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1321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53703.5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5D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流量调节方法,采用数字阀和针形阀对气体流量进行组合调节,数字阀开闭和针形阀开度通过PID算法控制,从而实现对气体流量的精确和稳定调节;该气体流量调节方法采用针形阀进行流量微调,能够在针形阀关闭和最大开度之间连续调节,从而避开数字阀不断进行进位和退位操作,能够消除数字阀的PID算法控制带来的控制振荡;能够提高流量控制分辨率,提高控制精度,采用本方法,利用针形阀流量控制的连续性,能够在有限的数字阀位数下,获得极高的控制分辨率,提高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318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610123742.2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模型飞行实验系统及方法,包括飞行器动力相似缩比模型、模型机载姿态测量系统、舵面运动驱动系统、发动机动力模拟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操纵系统、风洞运行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本发明所提出实验系统中配备的安全防护系统使模型的气动特性不受影响且能够模拟真机的六自由度飞行状态,能够实现发动机的推力模拟,加入了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操纵系统,通过驾驶员操控实现飞行器模型在风洞试验段内六自由度自由飞行,在风洞中完全模拟了飞行器空中飞行运动环境,可以在风洞中同时研究飞行器的气动、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2537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30270.2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0 , G05D7/06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体流量无级调节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通过十六组数字阀连接,所述每一组数字阀包括文氏管和电磁阀,所述十六组数字阀的阀位按文氏管的喉道面积按照二进制递增排列;所述文氏管与电磁阀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二进制阀位之间增加一个喉道面积为这两个阀位文氏管喉道面积均值的半位阀位。本发明中的技术有效解决了数字组合阀流量值分布不连续、某些流量目标点控制振荡的难题,增强试验安全性和提高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08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30323.0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7/0623 , G01M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字阀流量的分段控制算法,所述的数字阀由十六个不同口径的文氏管和电磁阀组成,所述文氏管的喉道面积按照二进制递增进行排列,将二进制排列的阀位分为两段进行控制,一号阀位至八号阀位为低段,九号阀位至十六号阀位为高段;当控制反馈流量接近目标值时高段阀位采用预期开启状态,低段阀位继续采用PID算法解算开启状态进行控制。该技术在风洞试验的数字阀流量控制中首次使用,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某些流量目标点控制振荡的难题;采用数字阀流量的分段控制算法,保证了流量的稳定精确控制,对试验模型的安全性、试验效率以及试验数据的精准度都有很大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558870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125235.2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速风洞模型带动力飞行实验动力系统,包括风洞试验段、飞机模型和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针阀、高压软管、回转接头、驻室和喷管;所述针阀设置于风洞试验段外部,所述高压软管的一端连接针阀且高压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回转接头的转动端,所述回转接头的固定端固定在飞机模型的顶部,所述驻室置于飞机模型的内部且连通所述回转接头,所述喷管置于飞机模型的尾部,且所述喷管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通驻室。本发明能够满足风洞模型带动力飞行实验的需求,且本动力系统提供的动力功率密度大、响应快、占用空间小能够安装在飞机模型中、使用寿命长且对飞机模型运动干扰小。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31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23742.2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模型飞行实验系统及方法,包括飞行器动力相似缩比模型、模型机载姿态测量系统、舵面运动驱动系统、发动机动力模拟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操纵系统、风洞运行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本发明所提出实验系统中配备的安全防护系统使模型的气动特性不受影响且能够模拟真机的六自由度飞行状态,能够实现发动机的推力模拟,加入了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操纵系统,通过驾驶员操控实现飞行器模型在风洞试验段内六自由度自由飞行,在风洞中完全模拟了飞行器空中飞行运动环境,可以在风洞中同时研究飞行器的气动、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80204.X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F16K5/04 , F16K5/08 , F16K27/06 , F16K31/122 , F16K31/5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洞试验中的气体流量控制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供气流量的控制阀门及控制装置,该控制阀门包括连接管、阀芯以及气缸驱动组件;阀芯部分插入连接管中,另一部分与气缸驱动组件连接,阀芯有阀芯流道,气缸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阀芯在连接管中转动,阀芯在连接管中至少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当阀芯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时,阀芯流道和连接管内部连通形成文氏管结构,当阀芯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阀芯对连接管形成封堵;控制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多个控制阀门。本发明利用阀芯与连接管的配合,通过气缸驱动组件控制阀芯的转动,快速实现供气流量的连通和阻断,避免由于电磁阀开关动作时间不一致造成的流量波动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102273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07156.3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PS试验用大流量气体快速稳压装置,特别涉及消能装置领域。包括工控机、快速调节阀、缓冲罐和高压气源管道;所述快速调节阀的出口与用气装置连接,所述快速调节阀的入口与所述缓冲罐连接,所述快速调节阀的入口处和所述缓冲罐处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缓冲罐通过连接管道与高压气源管道连接,所述高压气源管道与气源连接;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所述快速调节阀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工控机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现场信号,所述工控机还用于根据所述现场信号得出阀门开度信息,并根据所述阀门开度信息控制所述快速调节阀的开度。本方案解决了如何实现大流量用气试验时的气流压力稳定快速控制的技术问题,适用于气流压力稳定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722057.6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不同工况下气源压力及流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风洞试验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包括通过空气缓冲器将第三方的高压供配气系统与本地的针型阀连接,为针型阀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并将安装及连接后的针型阀置为关闭状态,设置气源压力阈值;根据气源压力阈值从高压供配气系统中获取相应的气源压力;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对获取气源压力过程中的实际气源压力以及实际流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上位机控制程序并根据不同工况需求对调整实际气源压力及实际流量的针型阀进行控制。通过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不同工况下气源压力及流量调整,提高气源压力及流量调整的响应速度,满足实验需求多样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28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080204.X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F16K5/04 , F16K5/08 , F16K27/06 , F16K31/122 , F16K31/5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洞试验中的气体流量控制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供气流量的控制阀门及控制装置,该控制阀门包括连接管、阀芯以及气缸驱动组件;阀芯部分插入连接管中,另一部分与气缸驱动组件连接,阀芯有阀芯流道,气缸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阀芯在连接管中转动,阀芯在连接管中至少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当阀芯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时,阀芯流道和连接管内部连通形成文氏管结构,当阀芯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阀芯对连接管形成封堵;控制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多个控制阀门。本发明利用阀芯与连接管的配合,通过气缸驱动组件控制阀芯的转动,快速实现供气流量的连通和阻断,避免由于电磁阀开关动作时间不一致造成的流量波动现象。
-
-
-
-
-
-
-
-
-