,所述圆柱模型底部连接有驱动电机。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圆柱模型转动,射流控制装置控制两个射流缝交替进行射流,射流缝中产生相互交替的射流段气流,这种反相位脉冲射流技术比传统脉冲射流对流场的扰动更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